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49篇 |
免费 | 1964篇 |
国内免费 | 375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81篇 |
农学 | 3918篇 |
基础科学 | 2825篇 |
4877篇 | |
综合类 | 15574篇 |
农作物 | 2422篇 |
水产渔业 | 1761篇 |
畜牧兽医 | 5363篇 |
园艺 | 1925篇 |
植物保护 | 22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7篇 |
2023年 | 607篇 |
2022年 | 1449篇 |
2021年 | 1652篇 |
2020年 | 1555篇 |
2019年 | 1550篇 |
2018年 | 1064篇 |
2017年 | 1796篇 |
2016年 | 1372篇 |
2015年 | 1975篇 |
2014年 | 2005篇 |
2013年 | 2290篇 |
2012年 | 3104篇 |
2011年 | 3434篇 |
2010年 | 3081篇 |
2009年 | 2681篇 |
2008年 | 2629篇 |
2007年 | 2373篇 |
2006年 | 1893篇 |
2005年 | 1446篇 |
2004年 | 838篇 |
2003年 | 687篇 |
2002年 | 749篇 |
2001年 | 702篇 |
2000年 | 612篇 |
1999年 | 470篇 |
1998年 | 336篇 |
1997年 | 273篇 |
1996年 | 221篇 |
1995年 | 208篇 |
1994年 | 185篇 |
1993年 | 176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23篇 |
1989年 | 112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79年 | 5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190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肥料产业服务于农业生产,尿素、磷铵、氯化钾和复合肥等传统化肥产品的大量投入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可持续型转变,发展新型高效肥料产业,提升肥料产品对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协同保障作用,是现阶段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关键举措。新型肥料类型主要有缓/控释肥料、增值肥料、水溶肥料、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相比于常规施肥,施用新型肥料普遍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增产率范围为4.6%~17.5%,氮肥利用率提高16.8%~52.3%,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可降低7.2%~50.7%,N2O排放降低8.1%~40.8%,氮淋溶损失降低16.5%~43.8%,氮径流损失降低22.1%~45.4%。经过几十年的跟踪和创新,我国新型肥料形成了产业化,新型肥料总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新型肥料产业起步晚,几乎所有类型的新型肥料生产均存在原创核心技术缺乏,产品特性与农业需求匹配性不高,施肥技术和装备发展滞后,以及监管体系薄弱等问题。为推动新阶段新型肥料产业结构绿色高效转型升级,未来我国的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战略核心包括以下4个方面:1) 以农业需求为导向,提升肥料产品与生产需求的匹配度;2) 肥料增效技术由注重养分供给向土壤环境、作物吸收和有效供给综合调控发展,肥料增效材料向高效、环保和价廉方向发展,肥料产品向营养、土壤改良和抗逆等多功能发展;3) 注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降低能耗,通过大型肥料生产设备的优化和改造,力争实现新型肥料由二次加工到一次生产的突破,实现新型肥料生产的绿色低碳转型;4) 建立健全肥料生产、销售和使用全链条监管体系,保障新型肥料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42.
本研究从秤锤树叶片中分离内生菌进行分子鉴定,并接种到无菌组培苗中研究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秤锤树叶片中共分离获得7株真菌。扩增出的6个菌株经ITS测序,在NCBI网站上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出其中5株菌株均属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1株属于子囊菌(As-comycete)。进一步实验表明:分离的菌株多数对组培苗的株高生长影响不大,可初步鉴定其为内生菌,其中的属于球毛壳菌的F和H菌株对无菌苗的株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3.
冬季抗旱措施对小麦耗水特征与生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2010—2011年小麦生长季节降水量为47.7 mm条件下,采用冬季抗旱处理时期(1月28日、2月12日、2月27日)、冬季抗旱措施与春一水灌水量组合(冬季喷灌+春一水灌水量75 mm、漫灌措施+春一水灌水量75 mm,冬季覆盖牛粪措施+春一水灌水量90 mm)2因素设计,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高产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征和生育性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小麦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为384.93~464.24 mm,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15.23~20.87 kg·hm-2·mm-1。播种到越冬期和起身到灌浆期是小麦耗水量较大的时期。同一处理时期不同水肥措施下,随灌水量的增加,耗水量有增加趋势,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利用效率有降低趋势;其中以牛粪覆盖措施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最高,喷灌措施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漫灌。同期不同水肥措施对小麦干物质再分配的影响表现为:牛粪覆盖措施和对照促进了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的同化物向籽粒再分配,喷灌和漫灌提高了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中来自花后积累干物质的比例。不同处理时期同一水肥措施比较,随处理时期推迟籽粒产量有增加趋势。以上结论可为指导小麦冬季田间旱情补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4.
蜗壳内部含沙水两相流动的CFD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N-S方程,对水轮机金属蜗壳在清水和含沙水两相流动时的内部流场进行了全三维CFD数值模拟,输送清水介质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含沙两相介质时采用k-ε-Ap模型,采用笛卡儿坐标、混合四面体非结构网格和SIMPLE算法进行计算,揭示了含沙水两相流体在水轮机引水部件中的运动规律,分析了水轮机蜗壳内部流场两相流动机理,对蜗壳内部泥沙磨损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得出的模拟结果与实际电站的资料基本吻合,说明利用CFD模拟进行蜗壳内部泥沙磨损性能预测及优化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5.
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6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麦366是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为建立郑麦366相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郑麦366的精确施氮量.结果表明:在240 kg.hm-2范围内,适当增加施氮量能改善后期旗叶光合性能、提高产量和品质,过量施氮肥效果降低.经模拟分析,施氮量为235.8和279 kg.hm-2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综合产量、品质和效益,每公顷施氮量应控制在230~280 kg之间. 相似文献
946.
通过测定有无营养钵2种处理下,2年生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的光合特征指标,以及生长量和土壤参数,阐明容器抚育对其大树容器引种苗的影响,以此探求营养钵使用的必要性,为外来优良树种的引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土壤方面,营养钵组土壤体积含水量和电导率均低于无营养钵组(F=18.57,P=0.000.05);光合参数方面,营养钵组各时刻的净光合速率(Pn)极显著高于无营养钵组(F=9.528,P=0.000.01);Pn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定积分,营养钵组(56.71±3.83)亦极显著高于无营养钵组(21.35±2.18),(F=1543.46,P=0.000.01);生物量方面,营养钵组也极显著高于无营养钵组(胸高:4.35 m±0.34 m4.15 m±0.23 m,F=25.83,P=0.000.01;胸径:63.66mm±15.58 mm55.47 mm±13.64 mm,F=15.17,P=0.000.01)。一天中,营养钵组在8:00-10:00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蒸腾速率(Tr)较小。综上所述,在2年生大叶白蜡大树容器引种苗的培育中,使用营养钵效果较好;同时应在早8:00-10:00时段内增加灌溉频率。同时发现,营养钵对表层土壤温度影响不大,气孔限制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47.
948.
为研究池塘网箱配合饲料养殖鳜鱼技术,在3个池塘中进行人工生态设置,架设不超过池塘总面积10%的网箱,网箱外投放不同生态位与食性的鱼类控制池塘生物总量,网箱中投放鳜鱼(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苗种,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结合投喂以中草药成分制作的药饵。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期间未发生病害,3个池塘水质52.4%的时间为轻度富营养化,47.6%的时间为中度富营养化;商品鳜鱼产量15~18 kg/m2,折算池塘平均产量12 700~14 400 kg/hm2,养殖利润194 400~249 900元/hm2,商品鳜鱼规格整齐,起捕销售便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49.
为分析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组成与理化性质的差异,本研究以15个不同品种中薯系列马铃薯为原料提取淀粉,并对其组成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及相关性分析。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颗粒的粒径分布范围广,颗粒形貌存在差异,小颗粒多为卵圆形,大颗粒多为椭圆形、拉长形以及不规则形。不同马铃薯淀粉的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其溶解度、膨润力范围分别为25.92%~28.74%,4.90~6.26 g·g-1;糊化初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止温度(Tc)、糊化焓值(ΔH)范围分别为61.44~65.55℃、64.49~68.69℃、67.87~72.54℃、7.21~13.49 J·g-1;峰值黏度、衰减值、回生值范围分别为2 499.3~3 220.4、514.0~2 218.4、401.0~884.1 BU。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中磷含量与峰谷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溶解度呈显著负相关;平均粒径D[4,3]与短程有序参数1 045/1 022 cm-1 和1 022/995 cm-1均呈显著正相关;To与峰值黏度呈显著负相关;糊化温度与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峰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中薯系列马铃薯淀粉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0.
台湾的果桑研究起步于1979年,苗栗市农业改良场利用当地的野生桑与国外引进的品种杂交,先后培育出编号为46C019和72C002两个高产、优质、专用果桑品种,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台湾广泛栽植.近几年,首先在江苏引种栽植145 hm2,所生产的桑果汁饮品全部销往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由笔者在宿迁建立了4.5 hm2苗木繁育基地;目前,已推广到大陆多个省、区、市,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该品种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地区均可栽植,具有产量高,果型整齐,桑椹大,口感好,成熟齐等优点,是鲜食和加工桑果饮品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