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49篇 |
免费 | 1964篇 |
国内免费 | 375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81篇 |
农学 | 3918篇 |
基础科学 | 2825篇 |
4877篇 | |
综合类 | 15574篇 |
农作物 | 2422篇 |
水产渔业 | 1761篇 |
畜牧兽医 | 5363篇 |
园艺 | 1925篇 |
植物保护 | 22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7篇 |
2023年 | 607篇 |
2022年 | 1449篇 |
2021年 | 1652篇 |
2020年 | 1555篇 |
2019年 | 1550篇 |
2018年 | 1064篇 |
2017年 | 1796篇 |
2016年 | 1372篇 |
2015年 | 1975篇 |
2014年 | 2005篇 |
2013年 | 2290篇 |
2012年 | 3104篇 |
2011年 | 3434篇 |
2010年 | 3081篇 |
2009年 | 2681篇 |
2008年 | 2629篇 |
2007年 | 2373篇 |
2006年 | 1893篇 |
2005年 | 1446篇 |
2004年 | 838篇 |
2003年 | 687篇 |
2002年 | 749篇 |
2001年 | 702篇 |
2000年 | 612篇 |
1999年 | 470篇 |
1998年 | 336篇 |
1997年 | 273篇 |
1996年 | 221篇 |
1995年 | 208篇 |
1994年 | 185篇 |
1993年 | 176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23篇 |
1989年 | 112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79年 | 5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190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金钱龟的人工养殖过程中,观察到部分个体发生了腐皮、肺炎、腹泻等疾病。通过对细菌的实验室诊断和生化特性鉴定,发现引起金钱龟腐皮和腹泻的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而肺炎则是由温度突变引起的感冒造成。因此,进一步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金钱龟的常见疾病与一些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温度差异对金钱龟的生理机能有显著的影响,而水质条件和养殖密度的调控也关系到金钱龟的健康生长,这也为金钱龟防治疾病及健康养殖模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雷公山地区的25个村寨、69位猎人自1989~1993年4年来的雉类猎捕状况作了调查统计,面积473km2。结果表明:4年来雉类猎捕方法有8种,猎捕量计732只,年平均183只,平均狩猎强度为3.95只/(人·a),均逐年下降,这对该地区雉类资源的现状和今后的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3.
牛气肿疽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肌肉丰满的部位发生炎性气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并常有跛行。6月龄至4岁的牛容易感染本病,肥壮牛比瘦弱牛更易感染。本病传染源为患病动物,主要传递因素是土壤。本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该病传播迅速,如防制不力,会年复一年地在易感动物中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甚至引起大规模的流行,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7--2008年河池市的东兰县、凤山县、天峨县发生牛气肿疽,2007年发病死亡16头牛,2008年发病死亡27头牛,给群众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疫情得以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65.
2021年,沂南县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依托“鲁牧云”信息平台,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宣贯,强化人员培训,放开强免疫苗经营渠道,提供抗体检测无偿服务等措施,提升了养殖场户“先打后补”的积极性、自主性、灵活性,强化了养殖场户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满足了养殖场户疫苗多样化需求。但由于 “先打后补”补助金额少、社会化服务不规范、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弱化、缺少配套工作经费等原因,部分养殖场户实施“先打后补”的积极性不高。建议通过规范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培训水平,提高补助标准,强化三级(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鲁牧云”等措施,确保“先打后补”政策惠及更多养殖场户。 相似文献
66.
67.
转基因家畜生物反应器浅谈(续)陈庄,魏平华(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2转基因家畜生物反应器研究的进展目前,转基因动物研究有三大焦点:一是转基因方法研究;二是利用转基因动物来研究动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三是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非常规畜牧产... 相似文献
68.
69.
70.
Zamoto A Tsuji M Wei Q Cho SH Shin EH Kim TS Leonova GN Hagiwara K Asakawa M Kariwa H Takashima I Ishihara C 《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 /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2004,66(7):785-792
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small wild rodents in Japan harbor two types of novel Babesia microti-like parasites (designated as Hobetsu and Kobe types), but not the type commonly found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U.S. type) where human babesiosis is endemic.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new types of parasites are distributed in places surrounding Japan, an epizootiologic survey was undertaken in three geographically distant areas in northeastern Eurasia; South Korea, Vladivostok in Russia, and Xinjiang in China.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total of 387 animals comprising 24 species. DNAs extracted from the samples were tested by nested PCR targeting babesial nuclear small-subunit rRNA gene (rDNA), which revealed that small rodents harboring B. microti exist in all three survey areas.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PCR-positive samples had rDNA sequences virtually identical to that of U.S.-type B. microti. However, when beta-tubulin gene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evident geographic variations were seen. By use of primers specific for each of the beta-tubulin genes of Kobe-, Hobetsu-, and U.S.-type parasites, a type-specific PCR was developed. Parasite with Hobetsu- or Kobe-type sequence was not detected from any of the three survey area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U.S.-type B. microti is widely distributed among small wild mammals in temperate zones of not only North America, but also Eurasia, whereas that Hobetsu- and Kobe-type parasites may be uniquely distributed in Japa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