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8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753篇
林业   656篇
农学   558篇
基础科学   332篇
  855篇
综合类   4038篇
农作物   611篇
水产渔业   391篇
畜牧兽医   1001篇
园艺   436篇
植物保护   35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606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621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述了企业信息化总体发展战略,分析了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进一步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面对的主要问题和难点,介绍了财务信息化系统取得的成效。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有利于更有效地集成财务或非财务信息,便于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减少成本资源浪费、加大内部监管力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旨在克隆犏牛和牦牛姐妹染色单体内聚建立蛋白2(establishment of sister chromatid cohesion N-acetyltransferase 2,ESCO2)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表达与定位,为进一步解析ESCO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健康雄性犏牛及牦牛为试验动物,根据年龄分为胎牛组(5~6月龄)、幼年组(1~2岁)和成年组(3~4岁),每组各3头。通过RT-PCR技术克隆犏牛和牦牛ESCO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ESCO2基因在犏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比较分析ESCO2在犏牛和牦牛不同时期睾丸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ESCO2蛋白的细胞定位和表达差异。结果显示,犏牛ESCO2基因(GenBank登录号:MW198470) CDS区为1 833 bp,编码610个氨基酸,与牦牛相比,犏牛ESCO2序列第301~319位多19个氨基酸,另有3个氨基酸突变;犏牛ESCO2蛋白序列与黄牛的同源性高于其他哺乳动物;ESCO2可能与SMC3、SMC1A、PDS5A、PDS5B、STAG2等蛋白相互作用,互作蛋白功能与姐妹染色单体凝聚、减数分裂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分裂和染色体重构等生物学过程相关。ESCO2在犏牛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睾丸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在犏牛睾丸中的表达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幼年和成年时期犏牛睾丸中ESCO2的表达显著低于同时期牦牛(P<0.05);IHC染色结果发现,雄性犏牛减数分裂阻滞于初级精母细胞,ESCO2蛋白在犏牛初级精母细胞中无表达并与牦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犏牛与牦牛的ESCO2基因、蛋白序列差异较大,且在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引起雄性犏牛减数分裂阻滞及不育的原因之一,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3.
根据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畜牧业工程的需要,应用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理论,本文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白酒糟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包括其营养价值、饲用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针对白酒糟饲料化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加工技术滞后、理论研究不足、地域条件限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用青贮法和微生物发酵等关键技术、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构建饲料加工中心等相应解决对策,并指出大力发展以白酒糟为原料的非常规饲料加工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4.
数字化技术与装备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情况是衡量一个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奶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着传统奶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传感器、自动饲喂设备以及挤奶机器人将替代人工实现奶牛高效养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阐述了奶业发展前景和数字化关键技术在环境智能监控、奶牛身份识别、健康感知、繁殖监测、精准饲喂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大数据信息挖掘及分析方法,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55.
近年,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趋势。猪传染性疾病发生后,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行动迟缓,生理指标失衡,甚至引发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某些人畜共患病还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在疫病防控过程中,需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群体等角度出发,减少养殖环境病原数量,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确保生猪健康生长。该文主要结合一个乡镇的疫病流行特点,分析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防治猪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6.
根据南方冬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农艺要求,仿照马铃薯播种机所形成的垄形,设计一种适合于南方冬种马铃薯的杀秧除草设备。利用Solid Work设计传动系统、刀辊和刀具,并对刀具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受力仿真分析及刀辊动平衡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杀秧机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采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结合γ-干扰素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结试验及ELISA法分别对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域肉牛结核病阳性检出率为1.2%,布鲁菌病阳性检出率为1.04%。其中,库区东北部区县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83%、1.14%;3种肉牛养殖规模条件下,个体散养农户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2.21%、2.94%;所调查的3个年龄段牛群中,19月龄以上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91%、4.85%。  相似文献   
58.
以引进西藏的6株蛹虫草为试材,对比研究了其菌丝生长速率、出草产出及长势,筛选优良的蛹虫草菌株,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对蛹虫草大米培养基营养成分的最优水平组合。结果表明:蛹虫草"TAAAS1"的菌丝生长速率虽不是最快的,但出草整齐均匀,出草产出高于其它菌株,表明"TAAAS1"菌株是适宜在高寒地区栽培生产的好品种;蛹虫草大米培养基的最优水平组合为蛹粉4g/L,葡萄糖20g/L,硫酸镁2g/L,磷酸二氢钾1.5g/L。  相似文献   
59.
"已实现"波动率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波动率测量方法。"已实现"波动率在理论上没有测量误差的无偏估计量,在实证建模方面比其他模型更易于估计参数,同时最优频率的选取对于"已实现"波动率的测量精确度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0.
继电保护压板位置一般与一次设备运行方式相关,在一次设备运行方式改变时,有时需要改变压板的位置进行匹配。实际运行操作中因压板位置投退错误,已导致多起事故发生。为了避免保护压板出现漏投、误投现象,从搜索一次元件状态、运行方式的角度出发,在采集压板位置信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压板位置与一次元件运行方式匹配状态的智能校核方法。根据一次元件的运行状态及相应的压板整定规则,生成一次元件压板位置关联规则库,利用变电站开关状态信息在变电站倒闸操作后自动识别一次元件状态,与一次元件压板规则库进行比较,当出现不一致时给出报警提示信号,实现了压板位置的智能校核。通过对实际工程中变压器运行转检修操作任务的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