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25篇
  43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适宜的气候要素是保障东北春玉米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的基本条件。依据温、光、水气候要素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分别构建温度、日照和降水适宜度模型,引入有效降水提高模型精度,再基于有效降水和实际降水将三种气候要素耦合建立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Ⅰ和模型Ⅱ,并利用1994—2013年有效气象、物候数据和2003—2010年像元尺度大田玉米生长状况时序遥感监测信息对海伦和泰来两个典型东北农业台站进行模型测试检验,将最适用模型应用于东北三省玉米典型种植区以估算2008与2009年25个站点不同生育期各气候要素适宜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有效降水的模型Ⅰ”所估算的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与NDVI、EVI的相关系数(0.58、0.29)均优于“基于实际降水的模型Ⅱ”(0.52、0.18),融合有效降水信息的模型Ⅰ更能有效捕获气候要素对春玉米生长胁迫现象。应用结果显示,模型Ⅰ估算的2008和2009年东北春玉米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67和0.56,与该地区2008年春玉米实际产量高于2009年表现一致;两年间东北三省春玉米各气候要素适宜度总体表现为温度>日照>有效降水;辽宁与吉林的温度、有效...  相似文献   
62.
岩-土界面是石漠化区露石岩面流和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裂隙流的主要路径。作为地下裂隙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界面流对坡面降雨径流转化、水分地下快速渗漏以及土壤侵蚀/漏失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区露石岩-土界面流形成过程与转化机制,通过模拟典型露石岩-土界面,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露石面-土壤组成的岩-土结构单元下地表径流及地表下壤中流、岩-土界面流及非岩-土界面流的形成过程及输出特征,探究其对岩周径流形成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土界面流产流量在降雨过程中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相同条件下,有出露岩面流形成的岩-土界面流(岩面倾角45°、60°、75°)产流量远大于仅有土壤水分下渗形成的岩-土界面流(岩面倾角90°),前者是后者的4.78~16.58倍。岩面倾角是影响岩周径流形成、转化的主要因素,岩面倾角越大则岩-土界面流对水分漏失总量贡献越小,而非岩-土界面流则相反;雨强次之。然而,雨强是影响初始产流时间、稳定产流时间的主要因素,二者均随雨强增大显著减小(P<0.01);岩面倾角次之。岩-土界面的存在不仅直接形成岩-土界面流,同时对非岩-土界面流表现出较强的补给效应,约有一半的岩-土界面流最终以非岩-土界面流的形式流失。研究结果可为石漠化区产流过程及机制的深度揭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旨在探讨鱼油对高脂日粮饲喂小鼠发情周期和机体代谢产热的影响.试验选用36只4周龄C57BL/6 J雌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n=12):对照组、高脂组和高脂+鱼油组.对照组饲喂标准啮齿动物饲料(AIN-93G),高脂组和高脂+鱼油组分别饲喂高脂日粮(脂肪提供60%能量)和添加5%鱼油(等能替代猪油)的高脂日粮.试验...  相似文献   
64.
65.
介绍了邯棉61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66.
水稻闭颖授粉遗传位点的发掘旨在研究其闭颖授粉机制。本研究利用闭颖水稻品系RV2429为母本,开颖授粉水稻品系Koshihikari为父本杂交得到F1代,F1自交得到F2,以双亲本及F2为研究材料,对双亲本的粒型及花器官结构进行比较,推测出浆片体积增加较小是RV2429闭颖授粉的原因。统计F2群体的开花表型和基因型,通过QTL IciMapping 4.1软件分析,初步定位到4个与闭颖授粉相关的QTLs,qCL4.1(4.75%),LOD值为2.559 3、qCL6.1 (5.12%),LOD值为2.999 1、qCL11.1 (5.06%),LOD值为2.799 6和qCL12.1(4.77%),LOD值为3.052 1,分别在4、6、11、12染色体上。本研究结果明确了控制水稻闭颖授粉的新基因位置,为以后的精细定位提供了实验依据,为加快闭颖授粉的育种进程提供帮助,对抑制基因漂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含水量是表征水稻生理和健康状况的关键参数,精确预测水稻含水量对于水稻育种和大田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无人机搭载光谱图像传感器监测作物生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植被指数评估作物在单一或者几个生育期的生长参数,针对作物含水量监测的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主要利用多旋翼无人机低空遥感平台获取不同生育期水稻冠层的RGB图像和多光谱图像,通过提取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分析水稻的动态生长变化,并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方法的含水量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从无人机图像提取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以及地面测量的含水量都能用于监测水稻生长,并且这些参数随水稻生长呈现出了相似的动态变化趋势;(2)与RGB图像相比,多光谱图像评估水稻含水量具有更高的潜力,其中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771,611实现了更好的预测精度(R2=0.68,RMSEP=0.039,rRMSE =5.24%);(3)融合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能够进一步改善含水量的预测结果(R2=0.86,RMSEP=0.026,rRMSE=3.51%),预测误差RMSEP分别减小了16.13%和18.75%。上述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监测水稻含水量是可行的,可为农田精准灌溉和田间管理决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
试验选取长势一致的、在盛蕾期的棉花功能叶作为测定对象,通过三种不同色膜遮光处理,测定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力和光合效能,以探讨何种色膜有利于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结果表明: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以黄色透光膜遮光下最大,高于太阳光(对照);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开始时以黄色透光膜遮光的处理较强,大于蓝色和红色,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以红色透光膜遮光处理较强,且大于黄色透光膜和蓝色透光膜处理,但三者远小于对照处理;从胞间 CO2浓度、外部光强、蒸腾作用、净光合作用这几个指标来看,黄色透光膜遮光处理的光合效能较好,仅小于太阳光(对照),所以在人工光源选择上,黄光是比红光和蓝光更适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光源。  相似文献   
69.
头孢唑肟与头孢噻肟治疗重症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孢唑肟与头孢噻肟对重症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重症呼吸道感染92例患者随机分为头孢唑肟组45例(简称唑肟组)及头孢噻肟组47例(简称噻肟组),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胸片、痰培养等检查。结果:唑肟组与噻肟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7.8%、53.2%(唑肟组vs噻肟组,P<0.05)与91.1%、72.3%(唑肟组vs噻肟组,P<0.05)。结论:头孢唑肟治疗重症呼吸道感染优于头孢噻肟。  相似文献   
70.
指利用白昼的时间所进行的光照管理,即自然阳光。在我国华南地区,春冬季节白天一般都有10-12hr的光照时间,夏秋季节白天一般也有12-14hr的光照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