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林业   220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48篇
  273篇
综合类   1213篇
农作物   176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550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八邻域平移法确定对象木,分别采用四邻体法、Voronoi图法选取竞争木,并基于Hegyi简单竞争指数重新构建含胸径、树高、冠幅及林木间距等因子的综合竞争指数,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曲线拟合比较分析不同方法选取竞争木的简单竞争指数与综合竞争指数的优劣。结果表明:1)简单竞争指数和综合竞争指数与胸径、树高及冠幅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综合竞争指数与胸径、树高及冠幅的相关性和拟合度均高于简单竞争指数;3)基于Voronoi图法构建的简单竞争指数和综合竞争指数与胸径、树高及冠幅的相关性和拟合度均高于基于四邻体法构建的简单竞争指数和综合竞争指数。研究结果可为闽楠天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与保护等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2.
Deep placement of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 increases nitrogen(N) use efficiency in rice planting but is expensive. Few studies on direct-seeded rice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deep placement of conventional fertilizer. With prilled urea serving as N fertilizer,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ith two N rates(120 and 195 kg/hm~2) and four basal N application treatments(B50, all fertilizer was broadcast with 50% as basal N; D50, D70 and D100 corresponded to 50%, 70% and 100% of N deeply placed as basal N, respectively) were conducted in direct-seeded rice in 2013 and 2014. Soil N distribution and plant N uptak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ep placement of basal 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tal N concentrations in soil. Significantly greater soil N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D100 compared with B50 at 0, 6 and 12 cm(lateral distance) from th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point both at mid-tillering and heading stages. D100 presented the highest values of dry matter and N accumulation from seeding to mid-tillering stages, but it presented the lowest values from heading to maturity stages and the lowest grain yield for no sufficient N supply at the reproductive stage. The grain yield of D50 was the highest,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grain yield, N agronomic efficiency or N recovery efficiency between D70 and D50, or between D70 and B50, while D70 was more labor saving than D50 for only one topdressing was applied in D70 compared with twice in other treatments.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70% of fertilizer-N deeply placed as a basal fertilizer and 30% of fertilizer-N topdressed as a panicle fertilizer constituted an ideal approach for direct-seeded rice. This recommendation was further verified through on-farm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 in 2015, in which D70 produced in similar grain yields as B50 did.  相似文献   
243.
研究黄刺玫嫩枝和硬枝插穗的生根能力与插穗条件的关系,以及外源激素对生根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何留木质基部的嫩枝插穗和摘去花 硬枝插穗其生根能力显著高于对照。外源激素的处理提高了插穗的生根能力,激素的混合应用,其最佳组合浓度IAA、6-BA、IBA分别为108.14mg/L、159.92mg/L、113.04mg/L。  相似文献   
244.
【目的】测定津田弯孢C12(Curvularia tsudae C12)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并分析相关的理化机制,为该菌在重金属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并丰富真菌重金属抗性机制理论。【方法】采用固、液两种培养方法,分别检测不同Pb~(2+)质量浓度(0,200,400,800,1 200,1 600,2 000 mg/L)胁迫下津田弯孢C12的生长状况,并依据菌丝体干质量计算铅对该菌的半效应浓度(EC_(50)),明确该菌对铅的耐受性;测定不同Pb~(2+)质量浓度胁迫下津田弯孢C12培养液的pH值和有机酸含量、菌丝体中的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初步分析津田弯孢C12可能的铅耐受性机制。【结果】津田弯孢C12在所测Pb~(2+)质量浓度下均能生长,但相同Pb~(2+)质量浓度下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干质量和EC_(50)(990.8 mg/L)均显著高于固体培养(P0.05);铅胁迫下(200~2 000 mg/L),津田弯孢C12菌落直径、菌丝体干质量和培养液pH值均显著(P0.05)低于不加铅(0 mg/L)的对照,而培养液中4种有机酸含量和有机酸总量及菌丝体内GSH含量均高于不加铅的对照,且草酸和柠檬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酒石酸和苹果酸。随培养基中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质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草酸含量先升高后稳定,在Pb~(2+)质量浓度800~2 000 mg/L时达到最大;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的含量和有机酸总量都呈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平稳,在Pb~(2+)质量浓度400~800 mg/L时达到最大值;培养液pH则呈先降低后升高并稳定的趋势,Pb~(2+)质量浓度为800 mg/L时培养液pH值最低;菌丝体内GSH含量逐渐上升,低Pb~(2+)质量浓度(200~1 200 mg/L)下显著低于(P0.05)高Pb~(2+)质量浓度(1 600~2 000 mg/L),而MDA含量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但各个Pb~(2+)质量浓度下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津田弯孢C12对重金属铅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其在液体振荡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铅耐受性均明显优于固体培养,改变形态以增加吸附表面积、分泌黑色素、积累GSH和有机酸,尤其是草酸和柠檬酸,可能是该菌减轻重金属铅毒害、具有较高铅耐受性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245.
新疆伊犁地区亚麻田杂草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倒置" W"9点取样法对新疆亚麻主栽区--伊犁地区亚麻田进行了杂草调查.结果表明伊犁地区亚麻田的杂草有15科26种,单子叶杂草狗尾草、稗草、野燕麦,双子叶杂草灰绿藜、卷茎蓼的相对多度在20以上,是亚麻田杂草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246.
为探明高产春大豆花荚期干物质积累与花荚形成的关系,田间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10个高产大豆品种(系)的花期、花荚期干物质增量分别与开花数、成荚数、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在4 527.4~5 734.2 kg·hm-2的范围内,花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相关不显著,花荚期干物质增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花数、总荚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花期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Y_1=-0.050 3X■+42.285X_1-5 312.2,R^2=0.673 9~*;花荚期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呈线性关系,Y_2=0.090 4X_5+419.47,R^2=0.719 4**;开花期叶片干物质增量与开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花荚期茎秆、叶片、叶柄干物质增量与成荚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花期和花荚期过少或过多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均不利于花、荚形成。花期茎叶稳健生长,荚期荚快速生长有利于增加开花数、成荚数。在花期、花荚期地上部干物质增量分别为4 373,7 801 kg·hm-2、荚干重占33.8%,总花数为3 773.3×10~4朵·hm-2、总荚数为1 127.3×10~4个·hm-2,产量可达5 734.2 kg·hm-2,其干物质成花效率、成荚效率依次为8.63朵·g-1、1.45个·g-1。  相似文献   
247.
土壤氮激发效应及其微生物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氮激发效应是土壤养分释放、植物养分吸收过程中的关键机制。对土壤氮素激发的深入了解,不仅有助于农业生产上更加合理制定氮肥运筹,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也有利于评估和控制环境污染并提供有效的治污方法。本文在介绍土壤氮素激发效应概念和机制的基础上,评估目前土壤氮素激发效应的主流测定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重点阐述了外源添加物(无机氮肥、有机物料和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氮素激发效应的作用效果及其微生物机理。土壤氮激发模式中,外源添加物对土壤C/N比的影响可能是土壤氮激发效应作用的关键。当系统中有效C冗余时,施用无机氮肥,促进土壤有机氮的分解,从而表现正的激发效应;反之,有效C不足但有效N富集时,则表现为固氮微生物活性相对增强,从而出现负的激发效应。微生物是激发效应的推动者。本文通过共代谢理论、微生物热区理论和微生物能量与物质转化理论三个理论假说解析了微生物在土壤氮激发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深化对激发效应的认识,为进一步明确土壤激发效应的微生物机制、因素之间的互作效应及通过激发效应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8.
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技术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水稻田节水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体系,即采用留茬带状分层旋耕、苗带全层施肥、免除水整地、润田后插秧为技术主体的水稻保护性耕作节水栽培技术的效果。结果显示该技术可以降低稻田土壤的容重,提高稻田土壤的孔隙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由于实施了集中施肥,苗带土壤耕层速效氮、磷、钾含量也得到提高。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促使水稻根系生长发育良好,从而使地上部表现出生长优势,提高水稻产量。从产量构成因素看,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的提高最明显和普遍。  相似文献   
249.
农杆菌介导的T-DNA标签法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综述了T-DNA标签法的特点及其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250.
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分别以高花药培养特性和低花药培养特性的小麦材料为母本和父本,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对两个组合不同世代小麦材料的花药出愈率、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花药绿苗率三个花培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药出愈率在组合Ⅰ检测到一对主基因,组合Ⅱ中检测到两对主基因.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绿苗率均检测到两对主基因.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为增效,显性效应(h)除组合Ⅱ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外均为减效.互作效应在组合Ⅰ中,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jab(第一对主基因的d与第二对主基因的h间的互作效应)和花药绿苗率的jba(第一对主基因的h与第二对主基因的d间的互作效应)较小.在组合Ⅱ中,花药出愈率的jba较小;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l(显性互作效应)较大;花药绿苗率的各效应值比较平均.多基因效应中,对于组合Ⅰ的花药绿苗率和组合Ⅱ的花药出愈率,d和h均为增效,且h大于d;组合Ⅱ中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d和h均为减效,且d大于h.不同组合F2代花药出愈率的主基因遗传率存在明显差异,组合Ⅰ为55.01%,组合Ⅱ为84.54%,其余两花培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差异较小,均在90%以上.研究认为,3个性状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影响,且主基因起决定作用,花药出愈率可以作为衡量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