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255篇 |
免费 | 3407篇 |
国内免费 | 614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225篇 |
农学 | 5062篇 |
基础科学 | 3745篇 |
7945篇 | |
综合类 | 26814篇 |
农作物 | 4185篇 |
水产渔业 | 2987篇 |
畜牧兽医 | 9983篇 |
园艺 | 3894篇 |
植物保护 | 29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3篇 |
2023年 | 1232篇 |
2022年 | 2732篇 |
2021年 | 2911篇 |
2020年 | 2724篇 |
2019年 | 2739篇 |
2018年 | 1914篇 |
2017年 | 2971篇 |
2016年 | 2157篇 |
2015年 | 2934篇 |
2014年 | 3245篇 |
2013年 | 3813篇 |
2012年 | 5036篇 |
2011年 | 5125篇 |
2010年 | 4795篇 |
2009年 | 4367篇 |
2008年 | 4162篇 |
2007年 | 3888篇 |
2006年 | 3207篇 |
2005年 | 2596篇 |
2004年 | 1563篇 |
2003年 | 1126篇 |
2002年 | 1265篇 |
2001年 | 1180篇 |
2000年 | 1094篇 |
1999年 | 681篇 |
1998年 | 391篇 |
1997年 | 382篇 |
1996年 | 310篇 |
1995年 | 293篇 |
1994年 | 287篇 |
1993年 | 200篇 |
1992年 | 212篇 |
1991年 | 197篇 |
1990年 | 131篇 |
1989年 | 128篇 |
1988年 | 102篇 |
1987年 | 62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3篇 |
1964年 | 6篇 |
1962年 | 9篇 |
1956年 | 24篇 |
195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PRLR基因外显子10多态性与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奶性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外显子10在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其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物P2、P3与P4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P1的扩增片段不存在多态性。应用P2扩增片段,在西农萨能奶山羊中仅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纯化测序表明AA与AB基因型相比有2处突变,C27T的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变化,第189处的碱基缺失导致氨基酸由组氨酸变为酪氨酸和苏氨酸。AA和AB基因型之间产奶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显著(P〈0.05),AA基因型在各胎次产奶量和平均产奶量等指标上均高于AB基因型,其中第3胎的产奶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应用R扩增片段,在西农萨能奶山羊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CC、CD、DD),纯化测序表明CC与DD基因型相比有2处突变(C103A和T106C),分别导致氨基酸由赖氨酸变为苏氨酸、苏氨酸变为异亮氨酸;3种基因型之间产奶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P。扩增片段,在西农萨能奶山羊中也只检测到EE和EF基因型,纯化测序表明EE与EF基因型相比有1处突变(A114G),该突变导致氨基酸由蛋氨酸变为缬氨酸;EE和EF基因型之间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EE基因型的个体各胎次产奶量均比EF型高,其中在第3、4胎产奶量和前4胎平均产奶量3项指标上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提示:PRLR基因对奶山羊产奶量有显著影响,因此认为PRLR基因外显子10位点可作为奶山羊高产奶量的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3.
94.
不同生境下陌上菜的形态解剖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次采用GMA切片等方法对不同生境下陌上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陌上菜种苗发育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种子及种苗需浸水萌发及发育,具下胚轴毛,胚根发育迟缓。成株的营养器官兼具水生及陆生植物的结构特征:完全陆生的植株和湿生植株的气生部位具有较厚角质层,发达的机械组织及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完全水生的植株和湿生植株浸水部位的角质层和机械组织不发达,但通气组织非常发达。生殖器官:完全陆生和湿生的植株具有闭锁和开放2种类型的花,而完全水生的植株仅具闭锁花,从而保证了这一物种在不同生境下均能正常结实。此外,陌上菜具有特立中央胎座。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陌上菜在不同生境下种苗发育、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结构的变化,完善了陌上菜的形态学,为进一步研究母草科的系统学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HE Xin-jin LIU Chen-guang LU Hong-jiang LIN Kun-qun NIU Rui-yan SUN Zi-long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4):1135-114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luoride on epididym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mRNA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genes.60 healthy male mice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randomly, including control group (distilled water) and 25,50,100 mg NaF/L groups, respectively. After 60 days, the thighbones were collected and fluorid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fluorin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method. Paraffin slides of right epididymis with HE stain were produced to evaluate epididym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under light microscope. The left epididymis were collected to isolate total RNA and detect the mRNA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genes by qRT-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uoride contents of thighbones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50 and 100 mg/L group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1).NaF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hickness of cauda epididymal pipe wall in fluoride groups (P<0.01) and the Claudin-2 mRNA expressions in fluoride groups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and the ZO-1 mRNA expression in 100 mg/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In conclusion, excessive NaF ingestion adversely affected epididym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mRNA expressions of Claudin-2 and>ZO-1,which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damage of blood-epididymal barrier.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理,采用2倍微量稀释法和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测定救必应水提取物对产ESBLs(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对细菌生长曲线、细菌超微结构、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试验、核酸合成抑制试验研究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提取物的对照组相比,救必应水提取物能够影响细菌的生长规律,使细菌破损严重,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质外渗,菌液中AKP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多、大肠杆菌DNA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研究表明,救必应水提取物的抑菌机理是通过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97.
98.
本研究围绕苜蓿种植、加工、利用等产业链上的相关技术进行国际专利态势分析,研判苜蓿产业技术的研发态势,为促进我国饲草料研发提供参考。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重点针对主要技术研发领域、研发热点及重要国家、机构的研发产出和布局开展深入分析。分析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苜蓿产业技术专利产出快速增加;其中,育种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及核心专利数量最多,转基因相关技术是热点研发主题;美国和中国专利数量领先,美国主要布局在育种、病虫草害防控和收获加工工艺与设备领域,中国主要布局在饲料与饲养、肥料和栽培农艺领域;重要专利申请机构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中国。大型农业跨国公司是最主要的专利申请主体。育种、病虫草害防控和收获加工工艺与设备等领域的专利基本由大型跨国公司把控,绝大多数核心专利也基本来自大型跨国公司。研究表明,我国苜蓿领域专利研发发展迅速,但专利技术水平和专利研发布局仍有提高优化空间,应大力推动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 相似文献
99.
本文研究了达乌尔黄鼠东北亚种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组型和G-带带型。确定其染色体数为2n=36,各染色体有其特有G-带带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