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42篇
  免费   2957篇
  国内免费   4486篇
林业   3913篇
农学   2349篇
基础科学   2264篇
  4777篇
综合类   25114篇
农作物   3855篇
水产渔业   2215篇
畜牧兽医   7647篇
园艺   3717篇
植物保护   2234篇
  2024年   414篇
  2023年   1085篇
  2022年   2363篇
  2021年   2425篇
  2020年   2222篇
  2019年   2154篇
  2018年   1487篇
  2017年   2433篇
  2016年   1529篇
  2015年   2415篇
  2014年   2603篇
  2013年   3168篇
  2012年   4273篇
  2011年   4354篇
  2010年   4056篇
  2009年   3648篇
  2008年   3589篇
  2007年   3362篇
  2006年   2814篇
  2005年   2109篇
  2004年   1488篇
  2003年   878篇
  2002年   901篇
  2001年   925篇
  2000年   810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5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4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在抗坏血酸预还原钯作为基体改进剂的条件下,确定了灰化温度及原子化温度,建立了一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贝类产品中铅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在抗坏血酸预还原钯为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为800℃和原子化温度为1 900℃条件下,铅在0 ~ 50.0 μg/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 997.当取样量为0.250 g干样、定容体积为25 mL时,方法检出限为0.04 mg/kg,加标回收率为93.5% ~ 103.0%,RSD为1.41%~4.35%.参考物质缢蛏的测定值在证书推荐值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方法比其他方法的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合贝类产品中铅的检测.并应用此方法测定了福建省中北部海域贝类中铅的含量,结果表明,福建省中北部海域中贝类均未超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42.
根据Gen Bank中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糖蛋白全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SVCV欧洲株病毒核酸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获得欧洲株SVCV-G基因,克隆至p PICZαA,构建p PICZαASVCV1540表达质粒。以限制性内切酶Sac I线性化p PICZαASVCV1540后通过化学法转化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X33和GS115,添加1%甲醇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产物显示其分子质量为70 ku。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蛋白可以被SVCV山羊多抗识别,表明目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943.
虾夷扇贝C型凝集素母源传递与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虾夷扇贝C型凝集素的母源传递及其抑菌作用,实验运用qRT-PCR技术检测了经鳗弧菌刺激后虾夷扇贝卵巢中C型凝集素的表达模式,比较分析了C型凝集素基因在正常虾夷扇贝和鳗弧菌刺激的虾夷扇贝所产的卵及其胚胎发育前期的存在与变化;通过抑菌实验研究了卵胞浆中C型凝集素抑制细菌存活的作用.结果表明,鳗弧菌刺激能够诱导虾夷扇贝卵巢中的C型凝集素mRNA表达量显著变化,最高表达量出现在刺激8h后,为对照组的6.2倍;母体中C型凝集素可以传递给卵和胚胎,刺激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且表达量都随胚胎发育逐渐降低,至受精36 h时分别为正常对照卵的0.3和0.2倍;蛋白终浓度为200和400 μg/mL的卵无细胞体系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与C型凝集素家族抗体反应后,细菌存活率显著上升,说明母源C型凝集素在抑制细菌存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4.
根据鲤科鱼类同源序列设计并合成了长鳍吻(鳍)(Rhinogobio ventralis)应激因子HSP70、抗体IgM、抑炎性因子IL-10和促炎性因子IL-1b基因特异引物,以长鳍吻(鳍)皮肤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 扩增获得长度分别为412、463、520和217 bp的上述4种免疫因子基因cDNA部分序列.同时通过RT-PCR比较患小瓜虫病长鳍吻1715和对照组长鳍吻(鳍)皮肤和肠道组织中各免疫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在皮肤组织中,IgM和IL-10在感染组鱼体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鱼(P<0.05), HSP 70和 IL-1b的表达则没有差异;在肠道组织中,IgM、IL-10和 IL-1b在感染组鱼体中表达量显著增高,HSP 70的表达量没有差异.本研究首次对长鳍吻(鳍)的免疫因子进行了分析,指出免疫因子IgM和IL-10在鱼体中免疫应答反应中较为灵敏,为养殖过程中长鳍吻(鳍)应激监测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5.
将体质量(24.55±1.04)g的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正反杂交种幼鱼放养在循环水系统中,水温控制在15、18、21、24、27℃和30℃下,常规饲养60d,比较其生长、存活、变异系数和肥满度,以探讨4种鲟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试验结果表明,4种鲟鱼在21~24℃时,生长性能、存活率和肥满度较高;然而,高温和低温对4种鲟鱼的生长、存活和肥满度都产生负影响。在最适温度下,4种鲟鱼体质量增加速度由高至低为达氏鳇施氏鲟(♀)×达氏鳇(♂)达氏鳇(♀)×施氏鲟(♂)施氏鲟。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估算出4种鲟鱼的最适生长水温区间分别为18.67~28.00℃、21.51~31.32℃、21.21~29.64℃和17.81~27.00℃。  相似文献   
946.
本文在不同氮磷比(N∶P=4∶1、8∶1、16∶1、32∶1、80∶1)培养条件下,对福建沿海赤潮海域分离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进行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比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氮磷比均不适合米氏凯伦藻的生长,该藻在N∶P=32∶1条件下比生长率最快,为0.33 d-1。米氏凯伦藻对氮的需求高于磷,在适当的磷限制环境中能够维持更长的生长周期。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米氏凯伦藻赤潮暴发海域的低氮磷比,而是赤潮暴发过程中,米氏凯伦藻对营养盐的大量消耗,尤其是对氮的消耗。  相似文献   
947.
珠母贝糖胺聚糖的纯化及其化学性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吴红棉 《水产学报》2000,24(6):570-574
珠母贝糖胺聚糖粗制品经吸附、等电点沉淀、醇沉、溴化十六浣基三甲铵(CTAB)络合等进行分离纯化,得一糖胺聚糖级分。经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显示为单一区带。化学组成分析表明:该级分氨基已糖含量较高(71.3%),其中以氨基半乳糖为(59%),含量少量的乙糖醛酸,含硫酸基、半乳糖、岩藻糖。元素分析表明其碳、氢、氮、硫的含量分别为37.7%、5.8%、3.0%。对级分的残余氨基酸分析表明,84.2%氨基酸已  相似文献   
948.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镜鲤Cyprinus carpio肝脏中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代谢的脂肪酸去饱和酶(△6FAD)基因c 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镜鲤△6FAD基因c DNA全长为1 446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332bp,编码444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序列包含FAD全部特征结构区,包括1个细胞色素b5结构域、2个跨膜区和3个组氨酸簇,与其他鱼类的Δ6FAD氨基酸序列具有69.0%~92.0%的同源性。系统树分析显示: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发现:脂肪酸延长酶基因在镜鲤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背部肌次之,在血液中表达最低。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镜鲤HUFA的合成途径及调控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49.
暗纹东方鲀mtDNA的分离纯化及其细胞素b基因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改进的差速离心法和碱裂解法制备并分离纯化了暗纹东方纯mtDNA,测得分子大小为19.4Kb。用线粒体特异染色法跟踪和监测线粒体提取,结果表明,25000-35000g能获得90%以上的高得率。利用制备纯化的mtDNA,已首次克隆了暗纹东方纯细胞色素b基因(cytb)。  相似文献   
950.
5种石斑鱼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和鲑点石斑鱼(E.fario)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进行了研究。从1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的引物19个,分别用于5种石斑鱼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显示,5种石斑鱼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64.23%,72.61%,60.34%,69.97%,73.94%;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S)分别为0.8238,0.8110,0.8345,0.8277,0.8064;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1762,0.1890,0.1655,0.1723,0.1936;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189,0.1364,0.1028,0.1439,0.164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Hi)分别为0.1801,0.1992,0.1530,0.2100,0.2434。5个种间的遗传距离(Dxy)在0.3964~0.608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