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27篇
  免费   1192篇
  国内免费   2045篇
林业   1375篇
农学   1028篇
基础科学   1162篇
  2384篇
综合类   9691篇
农作物   1418篇
水产渔业   1048篇
畜牧兽医   3826篇
园艺   1399篇
植物保护   1033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1014篇
  2021年   1034篇
  2020年   924篇
  2019年   916篇
  2018年   659篇
  2017年   1030篇
  2016年   715篇
  2015年   1085篇
  2014年   1018篇
  2013年   1374篇
  2012年   1742篇
  2011年   1848篇
  2010年   1772篇
  2009年   1555篇
  2008年   1515篇
  2007年   1376篇
  2006年   1104篇
  2005年   909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了解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不同亚致死剂量对绿色型豌豆蚜实验种群参数的影响,阐明绿色型豌豆蚜发育及繁殖与亚致死剂量的关系,并为豌豆蚜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22~24℃,光照周期L∶D=16 h∶8 h,相对湿度(RH)70%~80%条件下,采用带虫浸叶法确定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对绿色型豌豆蚜的亚致死剂量,通过叶碟饲养,记录其发育历期、产蚜量和寿命。结果表明,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LC20、LC10分别处理成蚜后,成蚜平均寿命和平均产蚜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中阿维菌素LC20处理平均寿命最短为3.34 d,高效氯氰菊酯LC20处理平均产蚜量最低为14.30头;F1代除3龄历期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龄期历期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成虫期、存活率、平均产蚜量、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均表现为LC10大于LC20,在阿维菌素LC10下,F1代成蚜寿命、成蚜平均产蚜量、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达到最大值且均大于对照,分别为9.76,77.76,65.32,12.41。表明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成蚜后,对其寿命和繁殖力均起到抑制作用,但对F1代影响表现为大部分生物学参数随亚致死剂量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32.
对3个桑品种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湖桑32号、农桑14号和丰田2号等3个桑树品种的光合特征及叶绿素的部分参数。3个品种的光补偿点为3.58~50.10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22~0.051,湖桑32号>农桑14号>丰田2号;光饱和点为1 436.78~1 571.43μmol/(m2.s),丰田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CO2补偿点为62.87~103.40μmol/mol,CO2饱和点为921.88~1 055.56μmol/mol,其中,湖桑32号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羧化效率及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最大再生速率(Pmax)均较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叶绿素相对含量丰田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表明丰田2号单位叶面叶绿体数量较多,具有相对较大的光合潜力;光化学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分别为0.746 2~0.801 8、1.58~3.43,其中丰田2号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具有一定光适应和抗逆性能力。  相似文献   
33.
中国草业教育发展史:1.本科教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草业教育是从高等教育开始,由20世纪30年代在大学陆续开设的牧草学、草原学、饲料生产学等单门课程逐步发展、扩大为完整、系统的草业科学专业。70多年来,通过单门课程教学,本、专科专业教学体系初步形成,恢复及完善,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快速发展和提高4个发展阶段,草业教育由畜牧专业的单门课程发展为独立的二级专业,继由二级专业提升为草业科学一级学科。草业本科教育在内涵提高的同时,其外延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成就,专业的数量和培养的草业人才大幅度增加,2010年全国共有草业科学本科专业30个,截至2008年底,有专业教师486人,已毕业本专科生14 225名,有在读本科生5 107名,中国成为世界上草业科学专业和学生的数量最多、培养层次最完整、教学指导思想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而且,甘肃农业大学的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本学科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34.
卵黄免疫球蛋白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多克隆抗体。由于卵黄抗体不能激活哺乳动物的补体系统,不与哺乳动物的Fc受体、类风湿因子、葡萄球菌蛋白A和葡萄球菌蛋白G结合,因而作为诊断试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卵黄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作为防治药物具有见效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等优点,目前卵黄抗体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卵黄抗体在动物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黑麦草(Lolium perenne)种子在正常条件与NaCl胁迫下萌发过程中DNA甲基化动态变化以及重要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分析对照和150 mmol·L-1 NaCl处理下黑麦草种子萌发过程(0,1,2,4,7 d)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动态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检测8个重要的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黑麦草种子萌发过程中甲基化水平呈下降趋势,以双链甲基化方式为主,甲基化变化同时发生在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中。NaCl处理下DNA甲基化程度高于CK,而去甲基化程度低于CK,最终导致NaCl处理下基因组净的甲基化位点数目增加。黑麦草种子耐盐萌发过程中代谢增强,8个盐胁迫相关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而NaCl胁迫延缓了种子萌发进程,在大多数时间点的基因表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36.
利用人工接菌方法测定了10种草坪禾草,包括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中华结缕草、硬羊茅、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匍匐剪股颖、细弱剪股颖、狗牙根;13种禾本科牧草,包括一年生黑麦草、鸭茅、碱茅、扁穗冰草、沙生冰草、披碱草、老芒麦、杂交小米草、猫尾草、弯叶画眉草、无芒雀麦、百喜草、苏丹草;以及4种禾本科作物,包括燕麦、甜高粱、小麦、玉米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多数供试禾草对其具有免疫能力,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小麦高度抗侵染;无芒雀麦和玉米具有中等程度的抗侵染能力,但抗侵入能力较差;高粱属的苏丹草和甜高粱中度感病,属于中感作物。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品种间存在着抗病性差异,有免疫品种和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37.
贝尼尔脂质体和贝尼尔注射剂的急性毒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们试制了贝尼尔脂质体 ,并对其和贝尼尔注射剂进行了小鼠的急性毒性比较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贝尼尔脂质体的毒副作用显著低于贝尼尔注射剂 ,脂质体组的 L D50 (177.83mg/ kg· bw)显著高于原药组 L D50(74.14m g/ kg· bw) ,是原药组的 2 .40倍。说明贝尼尔制成脂质体后 ,可以显著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8.
选用22d断奶SD大鼠高频饮用牛奶或葡萄糖40d,分别记录各组动物的阴道开张时间和阴道黏液、每周日增重、卵巢及子宫所占体重百分比、血糖水平,收集卵巢进行组织学处理以观察卵泡发育情况,探讨高频饮用牛奶和葡萄糖对雌性大鼠初情期的影响.结果显示,奶组和糖组大鼠较对照组阴道开张时间来得早,预示初情期可能提前,而且,奶组和糖组大鼠的卵巢占体重百分比较对照组高(P<0.05).牛奶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高,但糖组与对照组血糖水平差异不显著.通过对卵巢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及卵泡计数,结果显示:奶组的闭锁卵泡、每张切片卵泡总平均数都比对照组多(P<0.05),而葡萄糖组的黄体数比对照组少(P<0.05).试验表明高频饮用牛奶和葡萄糖可对性成熟前雌性大鼠的生殖机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9.
强太阳紫外线-B(UV-B)辐射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以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为材料,在2008和2009年植物生长盛期的7,8月份,采用选择性过滤膜和UV-B荧光灯管组合的方法研究了净光合速率(Pn)、稳态PSⅡ光化学效率、光合色素和紫外线吸收物质对强UV-B辐射的响应,探讨了典型高山植物的UV-B适应特性。结果表明:增补UV-B辐射能引起Pn和气孔导度(Gs)的增加;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第11和16天PSⅡ实际量子效率(ΦPS)呈下降趋势,说明UV-B辐射对高山植物叶片光合机构仍具有负作用,PSⅡ光化学效率的降低反映了UV-B辐射效应的积累。增补初期光合色素有增加的趋势,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最终呈降低趋势,表明UV-B辐射对光合色素的光破坏是本质的,而基于叶片厚度增加导致的光合色素含量升高是一种表象。增补UV-B处理没有引起紫外线吸收物质含量的变化,表明高山植物叶表皮层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能有效保护光合机构,受环境UV-B辐射波动的影响较少。综上表明:增补UV-B后叶片Gs的增加以及单位叶片面积光合色素增加有利于Pn的提高,但青藏高原强太阳UV-B辐射对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的光合生理过程仍具有潜在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4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探讨sGC在羊驼皮肤中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GC在棕色羊驼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是其在白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量的0.16倍,且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羊驼皮肤总蛋白中含有与兔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条带,在棕色皮肤中的反应阳性弱于白色皮肤,且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白色羊驼皮肤毛囊的毛球上方细胞及细胞间质,而在棕色羊驼皮肤毛囊中,sGC免疫阳性主要分布在毛球底部和外根鞘细胞及细胞间质。结果提示sGC参与羊驼毛色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