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99篇 |
免费 | 1192篇 |
国内免费 | 204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76篇 |
农学 | 1024篇 |
基础科学 | 1162篇 |
2374篇 | |
综合类 | 9687篇 |
农作物 | 1416篇 |
水产渔业 | 1047篇 |
畜牧兽医 | 3818篇 |
园艺 | 1394篇 |
植物保护 | 10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8篇 |
2023年 | 481篇 |
2022年 | 1013篇 |
2021年 | 1032篇 |
2020年 | 922篇 |
2019年 | 915篇 |
2018年 | 658篇 |
2017年 | 1029篇 |
2016年 | 713篇 |
2015年 | 1083篇 |
2014年 | 1015篇 |
2013年 | 1368篇 |
2012年 | 1743篇 |
2011年 | 1843篇 |
2010年 | 1771篇 |
2009年 | 1551篇 |
2008年 | 1514篇 |
2007年 | 1377篇 |
2006年 | 1104篇 |
2005年 | 907篇 |
2004年 | 569篇 |
2003年 | 325篇 |
2002年 | 373篇 |
2001年 | 323篇 |
2000年 | 308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6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40多年的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1961~2004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年、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40多年来年季平均气温平均增温幅度为0.3~0.6℃,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多数季节增温具有非对称性。并且20世纪90年代四季增暖最为明显。夏季和冬季降水略有增加,而过渡季节降水变化基本呈减少趋势。年均和秋、冬、春、夏四季的气温变化倾向率均为正值.分别为0.48、0.57、0.692、0.337、0.373℃/10a。冬、夏季降水变化的倾向率为0.442、4.672mm/10a;而秋、春季了水变化的倾向率为-2.304、-0.022mm/10a。冬季降水量和累计积雪量的缓慢增加容易导致该地区地表积雪的积累,极易形成雪灾或低温冻害。春季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干旱发生的频次将增加;秋、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比较大.将有利于病虫害的越冬、繁殖,加重病虫害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972.
Xiu-mei DONG Jing TAO Ting-ting LI Ping ZHANG Yan ZHU Yu TANG Rui-hong SU Dong-fang SHI 《农业科学学报》2019,18(8):1936-1943
An agglutination test based on colored silica nanoparticles (colored SiNps)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serotyp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onodisperse colored SiNps were used as agglutination test carriers. The colored SiNps were prepared through reverse microemulsion with reactive dyes, sensitized with 11 kinds of mono-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P. aeruginosa, and denoted as IgG-colored SiNps. Eleven kinds of IgG-colored SiNps were individually mixed with P. aeruginosa on a glass slide. Different serotypes of P. aeruginosa could be identified by agglutination test with evident agglutination. The P. aeruginosa could be detected in a range from 3.6 × 105 to 3.6 × 1012 cfu mL?1. This new agglutination test was confirmed to be a specific, sensitive, fast, easy-to-perform, and cost-efficient tool for the routine diagnosis of P. aeruginosa. 相似文献
973.
试验采用动态pH值连续监测记录系统对瘤胃pH值进行24h连续监测,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pH值昼夜动态变化的影响。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分为4期,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结果表明,瘤胃pH值随着日粮NFC/NDF比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瘤胃pH值<5.2、5.5、5.8、6.0的平均持续时间亦随日粮NFC/NDF比增加而延长,分别由Ⅰ期的0、0、2.42和9.40h/d增加到Ⅳ期的0.33、7.50、17.06和20.53h/d;瘤胃pH值<5.5、5.8、6.0的曲线面积亦逐步加大,分别由Ⅰ期的0、0.21和1.43(pH·h)增加到Ⅳ期的1.09、4.84和8.59(pH·h);而且瘤胃pH值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及最低值所持续的时间亦随日粮NFC/NDF比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74.
975.
本文报道了使用蜗牛酶和纤维素酶从糙皮侧耳和佛罗里达侧耳双核菌丝体中,成功地分离了高产量的原生质体。菌丝体培养时间,混合酶液 pH 值,一定浓度的酶液用量,酶解温度和时间与原生质体形成相关。原生质体的两种再生型被观察到,并计算了再生频率,糙皮侧耳为2.5%.佛罗里达侧耳为2.3%。 相似文献
976.
97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肉鸡腿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192只,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CFU/kg丁酸梭菌的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增加了21日龄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但对42日龄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腿肌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鸡腿肌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且有增加42日龄肉鸡腿肌脂蛋白脂酶活性的趋势(0.05P0.10)。3)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P0.05)。4)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腿肌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mRNA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通过改变21日龄肉鸡腿肌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来增加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978.
979.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地区不同引种白蜡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特性的影响,为伊犁地区优良白蜡引种和选育及区域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新疆伊犁地区自然条件下8种3年生引种白蜡(鲁蜡1号、2号、3号、4号、5号、6号、红叶白蜡、金叶白蜡)苗木的光合日变化,以相同年份大叶白蜡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生理生态因子与光合特性的关系。【结果】引进的8个白蜡品种除金叶白蜡外均表现出了比本地大叶白蜡更优的光合特性,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Pn)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各品种Pn受不同生理生态因子影响,其中气孔导度(Gs)为大部分品种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负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8个引进白蜡品种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光合特性,尤以鲁蜡3号、6号最佳,在伊犁地区的光合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980.
为明确两起鸡细菌性感染症的病原种类,本研究对11株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主要表观性状的鉴定,测定了代表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以代表菌株对健康鸡做人工感染试验,测定其致病作用;对分离菌以琼脂扩散(K-B)法进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11株菌7株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4株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其中所测序的代表菌分离株HQ040619-1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1421 bp(EU073021)、HC050612-1为1449 bp(EU047701)及HC050612-4为1451 bp (EU047702);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这些分离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分离菌株间的敏感与耐药等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