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25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冰温技术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冰温技术是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上的一次革命。冰温技术开创以来,已经被应用于农产品的保鲜与流通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冰温技术的推广还有赖于对冰温保藏的深入研究。介绍了冰温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具体应用,展望了冰温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主栽花生品种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花生新品种创新力度,加快新品种遗传改良进程,本研究针对东北主栽的33个花生品种从农艺、品质以及产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本地区推广的花生株高不超过40 cm,分枝数为5~9个,百仁重为(78.47±14.44) g,出米率为(72.84±3.65)%;相关分析中,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随脂肪含量增加呈正相关,分枝数的增加与粗蛋白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中,出米率对品质影响较大,呈偏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中,油酸与产量关联系数较大,粗蛋白与产量结果关联系数较小;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图中可以得出,东北地区主栽的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为下一步主栽品种的单个性状的亲本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棉花化学调控对不同品种反应程度,比较海岛棉血统品种(系)、新疆棉花品种(系)和辽棉品种(系)等在相同化学调控条件下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对化学调控的反应有明显差别,具有海岛棉血统棉花品种(系)反应不敏感,新疆棉花品种(系)反应较敏感,辽棉品种(系)属于中间类型。同时,化控对于新生的器官影响较大,也印证了化控药剂在植株体内有一个吸收和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高述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635-5635,5646
产品的品牌,越来越受到湖南省农产品企业的重视。面对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产品企业需要主动迎接更大范围的挑战。论述了知名品牌的意义,分析了湖南农产品品牌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打造农产品企业品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为进一步分析禽流感病毒(AIV)H5N2分离株血凝素(HA)基因的特性,参照已发表H5亚型禽流感H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以禽流感病毒A/Ostrich/Denmark/72420/96(D96)RNA为模板,扩增了HA全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氨基酸编码分析,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扩增片段长1737个核苷酸,包含了完整的H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与Genbank已发表的H5N1和H5N2分离株的HA基因序列比较,发现与国内H5N1分离株同源性较低,只有80%左右,而与H5N2各株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最高达97.5%,印证了AIV基因组8个片段间频繁的重组及AIV高变异性的特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A蛋白裂解位点上游丢失了4个连续碱性氨基酸(R-R-R-K),裂解位点处氨基酸序列为E-T-R,仅包含一个碱性氨基酸(R-)残基,符合低致病性毒株的特征,证明为低致病性毒株。其HA推导后氨基酸序列与H5N1AIV的同源性接近90%,以其研究的疫苗,可以有效抵御我国流行的H5亚型AIV病毒的感染,同时因为是弱毒株,以其研制的疫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也更符合公共卫生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Biochar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leachability of heavy metals, as well as organic pollutants in soils through adsorption and other physicochemical reac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to biochar amendm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heavy metal mobility and PCBs (PCB52, 44, 101, 149, 118, 153, 138, 180, 170, and 194) concentration in application of biochar as soil amendm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pot (macrocosm)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biochar amendment (0, 3, and 6 % w/w) for 112 days. The CaCl2-extractable concentration of metals, 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were evaluated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0.01 M CaCl2-extractable metals decreased (p?>?0.05) by 12.7 and 20.5 % for Cu, 5.0 and 15.6 % for Zn, 0.2 and 0.5 % for Pb, and 1.1 and 8.9 % for Cd, in the presence of 3 and 6 % of biochar, respectively, following 1 day of incubation. Meanwhile, the total PCB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from 1.23 mg kg?1 at 1 day to 0.24 mg kg?1 at 112 days after 6 % biochar addition, representing a more than 60 % decrease relative to untreated soil. It was also found out that biochar addition increased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atalase, phosphatase, and urease activity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at the same time point. Importantly, the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of bacteria in control soils was 3.41, whereas it was 3.69 and 3.88 in soils treated with 3 and 6 % biochar soil. In particular,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s with the putative ability to absorb PCB was noted in the biochar-amended soils.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biochar to contaminated soils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and PCBs. Application of biochar stimulated Proteobacteria and Bacteroides, which may function to absorb soil PCB and alleviate their toxicity.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泥沙颗粒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面地形变化是影响侵蚀泥沙颗粒特征的重要因素,深入理解地形因子与侵蚀泥沙颗粒粒径组成及分选特征的关系是研究坡面土壤侵蚀动力学的基础。采用野外降雨试验和粒径分析试验,结合ArcGIS系统识别和提取得到地形因子数据,研究低山丘陵地区侵蚀泥沙颗粒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试验条件下,侵蚀泥沙中黏粒和粉粒总含量远高于砂粒,粗颗粒含量与坡度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粗颗粒与洼地蓄积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2)试验样地平均质量直径MWD变化范围为0.031~0.164 mm,分形维数D的变化范围为2.021~2.778,MWD和D的决定因素是粗颗粒含量多少。从整体来看,雨强对泥沙颗粒分选特征参数影响显著,MWD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D随雨强的增大而减小,二者与坡度因子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3)回归分析表明,MWD、D与坡度因子、洼地蓄积量呈显著幂函数关系(R~20.5),结合相关性研究结果,将坡度因子作为侵蚀泥沙粒径模型研究的优先选择。研究结果旨在揭示地形因子对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的作用机理,为土壤侵蚀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种类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解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合理确定未来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关键,开展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对于科学规划和辅助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采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构建了曹妃甸新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然后基于GIS和CA-Markov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方法,并借助于2005年和2013年2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图对曹妃甸新区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与无生态保护2种土地利用情景下2021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了预测和模拟,结果显示,曹妃甸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总面积为1 058.80km2,占区域总面积的53.53%,其中底线生态安全格局面积为312.67km2,占区域总面积的15.81%。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情景下,底线生态安全格局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为0,且总生态安全格局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比无生态保护情景减少17.47km2。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情景下,景观更趋于破碎化,景观的形状更趋复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分布更趋合理。该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区域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佳粉17番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吸湿-回干处理对番茄种子高温条件下萌发的发芽率、生物量、活力指数以及脂膜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揭示吸湿-回干对提高番茄种子萌发的高温耐性的作用.种子经25℃吸湿30h后自然晾干,然后分别置33、35℃高温条件下萌发.置床30h后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膜过氧化指标,每天记录发芽种子数,10d后测定生物量,计算发芽率、活力指数.结果表明,经吸湿-回干处理后,番茄种子的活力和生活力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电解质渗漏减缓,处理后的种子相对电导率(REC)减小,丙二醛(MDA)含量降低.由此可以推断,吸湿-回干处理在修补破损的生物膜的同时,增强抗氧化作用,抑制过氧化伤害,从而提高了番茄种子萌发的高温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