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49篇
  免费   1066篇
  国内免费   1857篇
林业   1237篇
农学   983篇
基础科学   798篇
  1774篇
综合类   8812篇
农作物   1301篇
水产渔业   940篇
畜牧兽医   2944篇
园艺   1485篇
植物保护   798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904篇
  2021年   880篇
  2020年   821篇
  2019年   769篇
  2018年   557篇
  2017年   896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977篇
  2014年   1010篇
  2013年   1145篇
  2012年   1559篇
  2011年   1684篇
  2010年   1574篇
  2009年   1290篇
  2008年   1317篇
  2007年   1165篇
  2006年   929篇
  2005年   665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考察芬兰原种北极狐改良提高地产狐的效果,对芬兰原种北极狐、改良提高(大虞)北极狐(F4~F5)、地产北极狐主要表型遗传性状(体型、体况、毛绒品质等)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数据对比分析,评定了芬兰原种北极狐改良提高地产狐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南京市蛾类区系种类组成的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1980~1982年和2004~2006年2次普查结果,编制出了"南京市区蛾类名录"。在对这2次采获的蛾类种类及若干主要种进行比较发现,南京市区在20 a间,其区系种类组成及若干重要经济虫种的发生、发展情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还就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33.
为了对羊源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15 ES抗原基因进行原核表达,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黑龙江省羊源H.contortus成虫总RNA中扩增得到相对分子质量15Ku ES蛋白基因(H15 ES),序列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外已发表的15 ku排泄分泌抗原基因的同源性为99.78%.将H15 ES克隆至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H15 ES,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2 ku.本研究为H.contortus病诊断抗原和保护性抗原的大量制备及H.contortus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AS- EL ISA)在种鸡白血病的净化中 ,针对同一种鸡群 ,同时采用蛋清和肛拭作为试验材料 ,实验反映的结果不同 ;将产第一枚蛋为阳性的鸡隔离饲养 ,检测其以后蛋中 AL V的状况 ,结果发现 :在随后的 2 5天左右的每一枚蛋清中都能检测到 AL V:在不同种鸡场分别采用蛋清、蛋清和肛拭同时作试验样品进行净化 ,跟踪结果发现 :在不同种鸡场中 ,AL V阳性感染率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 ,检测雏鸡的胎粪 ,淘汰阳性者 ,到其产蛋期抽检蛋清 ,该群鸡 AL V阳性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5.
为了了解湖南省商品鸡异刺线虫感染情况,2007年2月~9月,笔者应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对湖南省长沙、湘潭、永州、常德和娄底五个地区的275羽商品鸡,进行了鸡异刺线虫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商品鸡总体感染率为42.2%(116/275),平均感染强度为10.4。丘陵区鸡异刺线虫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介于70%-100%之间;湖区和市区的感染率依次居后,分别只有36.4%和32.3%。  相似文献   
36.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4份来自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的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v.)、大针茅(S.grandis P.Smirn.)和克氏针茅(S.krylovii Roshev.)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出16个引物,扩增出22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84条,多态性比率为82.51%。结果表明:14份材料呈现出明显的种间相似性,同一种针茅首先聚在一起;每一种针茅都获得了其特有的RAPD条带。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附属蛋白Rev负调控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5α(TRIM5α)介导的AP-1信号通路的机制,本研究将pEIAV-Rev-HA和pcDNA3.1质粒分别与含TRIM5α基因的质粒及pGL3-AP-1-Luc(AP-1报告质粒)共转染HEK 293T细胞,采用荧光素酶试验检测Rev对TRIM5α激活的AP-1信号通路的影响;将pEIAV-Rev-HA和pcDNA3.1质粒分别与含TAK1、TAB2、P38和c-Jun基因的质粒及pGL3-AP-1-Luc共转染HEK 293T细胞,采用荧光素酶试验检测Rev对TRIM5α下游转导分子(TAK1、TAB2、P38、c-Jun)激活的AP-1信号通路的影响;将pEIAV-Rev-HA和pcDNA3.1质粒分别与含TAK1、TAB2、P38基因的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western blot试验分别检测TAK1、TAB2、P38的表达水平;将pEIAV-Rev-HA和pcDNA3.1质粒分别与含P38基因的质粒共转染HEK 293T细胞后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3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共转染EIAV-Rev-HA实验组中TRIM5α对AP-1的激活倍数为0.4,而共转染pcDNA3.1对照组中相应的激活倍数为26.0;共转染pEIAV-Rev-HA实验组中,TAK1、TAB2、P38和c-Jun对AP-1信号通路的激活倍数分别为7.7、0.1、0.6、9.8,而共转染pcDNA3.1对照组中对AP-1信号通路的激活倍数分别为60.0、1.5、6.3、12.0;转染pEIAV-Rev-HA+pP38-Flag组与转染pcDNA3.1+pP38-Flag组相比,前者P38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组则恢复了P38蛋白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EIAV Rev显著下调eqTRIM5α及其下游转导分子TAK1、TAB2、P38激活的AP-1信号通路,但不显著下调c-Jun激活的AP-1信号通路;EIAV Rev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P38蛋白的表达而抑制eqTRIM5α激活的AP-1信号通路。本研究结果为理解EIAV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以16个中度或高度多态性微卫星标记,运用基于模型分类法的Structure程序推断9个地方鸡品种群体遗传结构,构建聚类图分析相互间亲缘关系,并鉴定群体中迁移个体和具有复杂遗传基础个体的分布。结果表明:Structure程序在预先未标明品种起源的条件下准确推断出9个地方鸡种群体所属类别,揭示按照体型外貌、地理分布等为依据划分的9个地方鸡品种类型,也真实反映了其在遗传上的差异。Structure聚类图在K=2时将9个地方鸡种分为轻体型的鸡种(包括茶花鸡、藏鸡、仙居鸡、固始鸡和白耳鸡)和重体型的鸡种(包括大骨鸡、北京油鸡、鹿苑鸡和萧山鸡)两个类别;K=4、5、6时北京油鸡、固始鸡、大骨鸡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类群;仙居鸡与白耳鸡在K=6、萧山鸡与鹿苑鸡在K=7、藏鸡与茶花鸡在K=8时仍聚在同一类别中,这与9个地方鸡种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历史相吻合。9个地方鸡品种群体中均有具有复杂遗传基础的个体分布,迁移个体只分布在藏鸡、萧山鸡和鹿苑鸡群体中。  相似文献   
39.
李丽  宋英今 《中国家禽》2013,35(14):30-32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和美酵素(主要成分为β-甘露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的AA+肉鸡1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600g/t和美酵素),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期42d。结果表明,和美酵素能不同程度地提高AA+肉鸡各生长阶段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免疫器官指数、T淋巴细胞E-玫瑰花形成率和新城疫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40.
种子老化是影响种子生产和储藏的重要因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影响种子活力中最具威胁性的因素之一。老化种子的检测以及种子老化后发芽情况的鉴定对种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常用的检测手段都是一次性、破坏性的。因此,一种快速、无损的种子老化和发芽检测方法不仅是研究的需要,也是种子行业进行种子检测分选所急需的。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采集紫花苜蓿种子的形态和光谱特征数据,利用LDA(线性判别分析)、SVM(支持向量机)和nCDA(归一化标准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不同老化程度苜蓿种子及其发芽情况分别进行分类和预测。结果表明,不同老化程度种子平均光谱反射率在470~660 nm处出现了明显的区别。LDA可以区分老化种子和未老化种子(准确度93.0%~97.7%),也可以区分不同老化程度的种子(准确度75.3%~91.7%),且均高于SVM的分类结果(准确度分别为92.4%~94.9%和68.7%~78.8%);nCDA对老化种子进行区分的准确度高达88%~98%。同时,LDA可以准确预测发芽种子和不发芽种子,准确度可达98.7%,高于SVM的92.1%;nCDA预测老化种子发芽准确度达到了90%~99%。本研究证明了多光谱成像与分析技术不仅可以区分老化种子,也可以预测种子的发芽。上述结果证实多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多元分析为高效无损检测苜蓿种子活力提供了新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