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51篇
  128篇
综合类   255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自制的中药提取物与新城疫B1株混合后免疫55日龄鸡,以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新城疫抗体效价。结果表明,55日龄鸡的中药提取物最佳用量为1.0mL,试验组鸡ND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后60d用F48E8新城疫强毒进行攻击,试验组的保护率达到100%,而对照组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旨在了解上海地区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VP1基因与致病性,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出13株FCV,经RT-PCR和测序获得分离株VP1的基因序列,与参考株VP1基因进行同源性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株分离株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3株上海地区分离株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互间相似性为74.3%~99.8%,与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也较低,符合FCV易突变的特征;进化树分析表明,上海地区FCV流行株主要来自国内北方地区,少数毒株来自国外地区;通过对宿主临床症状、VP1进化树和VS-FCV特征性氨基酸位点进行分析,筛选出7株FCV强毒株;动物致病性试结果验表明,FCV-SH202101株和FCV-SH202113株可导致感染猫发病和死亡,潜伏期为1~2 d,接种后第3天即可检测到排毒,不同年龄段猫的病程不一致,可导致幼猫5 d后死亡,成年猫病程可持续11~18 d, 2株分离株在致病性方面均符合VS-FCV特征。本研究丰富了中国FCV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VS-FCV毒株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FC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葡萄白粉病( Uncinula necator )是造成云南葡萄减产品质降低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金沙江干热河谷早熟葡萄产区,白粉病的流行会使葡萄减产30%,严重减产50%。通过田间试验对几种药剂对葡萄白粉病防效进行比较,从而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第1次药后7d,新高脂膜粉剂防治效果最高,达42.92%。第2、3、4次药后,15%三唑酮防治效果最高,分别达到51.50%、57.86%、51.81%,其余生物药剂防治效果都未达到50%,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北京地区猪场饲料原料及全价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以了解北京地区饲料中ZEN的污染情况.试验抽样采集北京市昌平区、大兴区、延庆区、平谷区、顺义区5个区县15个猪场131份饲料样[55份玉米、豆粕、麸皮、干酒糟及其可溶物( DDGS)原料,76份猪全价饲料]进行ZEN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豆粕、麸皮、DDGS和全价饲料中ZEN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54.45%、100.00%、100.00%和58.88%,超标率分别为0.00%、0.00%、0.00%、41.18%和0.00%,平均含量分别为109.08、9.19、14.92、882.68和58.88 μg/kg.结果提示,不同饲料原料中ZEN含量存在差异,DDGS中ZEN平均含量超标,猪全价饲料及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中ZEN平均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胡萝卜素(β-C)对牦牛皮下脂肪颜色及组织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3岁牦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各处理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720(低剂量)、1 440(中剂量)、1 620 mg/d(高剂量)β-C,饲养90 d后,分别测定牦牛脂肪、肌肉色度、背膘厚度及不同组织中β-C和代谢产物维生素A的含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C,牦牛背部、胸部脂肪及半腱肌的黄度值(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亮度值(L*)和红度值(a*)没有显著变化(P>0.05);牦牛背膘厚度在中剂量组达到最大值;对照组牦牛血清中β-C及维生素A含量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且维生素A含量随β-C添加量的上升呈上升趋势(P<0.05);牦牛皮下脂肪、腹腔脂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空肠等组织器官中β-C含量在中剂量组均达到最大值,除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外,其他组织中维生素A含量在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β-C影响牦牛皮下脂肪颜色,且在中剂量组牦牛皮下脂肪、心脏、肝脏、脾脏及空肠等组织器官中β-C含量达到最大值,故推荐其最佳摄入量为1 440 mg/d;在日粮中添加β-C影响牦牛肝脏和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对其余组织器官中维生素A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果蔬垃圾厌氧合成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等化学品是厌氧技术高值化的重要方向。中链脂肪酸合成通常需要以乳酸/乙醇(电子供体)和短链脂肪酸(电子受体)为碳源进行碳链延长反应。因此,利用有机废弃物连续、稳定地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是中链脂肪酸合成的关键步骤。该研究考察了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置换率和进料浓度对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产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重复批次发酵的置换率和进料浓度是提高生产率、改善乳酸/SCFAs比例的有效方法。综合考虑酸化产物的生产率、乳酸/SCFAs比例和碳源浓度,在70%置换率和8%进料TS(total solid)浓度条件下获得的酸化产物相对更有利于MCFAs的合成。此时,酸化产物生产率达到(5.25±0.25)g/(L·d),乳酸/SCFAs的碳摩尔比例达到5±0.3,碳源浓度达到(985±29)mmol C/L。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乳酸菌,如LactobacillusEnterococcus作为优势菌通过异型乳酸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SCFAs。研究结果可为果蔬垃圾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比色法测定猪毛菜中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猪毛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后,在波长504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芦丁在质量浓度0.0125 ̄0.0625mg·mL-1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9%,RSD为1.25%。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作为检测猪毛菜中总黄酮含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长吻鮠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俗称鮰鱼、江团、肥沱,是分布于长江中的名贵鱼类.分类学上隶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因其吻较长,故称之为长吻鮠.长吻鮠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为0~38 ℃,生长适温为15~30 ℃,pH范围6.5~9.0,最适pH 7.0~8.4,不耐低氧,当池塘水质溶解氧低至2.5 mg/L时,则会浮头.长吻鮠营底栖生活,喜集群、畏光,属温和肉食性鱼类,同类之间不存在相残现象,鱼苗阶段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3 cm后摄食水蚯蚓,经转食驯化,也食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9.
凭证采伐率是体现一个地方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标,文章对重点林区凭证采伐率的现状及下降原因作了分析,提出提高凭证采伐率的对策,这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水位特征与湿地生态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析江湖关系入手,研究鄱阳湖的水位及湿地生态特征,并提出人工控湖等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