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05篇 |
免费 | 660篇 |
国内免费 | 125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33篇 |
农学 | 755篇 |
基础科学 | 558篇 |
1211篇 | |
综合类 | 6258篇 |
农作物 | 874篇 |
水产渔业 | 588篇 |
畜牧兽医 | 2135篇 |
园艺 | 1007篇 |
植物保护 | 6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291篇 |
2022年 | 636篇 |
2021年 | 658篇 |
2020年 | 621篇 |
2019年 | 591篇 |
2018年 | 433篇 |
2017年 | 693篇 |
2016年 | 383篇 |
2015年 | 662篇 |
2014年 | 649篇 |
2013年 | 817篇 |
2012年 | 1065篇 |
2011年 | 1113篇 |
2010年 | 1108篇 |
2009年 | 953篇 |
2008年 | 880篇 |
2007年 | 810篇 |
2006年 | 660篇 |
2005年 | 522篇 |
2004年 | 344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208篇 |
2001年 | 161篇 |
2000年 | 190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不同开垦年限西藏草地中量、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藏草地开垦后土壤养分的变化,选取西藏两个不同地区(江孜和琼结)、不同开垦年限的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20cm耕层土壤测定Ca、Mg、Fe、Mn、Zn、Cu的全量和有效含量.结果表明,草地开垦为耕地后,江孜地区Fe、Zn、Mg全量和有效含量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Mn、Cu、Ca全量和有效含量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琼结地区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Ca、Mg、Mn、Zn、Cu的有效含量逐渐增加,有效Fe含量先减少后增加,Fe、Mn、Mg的全量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Zn、Cu、Ca的全量却有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养分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旨在通过对产蛋前期和产蛋高峰期鸡肝全基因组甲基化差异进行分析,解析基因组甲基化对不同发育阶段肝中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技术对产蛋前期(20周龄)和产蛋高峰期(30周龄,各3只DNA混池)卢氏绿壳蛋鸡肝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已有的肝mRNA转录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探讨基因组甲基化对不同生理阶段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基因组范围约有4%的胞嘧啶(C)发生了甲基化(mC);两个生理阶段的总体甲基化水平基本一致。共检测到670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和356个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基因本体(GO)和相关信号通路(KEGG)分析发现,超甲基化DMGs显著富集在发育的正向调控、细胞形态改变的调控、VEGF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粘着斑及间隙连接等相关过程,低甲基化DMGs显著富集在胚胎消化道形态的发生、间充质细胞增殖的正向调控、淀粉和蔗糖代谢及Wnt信号通路等相关过程。基因不同功能区域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有关,启动子(promoter)及基因体(gene body)区域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区域(内含子、3'UTR)的甲基化水平与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其中,与肝脂质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RASD1、HAO1、UBE2O、MSRB3受甲基化调控。本研究绘制了不同生理时期卢氏绿壳蛋鸡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结合mRNA转录组数据阐述了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方面的调控作用,并鉴定出了不同生理时期受甲基化调控的基因,为深入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在不同生理时期蛋鸡肝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从广东省清远的鹅体内采集的蛔虫(Ascaridia anseris)的种类,对临床采集的鹅蛔虫样品,在形态观察的基础上,用保守引物NC5和NC2扩增鹅蛔虫的ITS rDNA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后,获得大小为1 009bp的鹅蛔虫ITS rD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C905082)。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鹅蛔虫5.8SrRNA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鸡蛔虫(登录号为AJ001508)同源性为96%,而与不同地理株的鸽蛔虫的同源性在91%~96%之间;禽蛔科的鸡蛔虫、鸽蛔虫和鹅蛔虫同一进化分支,鹅蛔虫、鸡蛔虫和鸽蛔虫处于各自的独立进化分支。上述证明,鹅蛔虫是不同于鸽蛔虫的一个独立有效种,在系统发生关系上与鸡蛔虫更亲近。 相似文献
107.
PENG Xiao-bing TIAN Dong-qing LI Xu-ni PENG Guo-rui WANG Meng JIANG Yu-wen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8):1950-1955
One pair of primers had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α-toxin gene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The complete α-toxin gene fragment wa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then was clon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to construct pGEM-T-α.Digested with EcoRⅠ and Hind Ⅲ, a fragment of 1125 bp was cloned into the expression plasmid vector pET-28a(+).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BL21(DE3)plys and induced by 1.0 mmol/L IPTG at 37 ℃.The expression product was found to be 46.1 ku as expected one identified by SDS-PAGE, and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ting with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 antisera, indicating similar reactivity with native α-toxin.Recombinant α-toxin protein was simultaneously found in culture supernatant, postsonic supertanant and inclusion bodies, most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inclusion bodies, which indicated recombinant α-toxin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the extracellular, periplasm and cytoplasm.Recombinant α-toxin protein in postsonic supertanant could not make mice die, indicating its non-toxicity.Toxin-antitoxin neutralization test showed that antisera of recombinant α-toxin protein were specific to α-toxin.Upon immunization of rabbit with the recombinant α-toxin protein, antisera with high antibody titer neutralizing 100 MLD toxin per 1 mL were prepared. 相似文献
108.
DMRT基因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发育基因家族。以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胚胎为试验对象,分别采集孵化72 h的鸡、鹌鹑和杂交种胚胎,以DMRT1b为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对DMRT1b基因原序列、扩增序列分析,应用Ex PASy网站对序列编码蛋白进行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杂交种DMRT1b基因较其父母本发生部分碱基缺失,预测蛋白质功能存在差异,推测由于基因缺失导致蛋白质不同,这种现象可能与杂交种早期死亡、不育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为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雌性致死与雄性不育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110.
为了开发新的食用蛋白质资源,本试验以“青大1号”紫花苜蓿新品系青干草为原料,采用酸化加热法配合加盐法提取叶蛋白.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料水比、加盐量、絮凝时间、pH、预浸时间、絮凝温度6个因素对粗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四因素(料水比、加盐量、絮凝时间、pH)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提取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粗蛋白质提取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絮凝时间、pH、加盐量.当絮凝温度为70℃、料液比为1∶10、加盐量1%、絮凝时间5min、pH为4时是叶蛋白提取的最优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