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3篇
  免费   1251篇
  国内免费   1753篇
林业   1144篇
农学   967篇
基础科学   796篇
  1987篇
综合类   9415篇
农作物   1286篇
水产渔业   558篇
畜牧兽医   3174篇
园艺   1410篇
植物保护   910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919篇
  2021年   891篇
  2020年   840篇
  2019年   825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954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922篇
  2014年   951篇
  2013年   1124篇
  2012年   1734篇
  2011年   1696篇
  2010年   1597篇
  2009年   1451篇
  2008年   1392篇
  2007年   1210篇
  2006年   952篇
  2005年   772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21.
122.
123.
本试验旨在研究固态发酵醋糟饲料(SFVD)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及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选择体况相近[(59.04±0.33)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60头,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50 mg/kg土霉素钙,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5%的SFVD。预试期6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基础饲粮中添加5%的SFVD对育肥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具有一定的促进趋势(P=0.056);显著降低了育肥猪饲粮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和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有一定的促进趋势(P=0.052);显著提高了育肥猪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也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P=0.055和P=0.077);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粪便中丙酸含量(P<0.05),粪便中甲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也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P=0.071和P=0.054)。由此可见,基础饲粮中添加5%的SFVD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及免疫性能的提高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4.
为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分离和分裂频率,试验以马铃薯二倍体原始栽培种‘47-33’‘5-19’试管苗叶片为材料,进行了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21d的两品系试管苗叶片均在含有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0.25%离析酶,渗透压为0.35mol/L的酶解液中解离效果最好,原生质体产量分别为2.31×106个/gFW和2.52×106个/gFW;在28℃酶解温度条件下缓慢摇动14h或1h静置+13h缓慢摇动的,可促进叶片原生质体的大量释放.此外,1.0mg/L NAA+0.5mg/L 2,4-D+0.4mg/L BAP外源激素组合有利于叶片原生质体的分裂,‘47-33’‘5-19’原生质体一次分裂频率分别达到8.85%和12.56%.在0.35mol/L渗透压的液体培养基中,‘47-33’叶片原生质体分裂更早,分裂频率达13.85%.研究获得了稳定的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以及较好的原生质体培养条件,为马铃薯二倍体原始栽培种的体细胞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5.
为获得奶山羊CIDEa基因序列并检测其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从奶山羊乳腺组织扩增CIDEa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预测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IDEa在干奶期和不同泌乳时期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通过克隆测序得到奶山羊CIDEa基因CDS区660 bp,编码219个氨基酸,与GenBank公布的绵羊、牛、人和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6%、85%、85%。奶山羊CIDEa蛋白属于碱性、不稳定亲水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核。CIDEa蛋白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和不规则卷曲组成。奶山羊CIDEa在泌乳前期、盛期和中期乳腺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干奶期(P<0.05)。说明CIDEa可能参与奶山羊乳腺的泌乳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奶山羊乳腺组织中的功能及对乳品质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6.
在对广西沙塘林场巨尾桉2年生人工林调查基础上,按标准木法测定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建立其估算模型,计算出巨尾桉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生物量为16.57 t/hm^2,其中,干、根、叶、枝、皮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依次为46.67%、16.85%、14.62%、12.16%、9.62%。应用建立的估算模型估测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7.
旨在对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的基因组选择信号进行筛选。本研究利用Illumina 50K的山羊芯片,对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黄淮山羊进行基因型检测,质控后获得50 010个共同SNPs位点。通过群体分化系数Fst和XP-EHH,以黄淮山羊为参考群体分别对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进行选择信号检测,Fst和XP-EHH值的top 5%作为阈值。结果,利用Fst在绒山羊基因组中筛选到501个候选基因,利用XP-EHH在绒山羊基因组中筛选到145个候选基因。其中有12个SNPs在绒山羊基因组中受到较强选择。通过基因注释筛选到21个候选基因,包括EXOC4、ASIC2、PCDH9、RHBDD1、IRS1和PDE10A等。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研究结果发现,绒山羊在驯化过程中其基因组很多与毛囊相关的基因受到了强烈的选择。这些发现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绒山羊的选择进展,为中国绒山羊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比较太子参与辣椒轮作前后土壤pH值和酚酸类物质的变化,探讨椒参轮作对土壤酸化的影响.方法:将风干的土壤样品与去除CO2的超纯水按2:5的比例混合均匀,检测pH值;碱提酸沉后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土壤样品中酚酸类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酚酸类物质指纹图谱.结果:太子参连作后,土壤pH值降低,酚酸类物质增加;与辣椒轮作后,土壤pH值相对提高,且酚酸类物质减少.结论:椒参轮作对太子参种植土壤酸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为了高效利用葡萄园的土地资源,分别采用种葡萄—育草—养鸡—养鱼—种冬菜和种葡萄—育草—养鸡—养鱼这两种生态种养模式,并以传统的葡萄园清耕模式作对比,对不同葡萄园育草生态种养模式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田间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清耕模式比较,采用生态种养模式处理的葡萄园其土壤含水量变幅值、耕层地温年变幅值均缩小,土壤容重均有所降低,而土壤孔隙度均有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葡萄新梢生长量、单果质量和产量均明显增长,两种生态种养模式与传统清耕模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生态种养模式经营的经济效益(纯收入)为传统清耕模式的2.02倍,其中,采用种葡萄—育草—养鸡—养鱼—冬菜模式经营的经济效益最高,这种生态种养模式适于城郊和蔬菜基地推广;采用种葡萄—育草—养鸡—养鱼模式经营的经济效益次之,这种生态种养模式适于南方红壤紫色土浅丘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0.
以缫丝废水为试材,利用盐酸、氢氧化钠、磷酸水解丝胶蛋白质,优化缫丝废水中丝胶蛋白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制备蚕茧氨基酸原料。正交试验结果表明,3种水解方法中利用盐酸的水解效果最好,最佳工艺条件为溶液中盐酸浓度6 mol/L,水解温度130℃,水解时间8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