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林业   186篇
农学   189篇
基础科学   103篇
  253篇
综合类   462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1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为了解2019—2022年我国南方地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自广东、广西、湖南、江西4个省份的种猪场和育肥场,采集疑似PRRSV感染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ORF5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RRSV总检出率为26.12%,其中育肥场场检出率(86.36%)高于种猪场(52.00%);共成功分离到97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ORF5测序分析,发现Sublineage 1.8占比最高(51.55%),其次为Lineage 5(15.46%),Sublineage 1.5、Lineage 8、Lineage 3占比依次为13.40%、10.31%和9.28%;类NADC34毒株在2021年有3个省份(广东、广西和湖南)被首次检出,且当年检出率达13.40%。GP5蛋白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中第13和151位氨基酸以及中和表位变异较多。对其中1株毒株进行重组分析发现,该毒株以类NADC30毒株为主要亲本,其多处基因组与JXA1和IA2014毒株发生了重组。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地区PRRSV流行较为普遍,尤其是在育肥猪群中;流行毒...  相似文献   
22.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ries of targets which are usefull for engineering.The paper also presents an adaptive weight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 fail mechanism of rockmass and a fuzzy aynthetic evaluation medel on rockmass blast ability.The model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blast ability of rockmass in an engineering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del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23.
A optimal design with whole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its program are carried out. A reasonable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method a optimal design with whole structure parameters by original parameters of American P&H2300xp excavator was calculated. The size,carried out by the method,approximates to the size of P&H2300xp excavator very well.  相似文献   
24.
基于单台强震数据软厚场地地震反应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新西兰Canterbury地区12个强震台站及2010—2012年间的台站584条记录,以浅硬场地LPCC作为参考台站,系统分析Christchurch市区软厚场地地震效应(即场地放大函数)的不确定性及地震动强度、震级、震源距及震源方位角等因素对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发现:1)地震动强度水平对场地放大函数均值影响较小,仅在长周期(如大于1.0 s)段趋于增大场地的放大效应;以不同地震动强度值进行分组,地震动强度大于0.6 m/s 2的分组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显著高于地震动强度小于0.6 m/s 2分组,特别是地震动强度大于1.0 m/s 2时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最大,反映了场地土层非线性提高场地地震效应的不确定性;2)地震震级对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影响小,不同地震震级分组场地放大函数均值及标准差的表现基本相当;3)震源距是场地地震反应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震源距小于5 km时场地放大函数的标准差明显大于其它情况,即震源距越小地震反应不确定性越大;4)场地放大函数不确定性与震源方位角的选取基本无关,即选取不同的震源方位角场地放大函数标准差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5.
黎榆A繁殖母本有效穗和结实率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繁殖田母本有效穗和结实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10个不同父母本栽插行比的分析结果表明:黎榆A繁殖产量以父母本栽插行比为2:18最高,达292.09kg/667m^2。增加有效穗对于增产的效应要比增加结实率大;有效穗与产量,结实率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均呈正相关,且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多元回归方程为:y-155.6283 4.8660x 0.2342x2.  相似文献   
26.
为了提高网络化数控系统协同运动的同步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将点对点通信模式和集总帧通信模式结合应用在环形网络的周期通信规划,以使主节点能及时获取所有轴的反馈信息。提出了相应的位置同步算法和运动消息预估算法,并对根据算法设计的位置同步控制器进行了稳定性证明。实验表明,该通信规划相应的位置同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同步性能。  相似文献   
27.
2ZBZ-2A型移栽机栽植机构运动学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ZBZ-2A型移栽机栽植机构,为探究其运动学特性进行了运动学参数分析。基于栽植机构工作原理,建立了栽植机构的双曲柄导杆机构数学模型,给出了机构的运动学方程表达式。借助Mat Lab软件,通过改变机构参数,对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表明:主动曲柄AD长度1变化对栽植器挖出的穴口大小影响较大,而对静轨迹轮廓影响较小;曲柄初始相位角对植苗点静轨迹高度和定植姿态有较大影响。基于参数分析结果和程序进行了结构最优配置,田间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当1=1 0 3,θ1=3 3 0°,θ2=3 2 7°时,平均移栽株距400.3mm,平均栽深61.3mm,平均移栽效率33.7株/min,平均直立度84.3°,与理论分析计算基本一致,能够较好地满足机构设计和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8.
氮肥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氮肥与盆栽辣椒品质的关系,以辣椒品种"津福35"和"豫艺7"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每盆尿素施用量分别为0.76、1.52、2.28g)对温室盆栽辣椒果实中硝态氮、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辣椒的品质有不同的影响,硝态氮、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随着氮肥的施入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呈增长趋势,以期为辣椒设施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朱顶红新品种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朱顶红新品种‘苏红’与‘风车’的鳞茎为试材,采用切割繁殖、组培繁殖方法对2种朱顶红新品种进行了繁殖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朱顶红繁殖效率,加速朱顶红新品种的推广。结果表明:切割繁殖使这2个品种繁殖率和生长量差异明显,‘苏红’繁殖率和切割5个月后的子球生长量大于‘风车’;组培繁殖采用鳞茎切割后的小子球,2个品种最适的初代消毒方式为75%的酒精30s,0.1%升汞18min,饱和次氯酸钙20min;消毒后的小子球进行4分切割后组培增殖最快,污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30.
寄生玉米的6种腐霉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国内12省、自治区、直辖市玉米植株上分离出腐霉菌菌株,依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长抑制温度,以及产生的有性与无性器官,鉴别出6个腐霉种:棘腐霉(Pythium acanthicum Drechsler),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Edson)Fitzpatrick),强雄腐霉(P. arrhenomanes Drechsler),禾生腐霉(P.graminicola Subramaniam),肿囊腐霉(P.inflatum Matthews),寡雄腐霉(P.oligandrum Drechsler),其中肿囊腐霉出现频率高,分布广泛。回接玉米表明,腐霉能够侵染玉米并引起病害,肿囊腐霉、禾生腐霉、强雄腐霉、棘腐霉是玉米青枯病的重要致病菌;瓜果腐霉能够引起玉米中部茎节腐烂;寡雄腐霉虽寄生玉米,但对玉米成株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