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187篇 |
免费 | 3221篇 |
国内免费 | 80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027篇 |
农学 | 11881篇 |
基础科学 | 6810篇 |
12268篇 | |
综合类 | 20023篇 |
农作物 | 3605篇 |
水产渔业 | 2573篇 |
畜牧兽医 | 9537篇 |
园艺 | 2157篇 |
植物保护 | 45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1篇 |
2023年 | 709篇 |
2022年 | 1827篇 |
2021年 | 2687篇 |
2020年 | 2519篇 |
2019年 | 2443篇 |
2018年 | 1675篇 |
2017年 | 2360篇 |
2016年 | 2411篇 |
2015年 | 3117篇 |
2014年 | 2944篇 |
2013年 | 3688篇 |
2012年 | 4278篇 |
2011年 | 4776篇 |
2010年 | 4520篇 |
2009年 | 4284篇 |
2008年 | 4157篇 |
2007年 | 4175篇 |
2006年 | 4043篇 |
2005年 | 3578篇 |
2004年 | 1726篇 |
2003年 | 1534篇 |
2002年 | 1156篇 |
2001年 | 1323篇 |
2000年 | 1573篇 |
1999年 | 1871篇 |
1998年 | 1892篇 |
1997年 | 1578篇 |
1996年 | 1431篇 |
1995年 | 1356篇 |
1994年 | 1182篇 |
1993年 | 1126篇 |
1992年 | 949篇 |
1991年 | 792篇 |
1990年 | 675篇 |
1989年 | 581篇 |
1988年 | 447篇 |
1987年 | 267篇 |
1986年 | 169篇 |
1985年 | 82篇 |
1984年 | 73篇 |
1983年 | 65篇 |
1982年 | 51篇 |
1981年 | 39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9篇 |
1965年 | 12篇 |
1964年 | 14篇 |
1963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红池坝人工草地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红池坝人工草地对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已给定的载畜量加以验证,以便制定该草地的最适放牧制度。研究结果表明,适于该地区的放牧管理制度是划区轮牧;各个阶段的载畜量与牧草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模型表示为:Y=179.5+5.48X,在每公顷7.5个绵羊单位的载畜量下进行中度放牧强度可获得草地最大产草量,并保持其稳定。 相似文献
102.
LFA—3和IL—2对机体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绵羊红细胞膜提取的LFA-3和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产生的IL-2,同时或分别与新城疫Ⅳ系疫苗胸肌注射22日龄雏鸡,测定鸡体HI抗体效阶及Etg花环形成率的变化,结果表明,LFA-3组抗体效价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IL-2也可显著提高IV系苗免疫后HI抗体效价,且两者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3.
现行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度量方法都以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为依据,这些方法的缺点之一是在位点不多,多态笥不高时要求群体有较大的取样个体数目,另外,这些方法所建造的树素图不能反映群体是由混血引起还是由长期进化引起这一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个体间蛋白质多位点基因型比较为基础的群体间遗传距离和群体内基因杂合度的度量方法,以十个主要中国黄牛群体的遗传关系分析为例,比较圆满的解决了上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4.
扬子鳄胚胎背部皮肤及鳞甲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16例不同时间的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胚胎背部皮肤及鳞甲的形态及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20天,来自胚胎中胚层生皮节的间充质细胞开始向原始表皮下迁移,表皮仅具周皮层与生发层两层细胞。第28天背部鳞片开始明显,左右鳞片之间出现很浅的鳞间沟,前后鳞片交界处的原始表皮、真皮层开始向外突出形成鳞甲原基。第34天鳞甲原基突出伸长,第40天背鳞的纵崤明显。第34~50天中,鳞甲后缘基部的表皮层向鳞甲前缘基部的真皮层不断内陷,鳞甲显著伸长并向体后方水平伸出。背部表皮在孵化第34天出现三层细胞,第40天周皮细胞中开始出现色素沉集。第50天表皮具四层细胞,周皮层细胞中出现大量色素沉集。第60天表皮分层与成体时相似,周皮层已退化。孵化第34天真皮层细胞形态出现多样化,第40天真皮可分上、下两层。第50天真皮上层中形成交织的胶原纤维网,下层中形成平行走向的胶原纤维。本文简要讨论了扬子鳄鳞甲的形态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05.
改革创新开拓蚕业现代化新局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五”期间蚕业将面临从计划经济走向经济的重大改革。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企业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都会给蚕业生产带来巨大冲击。蚕业必须深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调整结构,形成专业化分工的区域区布局,探索桑地流转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生产基础,加快实用技术创新,实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入手,开拓蚕业现代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6.
秸秆饲料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作物秸秆在自然条件下是一种劣质饲料,主要有玉米秸、麦秸、稻草、豆秸、红薯藤、油菜秸、花生秧等。其特点是:粗蛋白含量低,而且品质不佳;粗纤维含量高,其中含有不易被家畜消化的木质素;无氮浸出物含量高,主要成分是半纤维素和聚糖醛酸;有些秸秆质地粗硬,适口性差,采食率极低。但是,对秸秆采用青贮、氨化、碱化、热压力加工、高强度冷压、微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后,即能分解木质素,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营养价值,提高利用率、消化率、采食速度,增强适口性,增加采食量,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1 秸秆饲料开发利用现状目前…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early forecast of Lepidopteran oak-infesting pests.[Method] DNA barcoding technique was established for quick species identification using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Ⅰ(COⅠ) as the standard gene.This barcod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amplify and sequence genomic DNA samples from eggs and pupae of 11 species of Lepidopteran pests collected from oak.[Result] The DNA barcoding standard genes of 594-708 bp were determined from eggs and pupae of Lepidopteran insects.There were differences of 0-2 bases in DNA barcode sequences between conspecific eggs and pupae,with the sequence identity of 99.7%-100%.The average content of A,T,G and C of DNA barcode sequences from Lepidopteran insects were 30.7%,38.5%,14.9% and 15.9%,respectively.The obtained DNA barcode sequences had 91.4%-100% identity and 0-8.6% difference degree with GenBank-deposited DNA barcode sequences from organisms of the genetically-closest relationship.Among them,DNA barcode sequences from egg and pupa samples of 10 Lepidopteran insects(No.1-20) had 99%-100% identity and 0-1.0% difference degree with homologous sequences in GenBank database,while the remaining samples(No.21-22) had high difference degree(8.6%) with homologous sequences.[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DNA barcoding technique is an effeetive tool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Lepidopteran pests using genomic DNA from eggs and pupae of Lepidopteran insects. 相似文献
110.
阐述了目前上海市区(县)兽医系统实验室设置情况比较混乱,部分区兽医系统实验室已转/并至农产品检测中心,名称五花八门,由此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断的情况.根据《动物防疫法》《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兽医系统实验室承担的职责进行梳理,汇总和分析后,得出结论:区(县)兽医系统实验室应依法设置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疫病监测与诊断是兽医系统实验室法律所赋予的主要职能,与以检测为主的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有着本质的区别,剥离了兽医实验室的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无法真正履行好其法定职责.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