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108篇 |
免费 | 2901篇 |
国内免费 | 45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952篇 |
农学 | 2358篇 |
基础科学 | 2324篇 |
4753篇 | |
综合类 | 25297篇 |
农作物 | 3895篇 |
水产渔业 | 2277篇 |
畜牧兽医 | 7765篇 |
园艺 | 3704篇 |
植物保护 | 22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5篇 |
2023年 | 1088篇 |
2022年 | 2363篇 |
2021年 | 2408篇 |
2020年 | 2214篇 |
2019年 | 2158篇 |
2018年 | 1487篇 |
2017年 | 2420篇 |
2016年 | 1531篇 |
2015年 | 2419篇 |
2014年 | 2624篇 |
2013年 | 3176篇 |
2012年 | 4310篇 |
2011年 | 4381篇 |
2010年 | 4075篇 |
2009年 | 3676篇 |
2008年 | 3604篇 |
2007年 | 3371篇 |
2006年 | 2830篇 |
2005年 | 2125篇 |
2004年 | 1500篇 |
2003年 | 936篇 |
2002年 | 1014篇 |
2001年 | 1029篇 |
2000年 | 850篇 |
1999年 | 297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15篇 |
1961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4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西各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料中,分离到5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病毒形态观察、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干扰、鸡胚致病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血凝特性试验、病毒理化特性测定等生物特性鉴定及IBV N基因特异性片段的检测.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60~120 a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粒子;对NDV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分离株的传代物均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动物回归感染死亡鸡肾脏病变明显,表现肾脏肿大、花斑肾现象,输尿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无直接血凝性,经1%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分离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扩增,结果均扩增出特异N基因核酸片段. 相似文献
112.
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永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真核表达质粒pCI-neo-hTERT通过DNA转染技术导入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s),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进行表型鉴定、生长特性及E2、P4等性腺激素的反应性测定.结果,传至2代的山羊ESCs经转染pCI-neo-hTERT,G418筛选2~3周后,抗性克隆形成,滤纸片法转移,扩增并连续培养,共获得5个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后的细胞呈典型的长梭形和三角形,相互平行排列成束,与原代培养形态一致.转染后细胞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细胞增殖加速,传代时间缩短,传至50代仍稳定增殖.波形蛋白枪测阳性,角蛋白检测阴性,具有转染前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特性.雌激素(100 nmol·L-1)和少量孕激素(10 nmol·L-1)对转染后基质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获得了永生化的ESCs,为子宫内膜细胞体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3.
为阐明活性氧(ROS)对睾丸支持细胞(SC)的影响,并深入探讨精子发生调节机制,通过体外培养的仔猪睾丸支持细胞研究ROS对SC中微丝结构的影响.利用H2O2模拟细胞内的ROS环境,使用细胞松弛素B(CytB)破坏细胞中的微丝并利用维生素E(VE)抑制细胞内的ROS,通过细胞活性检测、免疫荧光、酶活检测、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ROS对睾丸支持细胞微丝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和细胞松弛素B均能提高SC内ROS的水平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活性,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破坏细胞内微丝的结构和分布,二者具有协同作用,VE能降低ROS对SC的作用.上述证明,H2O2通过不依赖于微丝途径和降低细胞内抗氧化能力使细胞内ROS处于较高水平,并通过ERK级联,使细胞中微丝发生多聚化,破坏微丝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4.
为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性aac(6')-Ib-cr基因在食品动物源沙门菌的分布状况.采用PCR结合BstC1酶切法,以及DNA测序法检测316株食品动物源沙门菌中aac(6')-Ib-cr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aac(6’)-Ib-cr阳性和阴性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FGE分析阳性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是aac(6')-Ib-cr基因检出率15.82%(50/316);aac(6')-Ib-cr阳性株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高于阴性株,但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于阴性株;aac(6’)-Ib-cr阳性菌株具有不同的PFGE谱型.结论:aac(6’)-Ib-cr基因在本次检测的食品动物源沙门菌中普遍存在,以水平和垂直传播方式在菌群间传播. 相似文献
115.
通过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可可西里部分地区藏棕熊进行了调查,并对观察到的藏棕熊数量和活动痕迹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对人类在可可西里地区的有害活动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藏棕能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保护该地区藏棕熊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6.
应用致敏SPA菌体提高CAV/CPV PCR检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消除粪便等病料中的PCR干扰物质 ,提高犬腺病毒与细小病毒 (CAV CPV)联合PCR检出率。根据免疫吸附的原理 ,应用CAV CPV高免血清致敏含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制成致敏SPA菌体免疫吸附剂 ;以此免疫吸附提取粪便等病料中的CAV/CPV ,然后直接或经 3 5mol/LMgCl2 将所吸附病毒洗脱后再做PCR。结果 8份经电镜负染或HA/HI试验验证为阳性的粪便样品 ,如此处理后进行PCR检测 ,结果均为阳性 ;而直接取粪便离心后用上清进行PCR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法可有效去除待检样品中的PCR干扰物质 ,提高PCR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7.
118.
通过免疫荧光获得雌激素α、β受体在体外星形胶质细胞(Acrocyte,AC)中表达的形态学证据;CCK-8法获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发AC的适宜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对AC的细胞活性、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E2作用AC 48h,10nmol/L E2可提高AC细胞活性和G2+S%(P〈0.05),而100,1 000nmol/L E2可降低AC细胞活性(P〈0.05),100nmol/L E2还可降低G2+S%(P〈0.05);100nmol/L E2作用AC 24,48,72h,均可降低AC细胞活性和G2+S%,以作用48h时抑制作用最强(P〈0.05);10nmol/L E2可引起AC线粒体数量增加,细胞核分裂增多,但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结构正常,而100nmol/L E2可导致AC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或断裂。结果表明,低浓度(10nmol/L)E2促进AC增殖;高浓度(100,1 000nmol/L)E2抑制AC增殖。 相似文献
119.
以TTMV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人TTM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63μg/mL,37℃孵育1h后4℃过夜;血清稀释度为1:320;酶标二抗孵育时间为37℃60min;ELISA酶标板的临界值为0.211。运用该方法对上海市和辽宁省共计280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68%和39.74%。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与重复性均较好,为进一步完善TTMV临床诊断方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0.
利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猪细小病毒(PPV)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猪细小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基因保守区域设计6条特异引物,在63℃的等温条件下45 min即可完成反应.最低检测限量为10拷贝的PPV目的基因,比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敏感100倍,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钙黄绿素和Mn2+作为荧光指示剂,可快速、直观判定反应结果.通过对14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比较,LAMP与PCR检出阳性样本数分别为33份和27份,表明LAMP方法阳性检出率高于PC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