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50篇 |
免费 | 876篇 |
国内免费 | 199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82篇 |
农学 | 2518篇 |
基础科学 | 1169篇 |
2458篇 | |
综合类 | 5694篇 |
农作物 | 1204篇 |
水产渔业 | 799篇 |
畜牧兽医 | 2540篇 |
园艺 | 628篇 |
植物保护 | 10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283篇 |
2022年 | 545篇 |
2021年 | 712篇 |
2020年 | 711篇 |
2019年 | 709篇 |
2018年 | 427篇 |
2017年 | 650篇 |
2016年 | 636篇 |
2015年 | 795篇 |
2014年 | 840篇 |
2013年 | 938篇 |
2012年 | 1041篇 |
2011年 | 1183篇 |
2010年 | 1096篇 |
2009年 | 936篇 |
2008年 | 919篇 |
2007年 | 755篇 |
2006年 | 776篇 |
2005年 | 732篇 |
2004年 | 442篇 |
2003年 | 529篇 |
2002年 | 779篇 |
2001年 | 653篇 |
2000年 | 507篇 |
1999年 | 382篇 |
1998年 | 287篇 |
1997年 | 237篇 |
1996年 | 199篇 |
1995年 | 175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48篇 |
1992年 | 152篇 |
1991年 | 130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72年 | 3篇 |
1970年 | 6篇 |
192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模拟水淹对中华蚊母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对照(CK)、持续性水淹(CF)、间歇性水淹(PF)和全淹(FF)4个水淹处理,模拟三峡库区秋冬季消落带土壤水淹变化,研究2年生中华蚊母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水淹形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中华蚊母树的株高和基径,而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在不同水淹形式下却有所差异,CF 和 PF 植株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以及电子传递速率( ETR)均出现了显著下降,但 PF植株下降的幅度要小于 CF植株,除光合色素含量、Gs和 Tr外,其他指标均差异显著,而 FF植株光合色素含量、Pn、Gs、Tr、Fv/Fm、qP 以及 ETR均未受到水淹的影响,与 CK植株差异不显著; CF和 PF植株叶片非光化学淬灭( qN )未受到水淹的影响,但 FF植株叶片 qN 与 CK相比却显著下降。虽然 CF植株较其他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qP 以及 ETR 均下降明显,但水淹处理植株能够通过形成不定根、特化的皮孔以及减少叶片数量来增加耐淹能力。因此,中华蚊母树具有较强的耐淹能力,在不同水淹形式下均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相似文献
992.
993.
落叶松红瘿球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红瘿球蚜是危害云杉、青海云杉枝梢嫩芽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甘肃甘南林区1年发生2代,未发现有性世代和第2寄主,为不完全生活史型。该越冬蚜虫从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中、下旬产卵。6月上旬越冬成蚜和第1代若蚜取食刺激形成虫瘿,瘿蚜在瘿室内3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虫瘿开裂羽化为具翅瘿蚜活动产卵,8月上、中旬卵孵化,1龄若蚜(越冬蚜)于9月中旬至10月初在枝梢顶端叶基或芽基越冬。在第1代1龄若蚜越冬前,春季越冬蚜产卵前和瘿蚜羽化产卵前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94.
995.
丽蚜小蜂寄生对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丽蚜小蜂寄生对Q型烟粉虱的影响,通过室内饲养观察不同龄期Q型烟粉虱被丽蚜小蜂寄生后的生长发育,并比较了被寄生后烟粉虱若虫的个体大小及死亡率。结果表明,2龄、3龄和4龄烟粉虱若虫被寄生后均能继续发育,2龄若虫蜕皮进入3龄和3龄若虫蜕皮进入4龄的时间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而被寄生若虫的4龄期显著延长。对于同一龄期的烟粉虱若虫,丽蚜小蜂偏向于选择较大的个体寄生,2龄和3龄被寄生若虫发育后期个体比未被寄生个体大,但4龄时被寄生的个体在发育后期略小于未被寄生个体,显示丽蚜小蜂对不同龄期若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同。2龄若虫死亡率为61.64%,显著高于3龄和4龄若虫;4龄若虫褐蛹率最高,为48.84%。表明无论寄生哪一发育阶段的烟粉虱若虫,丽蚜小蜂的寄生均为容性寄生,田间应用丽蚜小蜂防治Q型烟粉虱时在其若虫3~4龄时释放更适宜。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氮肥水平下两个粳稻品种“中稻1号”和“淮稻5号”在鄂中丘陵岗地单季籼稻区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粳稻的产量,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两个粳稻品种的施氮处理分别平均增产2 179 kg/hm2和3 209 kg/hm2,增产率为45.7%和53.5%。稻谷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两个粳稻品种的平台产量分别为7 517 kg/hm2和10 234 kg/hm2,最适氮肥用量分别为221.0 kg/hm2和235.5 kg/hm2。与N0相比,两个粳稻品种施氮处理吸氮量平均增加58.7 kg/hm2和71.8 kg/hm2,增幅为80.9%和85.2%。当施氮量为248 kg/hm2时,“中稻1号”和“淮稻5号”的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贡献率(NCR)及氮肥偏生产力(PFPN)分别为29.4%和37.6%、10.6 kg/kg和18.0 kg/kg、35.4%和42.6%及29.8 kg/kg和42.3 kg/kg。综合分析认为“淮稻5号”在鄂中丘陵籼稻区种植,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p21WAF1/CIP1蛋白在成年小鼠卵泡发育与黄体形成及退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取20只成年雌性小鼠的卵巢,制作石蜡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后,观察p21WAF1/CIP1蛋白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成熟卵泡、闭锁卵泡、早期黄体、中期黄体以及晚期黄体中的定位及表达。【结果】卵泡发育和黄体形成及退化过程中均有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p21WAF1/CIP1蛋白在此过程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三级卵泡时期。【结论】p21WAF1/CIP1蛋白在卵母细胞中发挥一定作用,可能参与优势卵泡的选择,并对卵泡发育及黄体形成和退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针对数控机床误差溯因方法复杂且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控系统圆检测图形的特征角点分布规律,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实现对机床运动误差的快速溯因方法。首先,提取所生成圆图形的特征角点,构造反向间隙、周期误差等特征矩阵;然后结合神经网络将低维特征矩阵映射至高维特征空间,实现对数控机床误差的快速溯因。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误差识别准确率较高,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99.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花前植株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均以适宜的低密度处理表现较高,其中干物质运转量以茎鞘最高,氮素运转量以叶片最高;花后植株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两品种间表现不一致,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花后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以最低密度的C1(300万株/hm2)处理最高,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则以较高密度的B3(225万株/hm2)处理最高;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花前两品种均以较低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花后则以较高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贮藏氮素对籽粒氮素贡献率兰考矮早八花前以中间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豫麦49-198则仍以较低密度处理较高.成熟期兰考矮早八籽粒产量、淀粉产量及蛋白质产量均以C2(37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豫麦49-198则以B2(150万株/hm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