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48篇
  免费   1295篇
  国内免费   2002篇
林业   1335篇
农学   1023篇
基础科学   1157篇
  2363篇
综合类   9631篇
农作物   1412篇
水产渔业   1010篇
畜牧兽医   3799篇
园艺   1390篇
植物保护   1025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451篇
  2022年   998篇
  2021年   1015篇
  2020年   896篇
  2019年   901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1027篇
  2016年   702篇
  2015年   1077篇
  2014年   1005篇
  2013年   1365篇
  2012年   1740篇
  2011年   1843篇
  2010年   1770篇
  2009年   1551篇
  2008年   1512篇
  2007年   1375篇
  2006年   1101篇
  2005年   907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31.
江苏设施菜地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增效减排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苏设施蔬菜集约化程度高,劳动力需求大,氮肥用量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控释氮肥在该地区集约化蔬菜上应用后的减量、增效和减排潜力尚缺乏研究。本研究通过连续三季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常规施尿素氮100%N(N1)、常规施尿素氮70%N(N2)、基肥一次性施氮70%N(N3,控释氮与尿素氮的比例为7∶3)、基肥和一次追肥70%N(N4,基肥氮为控释氮,追肥氮全部为尿素氮,控释氮与尿素氮的比例为7∶3),研究其对集约化花椰菜和番茄产量、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1、N2和N4相比,N3处理的产量和利润每季均为最高,花椰菜和番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86.4 t·hm~(-2)和87.0 t·hm~(-2),利润分别达到12.0万元·hm~(-2)和12.2万元·hm~(-2),氨挥发量最低,仅为4.4 kg N·hm~(-2)和9.3 kg N·hm~(-2),三季蔬菜种植后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量最低。与N1处理相比,N3处理可使花椰菜和番茄分别平均增产3.7%和21.3%,分别增收10.7%和40.3%,并分别平均减少64.0%和46.9%氨挥发。基于此,在江苏设施蔬菜种植上,与常规(N1)相比,控释氮肥与尿素7∶3混合一次性基施,可减氮30%且增效减排效果显著,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2.
为实现养殖废水处理设施自动化智能化运营与管控,本文以日产废水250 m3的某规模化养殖场废水处理设施为例,通过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和在线监控设备,并设置预警预报功能,来展示自动化智能化运营与管控效果。实时监控结果表明,污泥浓度、DO、pH值等关键运行参数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分别为4 000~7 000 mg·L-1、1.5 mg·L-1(一级好氧池)和3~5 mg·L-1(二级好氧池)、6.5~8.5;两级AO出水水质COD、氨氮均达标,分别为70 mg·L-1以下和10 mg·L-1以下,保障了设施运行效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规避了环境风险。通过视频监控、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等功能,可有效监控废水处理设施每个处理环节运行状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设施的管控效果和效率,并降低运营人员的投入,有效降低运营费用。实际运营结果表明,废水处理设施实施自动化智能化运营与管控,既能有效提高管控效果和效率,最大程度规避环境风险,又能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233.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种植面积和多种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农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效益提升潜力大.光电技术在提升农业效益方面大有可为.概述了光电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光电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34.
依托滴灌下不同施磷量的第5年和第6年定位试验(P0:不施磷;P1:60 kg/hm2;P2:120 kg/hm2;P3:180 kg/hm2)对夏玉米形态、生理指标及子粒灌浆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磷处理下株高、单株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P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叶片酸性磷酸酶(APA)活性表现为P0处理显著高于施磷处理,施磷处理间变化幅度较小;最大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对子粒灌浆的调控效应较大,各处理的百粒重无显著差异;子粒生长素(IAA)含量和脱落酸(ABA)含量对不施磷肥具有显著反应。  相似文献   
235.
桐油控释复合肥在烤烟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自然资源桐油为控释材料(从油桐果实中提取),生产控释肥料,进行烟草温室无土栽培盆栽试验,研究桐油控释复合肥在烤烟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室环境条件下,桐油控释复合肥的养分初期溶出率为2.8%;施用控释复合肥的产量高出普通复合肥处理26.7 g/株;桐油控释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每克肥料要多生产烤烟2.2 g。说明桐油控释复合肥具有很好的生产性。  相似文献   
236.
不同覆盖措施的保水效果及对烟叶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保水措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烟叶产质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均可显著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其中地膜覆盖对烟株早期生长有利,而秸秆覆盖在烟叶旺长后优于地膜覆盖;两种覆盖方式均可增加干旱季节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但前期地膜覆盖的保水效果优于秸秆覆盖;覆盖栽培有利于减轻烟草花叶病的发生;可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其中以秸秆覆盖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237.
为提高烤烟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2018 年在安徽皖南进行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对照)处理,在氮肥减少13%,磷肥和钾肥各减少30% 条件下水溶性肥料追肥比例分别为50%、60%、70%、80%,共6 个处理,3 次重复,分析其对烤烟氮磷钾的吸收利用、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追肥比例为50% ~ 60% 时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对照;随追肥比例的提高,叶部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呈降低趋势。(2)随追肥比例的提高,氮、钾的吸收量呈降低趋势。(3)追肥比例为50% 时烟株的氮、磷、钾利用率比常规对照分别提高6.3、3.4、25.3 个百分点;随着追肥比例的提高,氮、钾利用率呈降低趋势。(4)水溶性肥料追肥各处理烟叶的产量、产值和感官质量与常规对照相比总体无明显差异。氮肥、磷肥和钾肥适当减量的情况下,采用水溶性肥料追肥,追肥比例为50% 左右时,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根系生长和烟株干物质积累,且烟叶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38.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可以提高侵蚀退化林地的土壤质量。为了探究典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在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建立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小区,设置3种不同处理,分别为挖设鱼鳞坑加种植草本,挖设鱼鳞坑加种植草本与灌木,以及对坡面土壤不设置任何措施的对照。利用16S rRNA和18S rRNA基因 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3种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基于随机矩阵的方法构建微生物网络。结果表明,措施实施后,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变形菌门与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 < 0.05)。2种措施处理下微生物网络总节点数、总连接数、平均连通度以及模块性均较高,微生物网络的规模增大,微生物间互相作用更复杂。3个微生物网络均以负互相作用(60.59%~67.49%)为主,措施实施后物种间竞争作用进一步加强。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中的部分菌群在本研究区的微生物网络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此外,3个微生物网络的部分关键节点所属的菌群相对丰度较低(< 1%),对于构建微生物网络也具有关键作用。2种措施处理下微生物网络平均路径距离较长,微生物作用的响应速度慢,群落结构稳定性提高,其中挖设鱼鳞坑并种植草本与灌木的措施较挖设鱼鳞坑并只种植草本的措施效果更优。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容重(R2 = 0.465,P < 0.05)、pH(R2 = 0.377,P < 0.05)、有机质(R2 = 0.383,P < 0.05)、全氮(R2 = 0.545,P < 0.01)、对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R2 = 0.485,P < 0.05)对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网络规模增大、物种间互作强度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239.
研究延怀盆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土壤风蚀物分布特征,可为了解该区域风蚀过程、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撑。以怀来县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葡萄、果桑、欧李、玉米免耕、玉米翻耕5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冬季休耕期(上年11月—次年2月)和春季备耕期(3—5月)风蚀物质量、粒径及碳氮含量随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欧李与玉米翻耕地土壤风蚀物质量分数垂向分布遵循幂函数递减规律; 果桑、葡萄与玉米免耕地土壤风蚀物质量分数在监测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无规律性变化。(2)春季备耕期5种土地利用类型输沙通量均高于冬季休耕期。(3)冬季休耕期5种土地利用类型风蚀物的粒径范围集中分布在500~2 μm; 春季休耕期5种土地利用类型风蚀物的粒径范围集中分布在250~2 μm。(4)5种土地利用类型冬季休耕期风蚀物碳氮含量高于春季备耕期。风蚀物质量、碳氮含量及粒径的垂直分布受土地利用类型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其中人为活动对输沙通量影响较大,因此在该区域土壤风蚀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构建防风草篱、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布局的方式,达到降低近地表风速、拦截风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0.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国内进展与国际前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一门科学,是土壤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前沿。近年来,尽管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仍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本文简要回顾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近年来我国在森林、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同时进一步阐述了目前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方向,包括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及其驱动机制、群落构建过程与共存网络、微生物地理分布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联以及预测微生物群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最后,对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清晰的微生物物种定义、微生物群落的时间动态、多组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以及高精度的预测模型在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