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186篇
农学   189篇
基础科学   103篇
  253篇
综合类   462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1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为了探讨控释氮肥施用的最佳用量,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肥、T2常规施肥(基施)、T3常规尿素(基施+追施)、T4控释尿素100%、T5控释尿素90%、T6控释尿素80%。研究控释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玉米株高、地上部干物重,且从拔节到成熟期,控释尿素100%、控释尿素90%处理地上部干物重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且控释尿素90%处理最大。控释氮肥合理用量提高了玉米的茎粗、穗粒数,减少了玉米秃尖长度。控释尿素90%处理产量最高,达到8637.6 kg/hm2,与不施氮肥相比产量提高16.7%,与常规施肥(基施)相比产量提高9.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控释尿素90%:处理是比较理想的肥料用量选择。  相似文献   
42.
For the foreign monopoly of current non-contact tonometry technology and the disadvantage of domestic existing technology,we develop a new type of non-contact tonometry system base on equilibrium principle and aerostatic technology. The system adopts ARM9 S3C2440A as the core,mainly including flotation measurement module,control module,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module. The flotation measurement module could finish the signal acquisition and measurement on CCD camera,pressure sensor,and optical signals of corneal reflection that the control module mainly controlled the supply gas pressure of centered gas chamber. When the developed system is used to measure human intraocular pressure,the measured values show that there is only less than 6.01% repeatability error. Compared with the imported non-contact tonometry,the absolute error between two equipments’ measured IOP values is also no more than 1.3m mHg,which shows that the system could detect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of people quickly and easily.  相似文献   
43.
对大豆疫霉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根、茎、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后,抗感野生大豆根、茎、叶中SOD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多高于相应对照,且总体而言,抗病野生大豆比感病野生大豆SOD活性较相应对照增幅大。  相似文献   
44.
万象优8339是江西红一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利用优质三系不育系万象A与自选的晚籼恢复系萍恢8339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熟期转色好、米质优等特点。2021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江西省晚籼稻作区种植。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45.
远红外加热干燥技术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各个行业的重视,特别是在食品干燥领域.但是,其中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辐射源同被加热物体的距离、照射角度、根据被加热物料的特性选择与之匹配的红外加热元件以及一些设计理念方面的问题等,需要进行分析和解决,以达到良好的干燥效果,提高远红外加热干燥的生产率.同时,指出了影响干燥质量的因素,作为今后研究过程中的重点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因型为N(rf/rf),类似保持系,认为是保持系混杂所致。另一类可育株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有恢复基因,其恢复基因位于水稻Rf-1基因区域,基因型为S(Rf/rf)。这类可育株不可能来自异品种或保持系串粉,可能是细胞核携带的育性相关基因发生育性自然回复突变导致。本研究将这类可育株简称为“育性回复株”。  相似文献   
47.
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区域和玉米品种田间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河南、山东、安徽等近20个省市的广泛调查以及有关田间发病记载数据的整理,明确了玉米南方锈病的准确发生地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以及海南省是当前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的重点区域,病害对生产影响明显,其次为广西、广东等南方玉米区,西南玉米区局部有轻微发生,该区域主要发生的是普通锈病.汇总接种鉴定以及数年田间鉴定和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点记载的数据,获得了黄淮海夏玉米区47份推广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情况,其中登海3号和天泰10号为高抗南方锈病品种,鲁单981、农大108、中科4号等14份也具有较好的田间抗性,但目前在该区域种植面积最大的郑单958和浚单20则属于高感品种.积极推广抗南方锈病品种是有效控制病害,减少生产损失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48.
冬小麦叶片水势、气孔阻力、蒸腾速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冬小麦叶片水势、气孔阻力和蒸腾速率在不同土壤基质势条件下的日变化规律,探讨了其与土壤基质势和天气条件(光照强度、净辐射、饱和差、气温)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叶片水势、气孔阻力、蒸腾速率与环境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49.
樱桃品种Xesphye(Prunus avium)的休眠芽通过小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后,发现一株组培苗结果后成熟期明显早于Xesphye及同批其它试管苗,该株经无性繁殖试栽后早熟性状稳定,并且综合性状良好,具栽培价值,暂定名“早丹”。经RAPD技术鉴定,该早熟变异株的DNA指纹图谱与原Xesphye品种不同,早熟变异株比原 Xesphye品种多扩增一条 OPU03-950 DNA谱带,说明该株系发生了DNA的变异。  相似文献   
50.
Waxy (Wx) protein is a key enzyme for synthesis of amylose in endosperm. Amylose content in wheat grain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end‐use products. Seven alleles have been described at the Wx‐D1 locus, but only two of them (Wx‐D1b, Wx‐D1e) were genotyped with codominant markers. The waxy wheat line K107Wx1 developed by treating ‘Kanto 107’ seeds with ethyl methanesulphonate carries the Wx‐D1d allele. However, no molecular basis supports this nomenclature. In the present study, DNA sequenc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the sixth exon of Wx‐D1 changed tryptophan at position 301 into a termination codon. Based on this sequence variation, a PCR‐based KASP marker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this point mutation using 68 BC8F1 plants and 297 BC8F2 line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Ningmai 14’*9/K107Wx1. Combined with codominant markers for the Wx‐A1 and Wx‐B1 alleles, waxy and non‐waxy near‐isogenic lines were distinguished. The KASP marker was efficient in identifying the mutant allele and can be used to transfer waxiness to elite l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