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9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林业   258篇
农学   330篇
基础科学   202篇
  490篇
综合类   1213篇
农作物   250篇
水产渔业   227篇
畜牧兽医   493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2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为得到毛白杨4CL-like基因并对其原核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利用毛白杨叶片的总RNA反转录得到的总c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毛白杨4CL-like基因(登录号:XP_002315339.1).利用MEGA软件对4CL-like基因及其他9个来自不同物种的4CL基因进行进化树分析.最后通过构建pET30-4CL-like原核表达载体对该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4CL-like基因CDS区全长为1 758 bp,编码585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葡萄中的4CL-like5有很高的同源性.另外,SDS-PAGE分析表明,4CL-like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所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0 ku.  相似文献   
132.
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根据云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面临的机遇入手,分析云南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对三江流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缺少精品旅游产品等问题的实例阐述,提出发展生态旅游应树立“生态观”,搞好统一的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而推动云南省生态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同生态三者之间效益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33.
罗姗  张昆  彭涛  李宁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91-2393
分析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香格里拉县纳帕海湿地无序旅游活动对湿地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旅游活动强度的增大,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降低,含水率降低,渗透性变差,土壤pH值升高,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C/N比值均有所降低,土壤质地变差,并且导致了植被覆盖率和多样性的降低,湿地生态环境处于恶性循环当中,湿地土壤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134.
利用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分析17个蓝莓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 DNA 指纹图谱。从60个 ISSR 引物中筛选出10个稳定的多态性引物。采用 NTSYS-PC 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17个蓝莓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0.86,在0.69的水平可分为4个品种群。引物 UBC825、UBC862可将17个蓝莓品种区分开,并依此建立了数字化的 DNA 指纹图谱,为蓝莓品种分类、快速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5.
为筛选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的理想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及轻简高效施药技术,选用2%吡虫啉GR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吡虫啉GR对甘蔗绵蚜和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2%吡虫啉GR最适宜用量为30 kg /hm2(有效成分600 g),可在2~6月结合甘蔗种植管理或大培土,按hm2用药量30 kg与hm2施肥量40~80 kg混匀一次性施用,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98.2%以上,对甘蔗蓟马的防效可达81.1%以上;甘蔗实测产量较对照增加33390 kg/hm2以上,甘蔗糖分较对照增加6.6%以上。缓释长效强内吸性农药与底肥追肥混匀一次性根施,施用方便,轻简高效,省工省时,环境友好,应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6.
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韭菜中15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用气相色谱仪快速检测韭菜中巧种农药残留的方法,韭菜样品经乙睛提取、稀释.浓缩定容后,用GCFPD测定15种农药残留方法最低检出限:0.0033~0.0085 mg/kg;回收率:68.73%~106.56% ; R SD:1.55%~8.82%.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新颖且去干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7.
昆明市区蝴蝶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给蝴蝶资源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于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对昆明市区蝴蝶群落进行了调查.采用a-多样性测度和G-F指数方法对蝴蝶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为63;全年以蛱蝶科(Nymphalidae)丰富度最高,为18;春、夏两季优势种分别为卓瞿眼蝶(Ypthima zodiac Butler)和苎麻珍堞(Acraea issoria (Hubner)),秋季优势种为橙黄豆粉堞(Colias fieldii Ménétriès)和大绢斑蝶指名亚种(Parantica sita sita(Kollar)),冬季优势种为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 (Sparrman))和矍眼蝶(Ypthima balda (Fab-ricius)),全年优势种为卓瞿眼蝶(Ypthima zodiacc);物种多样性指数、F指数和G指数均以夏季最高,分别为3.57、10.97和3.59;均匀度指数以冬季最高,为0.345.昆明市区蝴堞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群落特征与距主城区距离有关,距离越远,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越高.  相似文献   
138.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Vuillemin]经液体培养后,采用酶解方法制备其菌丝原生质体,并采取单因素实验对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纤维素酶制备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后,再生的最佳条件是:用L-broth培养基培养球孢白僵菌78h,KCl 0.8mol/L(再生用蔗糖0.6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为缓冲系统,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5:2.5:2.5(mg/mL),在32℃水浴中酶解3h(pH自然)。  相似文献   
139.
曹蕾  邢朝斌  陈龙  梁能松  何闪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2):1787-1789,1841
[目的]克隆刺五加叶绿体的ATP合酶β亚基cDN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已知物种叶绿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同源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刺五加ATP合酶β亚基cDNA,并对其进行序列比对及结构预测分析。[结果]RT-PCR扩增获得了长1099bp的刺五加ATP合酶β亚基cDNA,该基因编码366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结构预测分析表明,刺五加ATP合酶β亚基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水稻的同源性最高,达96.41%。其二级结构中含有171个α螺旋(alpha helix),占46.72%;53个延伸链(extended strand),占14.48%;27个β折叠(beta turn),占7.38%;115个无规则蜷曲(random coil),占31.42%。第262~271位氨基酸为ATP合酶β亚基的标志性位点。整个多肽链无明显的疏水区域,初步认定为亲水性蛋白。[结论]该试验克隆得到的ATP合酶β亚基基因为叶绿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为研究刺五加能量代谢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及了解植物ATP合酶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0.
建立了一种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黑木耳中1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用乙腈萃取、氮气浓缩、丙酮定容、基质标准曲线校准等简单的操作手段快速检测黑木耳中有机磷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在0.00254~0.01628 mg/kg之间,RSD值为3.1%~11.5%,添加回收率在70.79%~114.47%之间.该方法快速方便、简单准确,适用于黑木耳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日常检测与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