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22篇 |
免费 | 2070篇 |
国内免费 | 359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20篇 |
农学 | 2003篇 |
基础科学 | 1962篇 |
3810篇 | |
综合类 | 17485篇 |
农作物 | 2541篇 |
水产渔业 | 1936篇 |
畜牧兽医 | 6118篇 |
园艺 | 2803篇 |
植物保护 | 15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4篇 |
2023年 | 794篇 |
2022年 | 1814篇 |
2021年 | 1733篇 |
2020年 | 1637篇 |
2019年 | 1608篇 |
2018年 | 1155篇 |
2017年 | 1810篇 |
2016年 | 1229篇 |
2015年 | 1787篇 |
2014年 | 1999篇 |
2013年 | 2304篇 |
2012年 | 3203篇 |
2011年 | 3271篇 |
2010年 | 3015篇 |
2009年 | 2692篇 |
2008年 | 2695篇 |
2007年 | 2415篇 |
2006年 | 1969篇 |
2005年 | 1566篇 |
2004年 | 1006篇 |
2003年 | 574篇 |
2002年 | 567篇 |
2001年 | 519篇 |
2000年 | 522篇 |
1999年 | 174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8篇 |
1956年 | 19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为培育适合腺病毒增殖的无血清培养细胞系,本研究采用培养液渐进替换的方法获得了一株适应无血清培养的HEK293细胞(293SF),经检测293SF细胞具有稳定的支持腺病毒增殖与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平均病变时间为97 h,比HEK293细胞缩短12.9%;毒价达到107.48TCID50/mL,比HEK293细胞提高43.3%;并且稳定性良好,连续传16代后293SF细胞状态与易感性未发生变化。该细胞系为腺病毒的无血清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1株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BVDV阳性仔猪病料中分离病毒,为开展猪源BVDV病原学研究奠定基础。将处理后BVDV阳性仔猪组织样品接种MDBK细胞,分离到1株猪源BVDV,命名为SD0803株。通过细胞培养、直接免疫荧光、5′-UTR与Npro PCR扩增、电镜观察、TCID50测定及对其分子进化特征加以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在MDBK细胞上盲传至13代未出现细胞病变。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呈阳性荧光信号。PCR扩增分别获得5′-UTR与Npro预期大小DNA片段。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略呈圆形,有囊膜,直径约50nm。病毒滴度为10-6.5 TCID50.0.2 mL-1。SD0803 5′-UTR、Npro序列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株属于BVDV-1,与已知BVDV-1各亚型之间同源性较低,单独成一分支。结果表明,成功分离鉴定1株猪源BVDV SD0803,该毒株为非致病变型BVDV-1,极有可能为BVDV-1新的亚型。 相似文献
73.
光周期对不同秋眠型苜蓿光敏色素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对3种秋眠型苜蓿光敏色素和植物体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揭示苜蓿秋眠性的调控机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FQ-PCRSYBR-GreenI方法,在人工气候室,以美国苜蓿秋眠级标准对照品种Norseman(FD1,秋眠型苜蓿,秋眠1级)、Dupuils(FD5,半秋眠型苜蓿,秋眠5级)和CUF101(FD9,非秋眠型苜蓿,秋眠9级)为材料,设计4个不同的日照长度梯度(7,10,13和16h/d),对其植株处理35d,测定叶片中光敏色素(PHYA 、PHYB)mRNA 表达量,采用(ELISA)试剂盒法测定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赤霉酸(GA3)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PHYA 和PHYB 在短日照条件下合成量大,其中以Norseman表现最为明显。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叶片中的GA3/ABA、ZR/ABA和IAA/ABA均随着光照时间延长而增大;短日照条件下3种秋眠型苜蓿ABA的合成量均为最大,GA3的含量最低,生长严重受到抑制。可能PHYA 和PHYB 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内源激素GA3、ZR、IAA、ABA合成量,进而调控了苜蓿的秋眠。 相似文献
74.
目的是观察鸡传染性贫血多次免疫对肝微粒体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对20只SPF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免疫组鸡用鸡传染性贫血弱毒苗免疫4次,每次间隔2周,对照组鸡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最后一次免疫后10d取肝脏制备微粒体,利用测试盒测定肝微粒体中的GSH-Px活性、S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肝微粒体中GSH Px活性、SOD活性和CAT活性都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减低(P<0.05).结论为鸡传染性贫血多次免疫可提高鸡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5.
76.
本研究旨在探索脂质体介导抗猪瘟病毒基因重组质粒PGPUG/GFP/Neo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条件,为构建疾病模型动物及抗猪瘟病毒转基因猪提供技术平台。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将培养至3~5代的胚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转染抗猪瘟病毒基因重组质粒PGPUG/GFP/Neo。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不同浓度脂质体和重组质粒,以及不同转染时间的组合中,2 μL脂质体介导1.5 μg重组质粒,转染6 h时可获得19%的转染效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剂量和时间组合(P<0.01)。这些结果表明,脂质体、重组质粒及转染时间的优化组合,能有效介导抗猪瘟病毒基因重组质粒PGPUG/GFP/Neo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讨豆科牧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形态氮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MtNRT1.3表达和氮吸收的影响。试验设有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处理(对照组,Con)、施铵态氮(NH4Cl—T1)、硝态氮(NaNO3—T2)和混合氮(铵态氮、硝态氮1:1混合—T3),各形态氮肥施加总量为按纯氮250 mg(每1 kg土)。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提高了紫花苜蓿中的氮含量,施加各种氮肥均提高了紫花苜蓿根中MtNRT1.3基因的表达量,且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呈正相关性(P<0.01)。相比于铵态氮肥,施加硝态氮肥不但可增加植株中硝态氮含量,而且能提高植株铵态氮含量;相比于单施硝态氮和铵态氮肥,混合氮肥对提高植株氮含量效果最好;施加硝态氮肥更有利于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累积。因此,对紫花苜蓿施加氮肥应重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增加硝态氮的比例更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78.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l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为研究Asia Ⅰ型FMDV VP1蛋白功能及建立Asia Ⅰ型FMDV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采用PCR方法从pGEM-T-Easy-Asia Ⅰ型VP1质粒中扩增VP1基因,将其插入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HTA,构建的重组质粒pFast-BaeHTA-VPl再转入DH10Bae感受态细胞,经三重抗性与蓝白斑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emid-VPl,然后转染Sf9昆虫细胞.PCR鉴定证实VP1基因正确地插入到Bacmid中,成功构建了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emid-VP1,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VP1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出约26.5 ku的VP1蛋白.将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方法进行纯化,通过ELISA分析,能特异性地检测出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Asia Ⅰ型FMDV VP1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Asia Ⅰ型FMDV VP1蛋白的抗原性及血清学抗体水平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中国草业教育发展史:1.本科教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草业教育是从高等教育开始,由20世纪30年代在大学陆续开设的牧草学、草原学、饲料生产学等单门课程逐步发展、扩大为完整、系统的草业科学专业。70多年来,通过单门课程教学,本、专科专业教学体系初步形成,恢复及完善,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快速发展和提高4个发展阶段,草业教育由畜牧专业的单门课程发展为独立的二级专业,继由二级专业提升为草业科学一级学科。草业本科教育在内涵提高的同时,其外延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成就,专业的数量和培养的草业人才大幅度增加,2010年全国共有草业科学本科专业30个,截至2008年底,有专业教师486人,已毕业本专科生14 225名,有在读本科生5 107名,中国成为世界上草业科学专业和学生的数量最多、培养层次最完整、教学指导思想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而且,甘肃农业大学的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本学科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80.
对41份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种质资源的16个外部性状变异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在对16个指标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34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偃麦草种内形态指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88%~33.30%,其中叶层高度变异系数最大,达33.30%,其次为旗叶长(26.03%),而种子宽度、种子长度、种子厚度、颖长、叶长变异较小,均在10.0%以下;海拔高度与偃麦草生殖枝高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颖长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在纬度上的相关性却呈现相反趋势;经度仅与穗下第1节间长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对外部性状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5.0处,34份偃麦草材料可被划分为高大型、偏高大型、特殊型、低矮型4个类型,且特殊型和低矮型均具有开发为草坪草的潜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