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8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797篇
林业   903篇
农学   1137篇
基础科学   534篇
  1207篇
综合类   1890篇
农作物   401篇
水产渔业   311篇
畜牧兽医   829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5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 Bramer et Grey)是我国南北方的主要果林害虫,为害苹果、杏、梨、枇杷、栗、榆等多种果林。福建省南平、三明等地区珍贵用材树种光叶石楠(Photinia glaba Maxin),遭受猖獗为害。1982年在福建南平院口光  相似文献   
132.
1975-1984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报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协作组1975-1984年鉴定的9254个标样的结果,对发现的条中21-28号等小种进行了广泛研究,反映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品种布局的关系,七十年代初的优势小种条中17号和18号急骤下降,出现频率分别由1975年的43.37%和20.78%下降到1977年的7.66和1.81%,而19号小种群则由1975年的15.06%上升到81.05%。进一步研究后将19号小种群中在鉴别寄主Trigo Eureka,丹麦1号,维尔和南大2419上有稳定的致病力差异的类型分别定名为条中23号、24号、25号和26号。其中25号于1981年在全国范围内上升为优势小种,1981-1984年出现频率达31.25-44.21%,其次是23号(12.48-27.58)和26号(5.84-24.64%)。新近发现的条中28号对当前作为抗原利用最广泛的洛夫林10等"洛类"品种有很强的致病力,是当前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本文还总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传播,扩展的规律。这些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和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本项试验反应了解放以来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变异的过程。变异情况有:<1>抗条锈性丧失较快:一般3~5年即丧失了抗性,如碧蚂1号、阿勃、丰产3号等;<2>抗条锈性丧失较慢:保持抗性10年以上,如繁6、阿夫等;<3>抗条锈性“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如南大2419;<4>抗条锈性不稳定:如平原50。变异特点为:易变区及其毗邻地区较早发生变异并自西向东发展,华北麦区要比西北、西南晚3年左右。小种的改变是历次抗条锈性变异的主要原因。小麦品种的大规模更替对条锈菌生理小种类型组成有巨大影响。大区间品种布局不同能导致小种分布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4.
墨兰黑斑病在广州地区为害严重,每年于12月中旬开始出现新病斑,翌年2—3月阴雨连绵时为发病高峰期;种植在闭风闷热及受阳光直射的环境下,病害更重。其病原鉴定为蝴蝶兰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phalaenopsidis Sawada),刺伤接种可为害8种兰科植物。在墨兰的生产中,加强管理,及时剪除清理病叶:在广州结合12月至翌年3月发病前喷1%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后喷40%灭病威600倍液2—3次,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5.
杆垫刃属新属(Rhabdotylenchus n. gen.)以其尾粗短,尾后部透明部分呈杆状,尾端平截有一凹痕,以及第一体环明显宽于其他体环并且该环角质层显著加厚与唇和其后的体部形成缢缩而显著区别于垫刃亚科(Tylenchinae rley, 1880)的其它属,该新属与近似属Tylenchus Bastian,1865的区别,除了独特的尾形和第一体环外,还以唇区显著缢缩,阴门位置较后(V>70vsV=60~70),明显区别于该近似属。广东杆垫刃线虫新属新种(Rhabdotylenchus guangdongensis n. gen., n. sp.)发现于广东省深圳市郊区的苦瓜根际土中。  相似文献   
136.
中亚天仙子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天仙子在我国仅产于新疆,属于莨菪烷类生物碱资源植物,采用比色法或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植株内总碱含量为0.11%,种子中的总碱含量为0.30%,又使用薄层层析法测定植株内莨菪碱含量为0.045%,东莨菪碱含量为0.016%。  相似文献   
137.
韭菜防虫网栽培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韭菜覆盖50目防虫网进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覆盖防虫网后避免了韭蛆的发生,并且减少使用农药辛硫磷3次;防虫网栽培对韭菜累计产量无明显影响。对天津地区栽培普遍的三个韭菜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一年生韭菜汉中冬韭和津引一号的产量极显高于791。二年生韭菜汉中冬韭的产量显高于791和津引一号。因此天津地区露地韭菜栽培以汉中冬韭为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138.
分别以大豆凝集素(Lectin)和5-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CP4-EPSPS)为内源和目标基因,对28种大豆制品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检测结果表明,4种大豆制品的CP4-EPSPS扩增结果为阳性,含有转基因大豆成分.转基因成分的定量检测在贸易和可操作性方面要优于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139.
根据对北京地区肉羊用饲草来源及种类进行的微量元素概略调查分析,合成了肉羊用营养针剂,并对营养针剂中微量元素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营养针剂中微量元素释放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缓释剂在控制营养针剂中微量元素释放速度上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0.
测定了扑蚜威、速灭威、灭蚜威、间乙威等9个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 与阿维菌素混剂对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药效,结果发现,当施用有效量0.75 kg/hm2时,氨 基甲酸酯类单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效在75%~92%之间,而扑蚜威、速灭威、灭蚜威与阿维菌 素混剂对该蝇的防效可达85%~92%。表明,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与阿维菌素混配对美洲斑潜 蝇田间防效、速效性均较好,且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