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24篇 |
免费 | 1344篇 |
国内免费 | 140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31篇 |
农学 | 2416篇 |
基础科学 | 1319篇 |
2583篇 | |
综合类 | 4650篇 |
农作物 | 954篇 |
水产渔业 | 534篇 |
畜牧兽医 | 2173篇 |
园艺 | 543篇 |
植物保护 | 10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81篇 |
2023年 | 266篇 |
2022年 | 561篇 |
2021年 | 685篇 |
2020年 | 724篇 |
2019年 | 613篇 |
2018年 | 465篇 |
2017年 | 573篇 |
2016年 | 572篇 |
2015年 | 720篇 |
2014年 | 643篇 |
2013年 | 748篇 |
2012年 | 888篇 |
2011年 | 940篇 |
2010年 | 876篇 |
2009年 | 829篇 |
2008年 | 765篇 |
2007年 | 846篇 |
2006年 | 746篇 |
2005年 | 725篇 |
2004年 | 349篇 |
2003年 | 406篇 |
2002年 | 483篇 |
2001年 | 463篇 |
2000年 | 380篇 |
1999年 | 418篇 |
1998年 | 324篇 |
1997年 | 277篇 |
1996年 | 218篇 |
1995年 | 214篇 |
1994年 | 215篇 |
1993年 | 174篇 |
1992年 | 170篇 |
1991年 | 120篇 |
1990年 | 100篇 |
1989年 | 104篇 |
1988年 | 7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为了明确大黄鱼在大型围网养殖区内的分布规律,实验通过集成、构建具备大黄鱼探测以及水温、盐度、光照、pH、溶解氧等海洋环境探测功能的小型探鱼无人船,并在浙江省舟山市桃花岛大黄鱼围网养殖基地内开展了6次现场监测。结果发现,(1)在水平范围,大黄鱼主要分布在大型围网养殖区内礁石丰富且水流相对较缓的区域;(2)在垂直范围,大黄鱼主要分布在加权相对深度0.6~0.9的养殖海区中下层;(3)围网养殖海区内温度、盐度、pH、溶解氧等海洋环境条件整体变化较小,大黄鱼往往分布在光照强度分别为(5 921±2 702)、(50 799±50 988)、(5 990±542)、(3 494±695)、(6 836±4 761)及(15 395±5 531)lx等相对较弱的区域。本实验首次通过小型探鱼无人船系统研究了围网养殖区内大黄鱼的分布特性及相应的海洋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为大黄鱼围网养殖区的操作平台选址、投喂管理、起网设计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2.
基于RUSLE的蔗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赤红壤集约化蔗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以及土壤侵蚀强度与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为广西集约化蔗区小流域防治土壤侵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对其进行定量估算。[结果] ①那辣小流域坡度在0°~35°之间,坡耕地(甘蔗)、林地(桉树)分别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82.85%,10.99%,道路和沟渠共占6.16%。2020年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22.97 t/(hm2·a),属轻度侵蚀水平,是水利部规定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5 t/(hm2·a)的4.6倍;②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5°~25°的坡度范围内,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平均侵蚀速率最大的是林地(桉树),为53.59 t/(hm2·a),分别是坡耕地(甘蔗)、道路、沟渠的2.84,2.12,27.91倍。[结论] 应用RUSLE模型通过借助软件输入相关参数和处理数据,即可估算出蔗区土壤侵蚀及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应合理规划并利用管理好流域的坡耕地(甘蔗)、林地(桉树)、道路等土地利用类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73.
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给人们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4.
175.
176.
流式细胞术(FCM)在贝类倍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某种生物来说,体内细胞核内所含的DNA量总是一定的。利用流式细胞仪(FCM)可在短时间内准确测出细胞中DNA的含量,鉴别有机体的倍性。作者系统地介绍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鲍鱼、牡蛎、扇贝等经济贝类倍性的方法,包括机械法、化学法、抽取血液法及固定贝样的制备法等。另外,还报道了实验中新发现的一些现象,如牡蛎嵌合体及诱导过程中的非整倍体等。 相似文献
177.
178.
通过条件QTL定位分析油菜不同脂肪酸组分对含油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先前构建的Sollux/Gaoyou DH群体在4种环境下的表型结果和最新遗传图谱,通过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剖析油菜种子4种主要脂肪酸含量与含油量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显示,检测到的所有主效、上位性和环境互作QTL效应值均较小,但主效QTL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检测到7、10、10和5个芥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QTL位点,其中位于A2、A7、A9和C1上的芥酸,C7和A9上的油酸和亚麻酸以及A4、A10、C6、C7和C9上的亚油酸位点为新检测出的微效QTL.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OilA9、OilC2和OilC8-1受亚油酸影响较大.OilA4同时受油酸、亚麻酸和芥酸的影响,OilA1、OilA7和OilC8-2所在区间可能存在控制油酸含量的微效基因,对含油量起调控作用.另外,还检测出4个效应值更小的条件QTL新位点,进一步说明含油量性状的复杂性和难以操控性.检出的芥酸和3个18碳脂肪酸的QTL数量远多于已有在芥酸分离群体中定位到的QTL,但效应值均较小,表明在无主效芥酸等位基因分离情况下,使控制芥酸和3种18碳脂肪酸的众多微效基因得以表达.通过标志辅助聚合微效高芥酸等位基因可能对选育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品种具有特殊意义,通过标志辅助选择OilA7和OilC8位点的高含油量等位基因可同步提高种子中油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9.
180.
“云红三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云南省多点试验,该品种折合产花74.8~442.95kg/hm^2,平均249.75kg/hm^2,居参试材料第二位,对照弥渡红花折合产花40.50~416.40kg/hm^2,平均195.15kg/hm^2,该品种比对照平均增产27.98%,经方差分析,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示范中该品种平均产籽1610.4kg/hm^2,平均产花336.15kg/hm^2,产值达18274.50元/hm^2,较云南本地红花品种收益高27.49%,增产效果显著。适宜在海拔1600m以下的西南地区推广种植。并且在2005年通过云南省新品种登记.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