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6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研究农业碳排放省际关联可为区域协同减排奠定基础,最终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整体减排的双重目标。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的基本框架,从农用能源、农地利用、反刍动物饲养、作物种植和农业废弃物5个部门对农业碳排放做了全面测算,利用空间统计法验证中国省际与分部门的碳排放区域关联性,并从关系视角建立非参数QAP回归,从空间关联、经济关联和技术关联三维角度解释了区域农业碳关联的深层次原因。最终从优化能源布局、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排技术扩散效应,分区域、分部门制定差异化减排措施,以及建立“四原则、三核心”的区域协同减排机制4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农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对中国制定农业分区碳减排政策意义重大。为弥补以往研究中静态分析法难以考察动态影响的缺陷,将动态灰色关联法和回归模型结合,应用2001—2016年统计数据,从分析农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入手,深入探讨省际农业碳排放空间格局成因和影响因素与空间差异的数量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省际差异大,中部排放等级有所降低,西部排放等级有所升高,农业碳排放省际差异随农业经济水平、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人力资本等差异扩大而增加;大部分排放等级上升的省市农业碳排放的长期主导因素为农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技术(机械),且种植业和畜牧业双发展;大部分排放等级下降的省市农业碳排放的长期主导因素为反刍动物饲养和农业生产技术(人力),且着重发展优势产业。因此,中国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应重点关注农地利用减排,进一步推动反刍动物饲养减排技术发展和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减排的抑制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盐肤木(Rhus chinensis)、假连翘(Duranta repens)、老鸭嘴(Thunbergia erecta)和葛藤(Pueraria lobata)4种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模拟下的低温胁迫环境(6 ℃)对幼苗叶片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随低温胁迫的延长,假连翘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其余3种幼苗持续下降,低温解除后均显著回升;4种幼苗的脯氨酸含量持续上升或波动;葛藤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后降,其余幼苗显著上升, 且低温解除后有所增加;4种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SOD活性持续上升或先升后降。低温解除后,盐肤木幼苗的SOD活性略有上升,其余幼苗显著下降。(2) 随低温胁迫的延长,4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持续下降,假连翘的胞间CO2浓度(Ci)持续上升,其余幼苗先降后升。低温解除后4种幼苗叶片PnGsTr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C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低温胁迫和恢复48 h期间,4种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和SOD活性的稳定或增加,减轻了幼苗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 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幼苗对低温胁迫适应性反应的重要调节机制。恢复48 h时的PnGsTr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C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4种幼苗有一定的抗寒能力。(3)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生理生化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均得出4种幼苗的抗寒性顺序为葛藤>盐肤木>老鸭嘴>假连翘,这一结果可为采矿石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植物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造BALB/c小鼠背部银屑病样模型,探讨中成药银屑平丸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8只/组。给予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背部皮肤外涂咪喹莫特软膏连续8 d,1次/d,建立模型小鼠。末次给药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进行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renty index,PASI)评分;检测血清中IL-17、IL-23水平;取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比较。结果(1)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PASI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2)各组银屑病样小鼠外周血IL-17和IL-23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均与模型对照组外周血中含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3)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银屑平丸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17、IL-23,起到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寒绿’白菜是以自交不亲和系‘WC-03-05-05’和自交系‘WC-02-08-04’杂交育成的一代杂种。株形直立,束腰,株高约25 cm,开展度约25 cm × 27 cm。叶片展开,叶色绿有光泽,叶柄绿色,长且肥厚。单株质量约0.30 kg。田间综合表现佳,耐抽薹,抗病,品质和商品性好。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栽培及北方地区周年生产。  相似文献   
16.
The nucleotide-binding site (NBS)-leucine-rich repeat (LRR) gene family comprises the largest number of known disease resistance (R) genes and is one of the largest gene families in pla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full-length cDNA of ZmNL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KF765443) was isolated using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ZmNL contains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3156 bp that encodes the ZmNL protein, which is comprised of 1051 amino acid residues. This putative protein has high homology to other known resistance proteins (84% to Triticum aestivum LR10) and belongs to the CC–NBS–LRR type R gene family. The ZmNL gen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maize inbred line of Huangzao4 which was highly susceptible to head smu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aize ubiquitin promoter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he head smut disease incidence of 3 T2 transgenic line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18.38–29.40%) compared with the wild type,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overexpression of ZmNL gene in maize enhanced the resistance to the fungus Sporisorium reilianum (Kühn) Clint of these plants.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美国生产的LCI便携式植物光合测定仪测定自然生长的红龙草、黄金榕、变叶木、红背桂和鹅掌柴等5种彩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Gi)、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特征值的日变化。结果表明:红龙草、黄金榕和变叶木的Pn、Gs和Tr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其Pn、Gs和0在10:00达到高峰;红背桂和鹅掌柴的Pn、Gs和Tr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其Pn、Gs和Tr分别在10:00和16:00达到高峰,且第1个高峰值大于第2个高峰值。5种彩叶植物的Ci日变化均先降后升,红龙草、黄金榕和变叶木的Ci在14:00出现低谷,红背桂和鹅掌柴的Ci在10:00出现低谷。5种彩叶植物的Ls日变化均先升后降,红龙草和变叶木的Ls在14:00迭最高值,黄金榕的Ls在12:00达最高值,红背桂和鹅掌柴的Ls在10:00达最高值。  相似文献   
18.
4种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蒲桃Syzygium jambos和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幼苗进行3℃的低温处理后,研究其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了解低温下这4种树种的光合生理.结果表明,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4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不断下降;海南红豆、南五味子和灰木莲幼苗叶片的细胞间隙CO2的摩尔分数(xCO2)持续上升,气孔限制值(Ls)持续下降;蒲桃的xCO2先降后升,Ls先升后降.低温胁迫6 d时,海南红豆、南五味子、蒲桃和灰木莲的Pn分别为-0.17、-0.21、0.27和0.15μmol.m-2.s-1,Gs分别为0.005、0.017、0.003和0.006 mol.m-2.s-1,xCO2分别为440.8、439.6、309.8和404.8μmol.mol-1,Tr分别为0.11、0.39、0.09和0.11 mmol.m-2.s-1,Ls分别为0.046、0.047、0.268和0.103.主成分分析表明,低温下幼苗的光合能力为蒲桃>灰木莲>南五味子>海南红豆.  相似文献   
19.
根据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细胞培养物为模板,进行PCR特异性片段扩增,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扩增片段大小为886bp,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扩增片段大小为214bp。建立的套式PCR经过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及对临床送检样品检测,证明本法具有快速、特异和高度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红背桂、花叶鹅掌柴、红龙草和黄金榕等4种彩叶植物为材料,研究其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4种彩叶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适应下最大荧光(Fm’)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均先降后升,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均先升后降;在中午强光下,4种彩叶植物的叶片均出现了强烈的光抑制,热耗散是其主要的光保护机制;红龙草和黄金榕对光能的利用效率较高,更适应强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