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24篇
  免费   3257篇
  国内免费   4991篇
林业   3752篇
农学   3383篇
基础科学   3067篇
  5361篇
综合类   23717篇
农作物   3432篇
水产渔业   2817篇
畜牧兽医   8276篇
园艺   3545篇
植物保护   2222篇
  2024年   294篇
  2023年   922篇
  2022年   2250篇
  2021年   2245篇
  2020年   2142篇
  2019年   2129篇
  2018年   1472篇
  2017年   2460篇
  2016年   1728篇
  2015年   2429篇
  2014年   2689篇
  2013年   3130篇
  2012年   4328篇
  2011年   4481篇
  2010年   4148篇
  2009年   3727篇
  2008年   3692篇
  2007年   3334篇
  2006年   2733篇
  2005年   2213篇
  2004年   1392篇
  2003年   1015篇
  2002年   1260篇
  2001年   1101篇
  2000年   959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0篇
  1956年   2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哲罗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哲罗鱼(Hucho taimen)肾细胞为材料,采用胸腔干燥法制备了染色体,姬姆萨染色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哲罗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84,核型公式为:2n=18m 16sm 34st 16t,NF=118.  相似文献   
982.
DMRT家族是一类转录因子,在性别决定与分化、器官形成等早期胚胎发育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简并PCR扩增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精巢中克隆得到1个全长为2312bp的dmrt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110bp,编码369个氨基酸,具有dmrt基因家族共有的DM保守结构域。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为Cf-dmrt4-like基因。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从受精卵至匍匐幼虫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卵裂期表达量较高;在雄性成体的鳃和精巢以及雌性成体的外套膜、鳃、肾和闭壳肌中表达,但卵巢中未见表达。qRT-PCR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卵巢,以成熟期精巢表达量最高。由此推测,栉孔扇贝Cf-dmrt4-like基因参与个体的早期发育,并在两性成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3.
为了解团头鲂(Megahbrama amblycephala) Caspase 9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氨氮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应用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得到团头鲂Caspase 9基因全长1613 bp的cDNA序列,包括185 bp的5 '末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96 bp的3'UTR、1332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氨基酸多序列比对显示,平均同源性为77.74%,表明团头鲂Caspase9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Caspase 9聚为一支,并与锦鲤(Cyprinus carpio) Caspase 9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aspase 9基因在团头鲂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脑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同时,在胁迫和恢复过程中,该基因在肝和脑中的表达规律相似,均在胁迫期间出现表达量上调,整体呈类似波浪形表达谱.研究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下,Caspase 9基因参与团头鲂的免疫防御,并与细胞凋亡分子过程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团头鲂应答氨氮胁迫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4.
针对目前河蟹追溯成本高、消费者无法细粒度地追溯单体河蟹信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金字塔卷积的河蟹背甲图像个体识别算法。该算法使用金字塔卷积层替换普通残差卷积块构建网络模型,可以从蟹背图像中提取多尺度、深层次的特征信息。结果显示:采用金字塔卷积结构的Resnet34和Resnet50的准确率分别为98.38%、98.51%,与使用普通卷积层的模型相比,准确率提升5.49%、1.3%,而当模型深度达到101层时,模型性能不再明显提升。与使用金字塔卷积结构的全新学习模型相比,迁移学习方法的训练收敛迭代轮次从20轮降低至5轮,此时模型准确率为98.88%,较全新学习的准确率提升0.37%,同时弥补了样本量较少的问题。该研究为河蟹个体识别追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85.
为探讨利用鱼类行为及血细胞数量变化预警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病害发生的可行性,监测了生产中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的游泳行为,以及杀鲑气单胞菌攻毒后大西洋鲑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实验采用同一养殖基地和同一批次的大西洋鲑,其中现场实验鱼选自生产车间健康的和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养殖鱼,攻毒实验中处理组实验鱼每尾背肌注射100μL、浓度为3.05×107CFU/m L的菌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现场实验表明,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临界游泳速度较健康鱼低26.7%(P0.05),摆尾频率与游泳速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攻毒实验表明,从攻毒的第4天开始,处理组大西洋鲑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第6天的变化最为显著,白细胞总数、粒细胞数分别降低了2.8%和43.9%(P0.05),淋巴细胞数及单核细胞数分别升高了63.3%和23.9%(P0.05),且处理组4种血细胞数随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变化(P0.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大西洋鲑游泳行为(临界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以及血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可快速判断其健康状况,为病害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6.
温度和密度对日本医蛭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网箱中,研究温度(24±1)℃和(20±1℃)与密度(200尾/箱和100尾/箱)对平均体质量1g左右的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a亲蛭交配率、减重率、产茧数量和体质量的影响,比较卵茧质量(0.05g、0.05~0.1g和0.1g)对孵出仔蛭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4±1)℃、密度100尾/箱时亲蛭交配率(86±0.06)%和平均产茧量(0.87±0.14)枚/尾最高;亲蛭产茧后平均体质量下降(32.1±0.059)%;繁殖期间共收集卵茧870枚,孵化率87.47%;平均卵茧质量为(0.11±0.009)g(变化范围0.03g~0.25g);密度和温度对产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卵茧平均质量和长短径的影响不显著(P0.05);(24±1)℃组亲蛭的产茧时间比(20±1)℃组缩短10~15d,单日卵茧最高收集量为43枚,(20±1)℃时单日最高收集量24枚;卵茧共孵出仔蛭5 648尾,随着卵茧质量增加产出的仔蛭数量和质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987.
虾塘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虾养殖期间的连续监测结果;讨论和阐述了虾塘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虾塘中浮游植物在生态学上主要表现为群落构成简单、优势种单一且演替速度快,从而决定了该环境中浮游植物群落的不稳定性。无机氮营养盐(IN)是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限制性因素,二者之间里较好的幂函数衰减曲线关系(R=0.76),且当浮游植物密度降至3.2×103细胞/ml时,水环境中的IN呈跃升趋势,此时所对应的透明度为0.6±0.2m。  相似文献   
988.
海南岛近岸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2007年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发现该海域鱼类种类较为丰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92种,隶属于21目100科172属;其中暖水性种类数占83.32%,暖温性种类数占16.78%;与中国黄渤海共有种76种,与东海共有种220种,与南海大陆架、大陆坡和南海诸岛海域共有种分别为279种、42种和51种。鱼类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500]依次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斑鳍天竺鱼(Apogonichthys carinatus)、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Therapon theraps)、棕斑腹刺鲀(Gas-trophysus spadiceus)和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cclellandi)。以生物量为基础采用5个指数研究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现状,并采用季节更替指数(AI)和迁移指数(MI)对各季节鱼类群落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相邻季节的鱼类物种相似性也较高,随着鱼类的洄游,群落的稳定性出现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989.
本实验采用显微微量注射方法,交羊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中轻地虾受精卵,受精卵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三期后采样检测。PCR检测结果表明:7个样品共93尾幼体,有3个样品呈出阳性信号,基因转移比率至少在3%以上。同时斑点杂交结果也证明有两个明显阳性斑点。  相似文献   
990.
中国明对虾眼柄微结构与其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瑞  刘必林  张虎  张健  倪震宇 《水产学报》2019,43(4):928-934
观察了采集于江苏南通近海的69只中国明对虾的眼柄微结构,分析了其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结果显示,眼柄由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4个部分组成。眼柄内存在明显的生长宽带和细纹,其中宽带数0~1个,细纹数27~37个。最小AIC法拟合分析显示,中国明对虾体长、体质量的生长与眼柄细纹数都呈显著的Logistic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明对虾眼柄中的宽带与其年龄相关,细纹可用来分析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而细纹的形成周期是否与个体差异、生长环境差异等相关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