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6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为提高水茄叶片总皂苷的提取率,本试验优化水茄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以水茄叶片总皂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水茄叶片总皂苷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30%,料液比1:15.06 (g/mL),提取时间95.56 min,提取温度62.29℃,在此条件下,水茄叶片总皂苷的理论提取率为38.82%,且响应面模型拟合性良好、预测性良好、操作可信。响应面法优化的水茄叶片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2.
为探明广西百色市芒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对广西芒果主产区的芒果根际土壤及根系样本进行AM真菌分离,并比较不同施肥制度下芒果根际土壤的AM真菌种类和根系菌根侵染情况。采集5个主施有机肥的芒果园(OT)和5个主施化肥的芒果园(CT)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法分离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通过富集和诱导培养纯化其中的AM真菌,进行分子和形态鉴定。采用墨水醋染色法对根系样本进行染色及内生真菌侵染率的测定。共分离出6种AM真菌,OT处理分离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sp.)1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 sp.)1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 sp.)1种;CT处理分离出无梗囊霉属2种,近明球囊霉属1种。2种施肥制度分离出的AM真菌种类较少,且分离出的AM真菌种类均较常见,并无特有种。根系染色发现,OT处理菌丝分布较多,AM真菌结构丰富,可明显观察到丛枝和泡囊结构,还发现有少量的深色有隔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CT处理的菌丝相对较少,泡囊结构和丛枝也较少,DSE相对较多。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施肥类型、芒果品种和树龄对AM真菌的根外菌丝、泡囊结构以及孢子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施用有机肥较化肥对AM真菌的根外菌丝和泡囊结构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上,本研究筛选所得菌种丰富了我国AM真菌菌种库,并为筛选果树高效AM真菌菌剂奠定物质基础,也为果园管理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33.
植酸酶对种鸡生产性能及种蛋孵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种鸡在生产条件下,利用植酸酶水解饲料中植酸的原理,观察商品植酸酶替代磷酸氢钙对种鸡生产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和评价其实际可应用性。选用28~36周龄的肉用黄种鸡(NK271),在饲料中添加300单位植酸酶替代磷酸氢钙(DCP)提供的1.8g无机磷。结果表明:植酸酶使种鸡的产蛋率(+0.66%)、日耗料量(-0.71%)、破蛋率(-9.3%)、不合格种蛋(-4.95%)、种蛋受精率(+0.29%)和12天活胚率(+0.78%)均得到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入孵种蛋健雏率(+1.89%)、12天活胚蛋健雏率(+1.66%)和残次雏率(-16.11%)则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可以认为不仅在种鸡饲料中可用商品植酸酶替代磷酸氢钙,而且对种鸡和种蛋的几乎全部重要生产和繁殖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良好作用。根据目前市场上磷酸氢钙的品质(含氟量)状况,使用植酸酶能够大幅度减轻以至于杜绝由磷酸氢钙导致的氟中毒问题。同时能够预见,使用植酸酶可以大幅度降低排泄物中的含磷量,并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可见,植酸酶在种鸡饲料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设置3种降雨强度(30,60,90 mm/h)和3种地表覆盖类型(裸土坡面、1 cm马尾松枯落物覆盖、1 cm马尾松灰烬覆盖),研究林火发生前后不同地表覆盖下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明确枯落物和植物灰烬覆盖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相比裸坡,枯落物和灰烬覆盖下的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分别延长33%~80%和51%~200%,灰烬覆盖对延缓产流的效果更为明显;(2)相比裸坡,枯落物覆盖的减流效果稳定在12%~36%,而灰烬覆盖在中小雨强的减流效果高于70%,在90 mm/h雨强时减流效果降低至7%;(3)裸土坡面产流呈现先快速升高后稳定的趋势,而枯落物和灰烬覆盖坡面产流效果呈现"阶梯"形上升趋势;(4)枯落物覆盖能够减小径流携沙量和总产沙量,在3种雨强下减沙效益均高于85%,且高于同雨强下灰烬覆盖的减沙效益。枯落物覆盖的减流减沙效果在不同雨强下表现较为稳定,而灰烬覆盖的减流减沙效果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显著,且枯落物覆盖的减沙效益在3种雨强下均优于灰烬覆盖,说明在林火发生后地表覆盖改变是引起土壤侵蚀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