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0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601篇
林业   588篇
农学   876篇
基础科学   486篇
  964篇
综合类   1513篇
农作物   287篇
水产渔业   254篇
畜牧兽医   762篇
园艺   141篇
植物保护   39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18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早四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曾三省  任蕤  刘新芝 《玉米科学》1996,4(1):001-006
优良自交系黄早四是我国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中最重要的骨干材料之一,它具有配合力高、植株紧凑、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突出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近二十年来,由黄早四组配的杂交种,经省市以上审定推广的就有42个,黄早四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达6亿亩以上,每年种植面积在5千万亩以上,为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它组配的玉米杂交种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我国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黄早四还是我国重要的种质材料,一大批黄早四衍生系及其杂交种育成。本文还讨论了优良地方种质的重新筛选改良,杂种优势模式和建立自交系发放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2.
萘醌类化合物普遍被报道具备较好的抗肿瘤能力。以1,5-二羟基萘为原料,经五步反应得到了4个末端含有羟基的萘醌类衍生物(6a-d)和1个未含羟基的萘醌类衍生物(6e),并通过质谱和1H NMR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评价了5种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3B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取代基末端含羟基的萘醌类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与碳链长度有密切关系。研究中的6 d对肿癌细胞Hep3B抑制活性最强,IC50为9.1μmol·m L~(-1)。  相似文献   
103.
杨忍  刘彦随  任志远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11):2379-2384,2448
本文采用关中地区长时间序列气象站点农业气候观测数据,借助气象数据空间化模型,对主要农业气候要素进行空间栅格化。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农业气候生态适宜性测评模型,对关中地区农业气候生态适宜度进行100m×100m小网格尺度上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和关中地区农业发展实际需求,提出关中地区农业发展优化布局分区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性资源指数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北低南高,纬度地带性规律比较明显;效能指数空间分异呈现为南北低中部高格局。资源指数与效能指数北部都较低,但北部的光照条件较好,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布局应该充分利用北部的光照条件与南部的降水与湿度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业的生产的空间布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破除水资源约束瓶颈。从关中农业资源环境本底出发,对关中农业生产布局进行优化分区,可将分为五个大区,即渭北旱塬区,充分利用光照和温差自然条件,应大力发展林果基地,同时拓展林果加工产业链。平原灌溉区,结合水热组合条件,建设规模成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模式的小麦生产基地,大中城市周围应大力发展蔬菜基地。秦岭北坡区,水源涵养功能突出,大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同时加大中药材等农副业的发展。大荔沙区,应积极植树造林,改造沙荒,积极发展粮果套种,果菜套种。泾渭黄洛滩涂地区,应当因地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开发渔业和发展综合的农林牧业,沿河两岸建设护岸林带,营造速生产林,发展沿河的乡村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04.
COMPARATIVESTUDIESONTHESTABILITYOFVARIOUSFORMSOFVITAMINCLeiQingxin,LiAijie,XuWei,RenZelin(OceanUniversityof Qingdao,266003)CO...  相似文献   
105.
β-胡萝卜素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极大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水相,以玉米油为油相,通过添加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多层乳液,与Ca2+交联制备运载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通过粒径、ζ-电位、乳化稳定性、界面蛋白吸附量、β-胡萝卜素包埋率等指标和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体外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特性及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0%时,形成的双层乳液稳定性最好,对β-胡萝卜素的包埋率最高,达(64.82±0.31)%;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达到2.0%时,形成的三层乳液对β-胡萝卜素包埋率最高,达到(86.75±2.0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凝胶微球中海藻酸钠与壳聚糖发生了静电相互作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干燥的凝胶微球呈球形,且随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的增加,凝胶微球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密;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凝胶珠微球具有持续性释放的功能,乳液凝胶微球可作为β-胡萝卜素一种良好的缓释体系。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京津风沙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自2000年启动实施近20 a以来的防风固沙效应,以指导工程二期的实施。[方法] 选取植被覆盖度、风蚀量和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保有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京津风沙源区以草地为主,其次为林地和农田;工程实施以来,多年平均土壤风蚀量为7.87×108 t,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一期工程实施期间的土壤风蚀量总体呈逐年减小趋势,二期工程实施以来,风沙源区遭受风蚀危害又逐渐加重,尤其是沙化草原亚区,该区风蚀模数变化趋势达到了8.96 t/(hm2·a);就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保有率而言,整个风沙源区均值达到了0.82,低值区主要分布于沙化草原亚区(0.743)和晋北山地丘陵亚区(0.752);二期工程实施以来,大部分区域保有率均显著提升,这与二期工程实施期间全年及冬春季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一致。[结论] 京津风沙源的风蚀防治区重点在保有率下降区域和以草地和沙地为主的沙化草原亚区、浑善达克沙地亚区和科尔沁沙地亚区。  相似文献   
107.
糖蜜酒精废水中高浓度的硫酸盐会抑制生化处理产甲烷性能。该文采用活性炭、Ba Cl2·2H2O、Ca(OH)2及铁碳微电池法对糖蜜酒精废水中的硫酸盐进行预处理,并分析了预处理前后硫酸根及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同时,也分析评价了几种方法对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0 g糖蜜酒精废水中加入8.0 g活性炭,硫酸根去除率达80.0%以上,且产气性能相对最好,累计产气率可达437.3 m L/g。在500.0 g糖蜜酒精废水中,根据S元素含量和Ba SO4的分子组成比例,添加70%的化学试剂Ba Cl2·2H2O,能全部去除硫酸根,累计产气率可达483.2 m L/g,产气效果相对最好,同等条件下,添加70%的Ca(OH)2,硫酸根也能全部去除,累计产气率可达436.6 m L/g。铁碳微电池处理的糖蜜酒精废水,能有效抑制硫酸根的影响,并且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累计产气率为451.0 m L/g,是对照处理293.1 m L/g的1.5倍。各处理效果的产气性能排序为70%Ba Cl2·2H2O铁碳微电池8.0 g活性炭吸附70%Ca(OH)2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8.
杉木凋落物及其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单独添加生物炭、单独添加凋落物以及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进行一年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添加物处理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S)相比,单独添加凋落物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真菌丰度以及真菌/细菌比值显著增加;单独添加生物炭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比值显著增加。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的放线菌丰度显著高于单独添加凋落物处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通过改变土壤p H、全碳、全氮、C/N、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等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09.
稻草及其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向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已被认为是改善土壤质量,增加碳吸存的有效措施。通过模拟实验,利用同位素δ13C标记技术,研究稻草及其制备的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和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中新形成碳和原有机碳的影响截然不同。培养112 d,来自稻草或生物质炭的新碳主要进入到中团聚体(50 ~ 250 μm)中,比例为70.3% ~ 75.3%。与对照土壤相比,稻草添加显著促进了大团聚体(250 ~ 2 000 μm)原有机碳的分解(p <0.05),但对中团聚体和微团聚体(<50 μm)原有机碳的影响并不明显,而生物质炭添加(SB250和SB350)则对大团聚体和中团聚体原有机碳没有显著影响,但SB250处理(土壤中加入250℃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显著抑制了微团聚体原有机碳的分解(p <0.05),而SB350处理(土壤中加入350℃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的则无影响。对于同一粒级团聚体,稻草与生物质炭处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新碳分配上,而对原有机碳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0.
秦巴山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地形梯度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张静  任志远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4):250-257
自然景观的垂直地带性为区域土地利用的垂直景观格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决定了垂直景观带上土地利用的强度及其变化情况。该文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法等,分析了1989-2010年秦巴山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和图谱信息,揭示地形控制下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和土地转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呈西林东耕分布;1989-2010年间林地减少显著,建设用地增加明显,其中耕地是建设用地主要转入来源,林、草地是耕地主要转入来源。2)秦巴山区各生态亚区用地类型差异明显,各生态亚区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也存在差异性。3)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呈东高西低,中高周低的态势;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率稳定少动,增加趋势不明显;土地利用动态度呈中高周低的态势,整体变化不大。4)水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主要集中在地形起伏度小和坡度小的低地形位,且耕地主要转移为其他两种用地类型,建设用地有向中低地形位分布的趋势。林地和草地集中在地形起伏大、坡度陡的中高地形位,且存在着相互转移演替现象,中低地形位往往是耕地、林地、草地间的相互转换,未来势必加强坡耕地和低山丘陵区林草地的管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