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3篇
  免费   1151篇
  国内免费   1844篇
林业   1176篇
农学   992篇
基础科学   812篇
  2043篇
综合类   9645篇
农作物   1302篇
水产渔业   606篇
畜牧兽医   3223篇
园艺   1448篇
植物保护   921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940篇
  2021年   904篇
  2020年   867篇
  2019年   847篇
  2018年   569篇
  2017年   961篇
  2016年   602篇
  2015年   937篇
  2014年   981篇
  2013年   1144篇
  2012年   1759篇
  2011年   1728篇
  2010年   1632篇
  2009年   1490篇
  2008年   1418篇
  2007年   1237篇
  2006年   983篇
  2005年   790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以40-90 kg 6个体重组的莱芜猪和鲁莱黑猪共72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每组6头),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以-βactin基因为内标,分析肌肉组织LP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结果表明:莱芜猪与鲁莱黑猪肌肉组织中LP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随体重的增长,莱芜猪50-70kg阶段LPLmRNA表达丰度逐渐下降(P<0.05),80 kg阶段迅速回升出现一个峰值后再次下降;鲁莱黑猪LPLmRNA表达丰度随体重的增加呈缓慢下降趋势,70 kg以后变化不大并维持较低水平,其前期(40-60 kg)与后期(70-90 kg)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莱芜猪肌肉组织LPL基因表达量略高于鲁莱黑猪(P>0.05)。相关分析表明,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内脂肪相对含量与肌肉组织LPL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猪肌肉组织LPL是肌内脂肪沉积的重要参与者,其编码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体重发育特征,并对肌内脂肪的沉积具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7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水牛产奶量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16头体况良好、上期泌乳量相近、产犊胎次2~3胎、健康的泌乳前期水牛,随机分为4组,进行动物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将4组泌乳水牛随机分配到4个梯度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即16.0%、15.2%、14.4%、13.6%4个组,每组4头,进行4期饲养试验,每期21 d,共84 d.按照4×4拉丁方设计给各期各组泌乳水牛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每期试验预试期7d.在第2期和第4期饲养试验的最后4d开展2期氮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总采食氮、可消化氮、乳氮/进食氮以及氮表观消化率在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氮、粪氮、尿氮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对水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非脂固形物率和乳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试验期间进食氮水平(g/d)为横坐标(x),标准乳产量(kg/d)为纵坐标(y),获得进食氮水平与标准乳产量的二次曲线关系,即y=-0.001 6x2+0.955 6x-129.91.由此可见,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不显著,根据进食氮水平与标准乳产量的二次曲线关系可得,当进食氮水平为298.625 g/d时,得到水牛标准乳产量最大值为12.773 kg/d.  相似文献   
73.
已构建的能表达大肠杆菌K88ac-ST1-LTB融合蛋白的工程菌株BL21(DE3)(pXKST3LT5)及其表达产物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用从IPTG诱导的工程菌中提取的包涵体或经甲醛灭活的工程菌制成抗原,免疫小鼠,结果免疫小鼠至少能抵抗2MLD的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02(K88ac,ST^ ,L^ )的攻击,用提取的包涵体免疫家兔后,采集的血清能够中和天然ST1的毒性,这表明构建的工程菌株BL21(DE3)(pXKST3LT5)可以作为预防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菌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74.
高原鼢鼠肌肉脂溶性物质抗缺氧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高原鼢鼠肌肉脂溶性物质(FSC)抗缺氧机制。分别以10%FSC、5%FSC、1%FSC、0.5%CLA(阳性对照)和蒸馏水(阴性对照)给小鼠灌胃,连续10d,在常压缺氧条件下测定小鼠存活时间,并测定小鼠心肌和骨胳肌肌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在浓度为10%时,FSC能显著提高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并显著提高小鼠心肌和骨胳肌肌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7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广西分离株血清亚型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兔制备的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高免血清,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对从广西发病鸡群分离的4个IBDV代表性流行毒株和2个常用疫苗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6个毒株被分为2个血清亚型;根据试验所得的R值,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各亚型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目前在广西流行的IBDV野毒株之间以及其与疫苗株间的抗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对及时掌握广西IBDV流行毒株的抗原变异并为研制更有效的适合本地使用的IBD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针对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问题,作者对影响外源蛋白表达的IPTG的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均进行了探索,以观察VP1蛋白的可溶性情况。通过PCR技术将VP1基因克隆至pGEM-T载体中,然后将pET-28a(+)和pGEM-T载体分别进行双酶切,构建重组的pET-28a-VP1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至BL21中,诱导后经SDS-PAGE检测可见约29 ku的目的蛋白条带。插入的外源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上清中的可溶性蛋白甚微。试验结果表明,这可能与蛋白本身的氨基酸组成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鸡Mx全基因序列进而进行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利用poly Ⅰ:C诱导鸡胚成纤维细胞Mx基因表达,克隆了Mx基因全长cDNA序列,将开放阅读框(ORF)连接构建于表达质粒pGEX-4t-2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GEX-Mx,转化Rosetta(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检测.表达产物检测显示该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75 ku.说明获得了Mx基因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进行Mx基因的活性检测以及利用Mx蛋白进行抗病毒转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为了高效提取桑叶中的水溶性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原料质量浓度和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然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桑叶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提取温度和原料质量浓度为主要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多糖得率测算模型的回归方程,确认提取温度和原料质量浓度对多糖得率都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在温度90℃、提取时间80 min、原料质量浓度0.042 g/mL的条件下提取1次,桑叶水溶性多糖的最高得率达到1.92%。  相似文献   
79.
甘肃沙枣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沙枣多糖,对沙枣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选择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作为单因素进行梯度实验,确定其提取备件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沙枣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沙枣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为85℃、固液比为1:60、浸提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提取得甘肃沙枣多糖含量为4.98%。  相似文献   
80.
为测定蓝黄青口服液(LHQY)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免疫以及红细胞免疫力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LHQY(浓度为1∶1500)饮水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痘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免疫组和二者同时给予组.结果显示,LHQY给药后3d就能极显著提高健康鸡的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P<0.01),并且这种作用效果可以持续20d以上;与疫苗同用,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疫苗组(P<0.05,P<0.01).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发现LHQY用药组的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均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LHQY与疫苗混合使用这两种花环率也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并整体高于疫苗组.说明蓝黄青口服液能显著提高鸡红细胞免疫功能,对ILT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