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8篇
  3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16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dentifi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s priority pollutant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composting process of sewage sludge mixed with rapeseed marc (9:1, weight bas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PAHs concentrations of the sludge sampled in different seasons had far exceeded the accepted Europe Union cut-off limits for land application. Phenanthrene, fluorene and dibenz(a, h) anthracene were dominant PAHs in the sludge, accounting for 62.8~69.6% of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16 PAHs. Composting appeared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PAHs in sewage sludge. After 50 days of composting,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the total PAHs was detected as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in composting material.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e losses of Σ16 PAHs during composting indicated that microbial degradation was the key process responsible for the efficient removal of PAHs from the sludge. Among all tested PAHs, fluorene was the most recalcitrant and became the primary residual PAH in the composted material. The lower removal rate of fluorene during composting was a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potential land application of the sludge.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nhance the removal of fluorene in order to achieve a safe utilization of this sludge.  相似文献   
52.
锈赤扁谷盗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磷化氢抗性为294倍的锈赤扁谷盗种群,只要将环流熏蒸的磷化氢浓度保持在300mL/m3以上、密闭30d,可以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5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灰调理剂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烟草生长及其烤烟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配施750 kg∙hm-2调理剂(T1)、常规施肥配施1 500 kg∙hm-2调理剂(T2)和常规施肥配施2 250 kg∙hm-2调理剂。结果表明:调理剂施用显著提高了烟草根区土壤pH值、矿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CK2相比,调理剂处理(T1—T3)根区pH提高了0.36~0.44,硝态氮增幅达49.6~243.5%,矿质态氮增幅为26.5%~164.6%。其中,T2处理可显著提高烟草生长中期根区硝态氮含量,而显著降低其成熟期根区硝态氮含量,利于烟草生长后期烟叶的落黄。与CK2相比,调理剂配施(T1—T3)显著促进烟草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烟株茎粗和中前期烟叶氮磷钾含量,增加烤烟产量,其增幅为3.6%~6.2%;同时,烤烟上部叶钾含量增加,氮和还原糖含量降低,利于烤烟中部叶糖碱比的提升和烤烟品质的改善。综上,生物质灰调理剂的添加,可改良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供给,提升烤烟养分积累,改善烤烟品质,并以1 500 kg∙hm-2为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54.
赣南山地柑桔园有人驾驶直升机喷雾作业雾滴沉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在赣南山地柑桔园防治柑桔木虱中采用有人驾驶直升机进行喷雾作业的雾滴沉积效果,在安远县孔田镇的山地柑桔园(坡度约为18°,柑桔树高在1.8~2.5 m之间,种植密度约800株/hm2),对Bell206L4直升机以常规作业参数进行盘旋式飞行喷雾作业后,山体不同区域果树不同采样位置的雾滴沉积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设定单位面积喷施量为15 L/hm2、直升机飞行高度为距树顶10 m及飞行速度为120 km/h时,选用CP04航空喷头,总喷施流量为123.42 L/min,雾滴粒径DV0.5处于200~300μm之间;在上述作业条件下,整座山体的平均雾滴沉积量为0.896μL/cm2,雾滴分布均匀性为60.82%;雾滴沉积量与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呈现由山体顶部至山体下部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雾滴穿透性,山体底部明显优于山体中部和顶部。雾滴沉积量最大差异为1.290μL/cm2。同一果树,雾滴沉积量由果树上层至果树下层呈现逐层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直升机对柑桔的喷雾作业质量,可以为优化航空施药方案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55.
单旋翼无人机作业高度对槟榔雾滴沉积分布与飘移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阐明3WQF120-12型单旋翼无人植保机喷施槟榔树的雾滴沉积效果、地面流失雾滴沉积分布、飘移及可应用性,研究了无人机不同作业高度对槟榔树冠层及地面喷施效果的影响。试验选用诱惑红染色剂,并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 5%的水溶液,代替农药;用铜版纸进行雾滴采集,并利用图像处理软件Deposit Scan分析得出雾滴沉积结果。结果表明:作业高度对槟榔树各层采样点的雾滴沉积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同一高度作业时,树冠上层与树冠下层、树冠上层与树果层之间的雾滴沉积量有显著差异,树冠上层雾滴沉积水平最高可达53. 27%,树冠下层和树果层可达树冠上层的59. 19%和27. 91%;地面流失采样点雾滴沉积结果显示,不同作业高度对地面3列采样点的雾滴沉积量有显著性影响,最低平均沉积水平约19. 9%;飘移区数据显示,3个作业高度对飘移带采样点的雾滴沉积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当作业高度为12. 09 m时,飘移带测得的飘移量最大,作业高度10. 40 m时飘移量最小。同时测试发现,飘移距离最远可达36. 35 m,因此实际作业时必须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56.
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工程对坡面产流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产流、汇流的机制与理论模型出发,结合理论分析与微型径流小区观测,对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工程在改变微集水区地形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坡面产流状况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工程可显著增大微集水区的平均坡度。其增幅与斜坡水平距成反相关,与田面水平宽度成正相关。集水区斜坡水平距每减小1 m,微集水区平均坡度增加0.5°~7.0°,集水区斜坡水平距越小,增幅越大;田面水平宽度每增加1 m,平均坡度增加2.5°~11.5°。在斜坡水平距一定时,微集水区平均坡度虽然随着原地面坡度和田面水平宽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与原地面坡度的增幅基本一致。在造林允许的坡度、坡长范围内,集水区斜坡水平距对产流总量影响最大,而地面坡度还具有提高坡面产流率的作用。产流量与坡长、坡度均成正相关。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对坡面产流的作用机制,在于造林整地缩短了坡长、改变了坡形、增大了微集水区的平均坡度,从而使微区坡面的产流、产沙状况发生了变化。依据传统径流小区观测资料,不考虑整地对微区地形与产流的影响,由此设计的造林整地工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7.
玉米对土壤中菲芘修复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系列浓度菲芘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玉米对污染土壤菲芘的去除效果与累积机理。结果显示,玉米对菲芘的去除效果明显,60d试验完成后,玉米生长的土壤中平均大约有69.8%-91.2%的菲与77.0%,88.4%的芘被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比对照1(加叠氮化钠)高63.6%和72.3%;比对照2(无叠氮化钠)高15.1%与38.2%。玉米能明显地吸收与累积污染土壤中菲和芘,并随土壤菲芘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富集因子(BCFs)随着土壤菲芘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芘的生物富集因子大于菲,不同种类多环芳烃以及植物不同部位间BCFs差异较大,菲的叶片BCFs(0.79,2.45)大于茎(0.17—1.76),根BCFs(0.42—1.21)最小,芘处理时叶片和茎的BCFs分别是1.03,3.31与0.2,2.17,明显低于根BCFs(2.07—6.40)。玉米能够在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并且能累积与去除污染土壤中的菲和芘,表明用玉米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 9 个品种小麦麦株内可溶性糖含量分析及其对禾谷缢管蚜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初步明确了在一定范围内,小麦麦株内可溶性糖含量与蚜虫内禀增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若蚜历期呈负相关。蚜虫的排蜜露量与小麦维管束膨压呈正相关,蜜露中含糖量则与食料中含糖量呈显著正相关。初步认为小麦品种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与麦株内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9.
本文分析了晋中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土地问题的主要症结。提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加强土地宣传教育,树立土地忧患意识;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集约利用城镇土地,开展土地整理;重视环境治理,提高土地质量。  相似文献   
60.
浙江省城市林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就城市林业的概念、功能和作用作了简述,揭示了我省城市森林分布不均匀、覆盖率低、群落结构简单、管理粗放、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提出浙江城市林业建设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