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31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不同土壤质地及播种深度对甜玉米出苗潜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加强甜、超甜玉米品种在砂土、壤土、粘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以及1~3 cm,3~5 cm和5cm以上3种不同播种深度的条件下,不同品种发芽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砂土中甜玉米的发芽率最高,郑甜X61、郑甜2号、郑甜3号的发芽率分别为93.7%,83.3%和86.3%,明显高于壤土和粘土中的发芽率;3种不同播种深度中,3~5cm的发芽率及幼苗整齐度均优于1~3 cm和5 cm以上播种深度。  相似文献   
162.
针对高寒煤矿渣山生态恢复问题,选取江仓矿区渣山不同建植年限(1,3,5年)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建植1年相比,建植5年的土壤养分含量除速效钾以外均显著增加(P<0.05);随建植年限的延长,土壤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建植3年的细菌丰富度与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建植1年和5年(P<0.05);样地优势细菌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随建植年限的增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等能够显著影响变形菌门、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因此,对江仓矿区进行植被建植能有效提高和改善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以及细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3.
为探究人工湿地不同季节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组分变化以及与Cd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差异,本研究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多种光谱表征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对春秋两季湿地沉积物中DOM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湿地沉积物DOM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活动、植物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亲水性强且芳香性较低。春季与秋季的DOM含量分别为434 mg·kg-1和700 mg·kg-1,其中春季主要由两种类蛋白和两种腐殖质组成,而秋季则为一种类蛋白和三种腐殖质。各组分与Cd的淬灭过程主要是静态淬灭,其中春季的蛋白质残基表现出最为明显的淬灭效果,存在两类以上结合位点,而秋季的类蛋白和类富里酸为单齿络合物。类蛋白和类富里酸与Cd的结合比其他组分更为强烈且稳定,并且类蛋白质组分与Cd优先结合。结合过程中,Cd主要与DOM的酰胺、酚羟基、羧基官能团相互作用,其中酰胺的结合速率最快,其次是酚羟基和羧基。  相似文献   
164.
优质蛋白玉米赖氨酸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两组样品同时采用染料结合法(DBL法)、茚三酮显色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NILS)和氨基酸分析仪法对赖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并进一步对其中一组样品用赖氨酸添加法对染料结合法和茚三酮显色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方法在两组样品的赖氨酸含量测定大小之间趋势相同,即茚三酮显色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染料结合法>氨基酸分析仪法。在赖氨酸添加实验中,茚三酮显色法测得添加工业赖氨酸的混合样品赖氨酸含量的增加值基本与赖氨酸的添加量相当,染料结合法对3个处理测试结果赖氨酸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5.
以松树皮、珍珠岩、腐殖土、滇杨林下腐殖土、河沙、红壤为主要基质,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制,进行油橄榄(佛奥)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处理的生根率差异显著,其中以配方T2(珍珠岩∶腐殖土=1∶1)的扦插基质生根率最高,生根质量各项指标较高。在以后的油橄榄扦插繁殖中可以作为主要的扦插基质。  相似文献   
166.
重金属单一污染对龙须草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袁敏  铁柏清  唐美珍 《土壤通报》2005,36(6):929-932
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Cd、Pb、Cu、Zn和As单一污染处理时龙须草叶绿素含量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其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均低于对照;龙须草SOD的活性随着Zn、As单一污染处理浓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随着其它三种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龙须草CAT和POD的活性随着As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而随着其它四种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7.
【目的】研究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血液生理指标与外周血细胞组成及显微结构。【方法】以血细胞计数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和浓度梯度法分别测定其血液生理指标中的血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脆性;以瑞士和吉姆萨联染法对外周血涂片染色,进行血细胞的分类计数、大小测量和显微观察。【结果】瓦氏黄颡鱼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分别是1.91×1012/L、4.19×109/L和60.89g/L;血细胞比积和血沉值分别是0.45L/L和20.64mm/h;刚开始溶血和完全溶血对应NaCl浓度为(0.45±0.01)%和(0.27±0.01)%,抗逆幅度是(0.18±0.01)%;血液涂片鉴定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等五种细胞,未观察到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各类血细胞体积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红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表明血栓细胞数目最多,其次是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最少。  相似文献   
168.
铅与镉对棉花和水稻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探明重金属在不同作物体内的积累及对作物的毒害作用,以培两优288水稻,转Bt基因棉、湘杂棉2号和湘棉15号为材料,确定了铅、镉对棉花、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中铅质量浓度≥1000mg/L,或镉质量浓度≥20mg/L时,严重影响棉花,水稻种子萌发,芽长受到抑制。镉质量浓度为10mg/L时,对棉花、水稻了萌发的影响则较小,当土壤中铅质量浓度≥1000mg/kg,或镉质量浓度≥2  相似文献   
169.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选用6个自交系为测验种, 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 对以我国西南地区优良玉米地方种质巫溪14, 兰花早和北美, 热、 亚热带种质为主体的人工合成群体LBM、 WBM、 LLS、 WLS和两个美国优良群体BSSSR、 BS16等6个群体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进行了系统评估。 两年两地(武汉、 安阳)的研究结果表明: LBM、 WBM、 WLS群体的单株  相似文献   
17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形成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 3个品种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多因素多重复试验设计 ,分析了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形成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 :对于试管薯单瓶块茎数和单瓶块茎重量 ,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基因型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互作不明显。试管薯单个块茎重量的变异系数在基因型间、植物生长调节剂间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