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89篇
  免费   1093篇
  国内免费   2096篇
林业   5738篇
农学   3604篇
基础科学   1438篇
  5638篇
综合类   7344篇
农作物   3453篇
水产渔业   2590篇
畜牧兽医   3785篇
园艺   2014篇
植物保护   2974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797篇
  2021年   907篇
  2020年   875篇
  2019年   859篇
  2018年   3299篇
  2017年   3518篇
  2016年   1932篇
  2015年   990篇
  2014年   979篇
  2013年   1185篇
  2012年   2314篇
  2011年   3596篇
  2010年   3442篇
  2009年   2447篇
  2008年   2391篇
  2007年   2592篇
  2006年   873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517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3篇
  196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为探究棉花是否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明确F2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和分离特征,筛选出适宜于该区域的优质F2组合。以4个F2杂交组合(瑞杂1号、瑞杂2号、瑞杂4号、J杂708)和2个常规棉品种(J206-5、新陆中38号)为研究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F2杂交棉与常规棉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并对F2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分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F2组合材料的纤维品质性状分离都小于常规棉品种,相比常规棉,F2杂交棉的棉纤维品质出现优势衰退的真正原因是28~29mm纤维长度植株比例增加,而>32mm以上纤维长度植株比例减少;2)存在断裂比强度向减弱方向的分离,但是棉花纤维长度和整齐度与常规棉无明显差异,以上品质指标表明F2杂交棉性状分离程度不大。3)杂交棉纤维品质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可以筛选出优良的F2杂交棉组合并在生产上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2.
以贵州省不同年代酿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构成以及抗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酿酒用糯高粱单产逐步提高。新品种(红缨子、黔高8号)较老品系(黑壳糯、红壳糯)平均单产增幅25%以上;穗粒数、穗粒重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51.7%、62.7%;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增加幅度分别为19.8%、62.7%;株高降低24.9%,茎粗增加9.5%;节间数增加0.9个,节间长缩短13.3cm;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增加显著;倒伏率、发病率下降显著,成穗率明显提升。各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产量与穗粒数、穗粒重,穗粒数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株高、倒伏率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970和0.928,株高、茎粗与倒伏率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910;产量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与发病率显著负相关。总的结果表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的增加提高了糯高粱的穗粒数,植株株高的降低、茎粗的增加促进了抗倒性的提升,抗病性的提升保证了后期叶片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最终提高了糯高粱产量。  相似文献   
993.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能侵染多种茄科植物,它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为了开发能在田间快速检测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的方法,利用P. infestans T30-4基因组测序数据的contig 1.18131,设计qPCR和LAMP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后得到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后通过检测田间收获薯块,比较形态学传统方法、qPCR及LAMP的差异。特异性检测结果发现,qPCR和LAMP仅在含有P. infestans DNA模板的体系有阳性扩增,在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中均无扩增;在优化的条件下,qPCR和LAMP的检测下限可达1×10 -6ng/μL,在有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存在的条件下,引物的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利用两种快速方法对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田间收获薯块上检测发现,qPCR和LAMP方法得到的检出率差异极为不显著(P=0.420),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和形态学鉴定方法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09)。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的薯块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检出率均比形态学方法高。其中,qPCR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2.00%、2.00%、8.70%;LAMP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1.30%、2.00%、8.70%。  相似文献   
994.
以恭城月柿为试材,采用精准相温(-0.5±0.3)℃结合不同浓度(0(CK)、1、3、5μL/L)1-甲基环丙烯(1-MCP)的处理方式,探索1-MCP最佳处理浓度及对柿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MCP处理均可保持柿果的感官品质、色泽及抗坏血酸(VC)含量,降低乙烯呼吸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从而达到延长贮藏期和维持柿果品质的目的,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保鲜效果更加显著,但是对可滴定酸(TA)含量及呼吸强度并无显著影响。灰色关联分析可知,4个处理的关联度分别为0.566、0.885、0.654、0.722,按大小排序为1μL/L 1-MCP>5μL/L 1-MCP>3μL/L 1-MCP>CK,说明采用浓度为1μL/L 1-MCP处理柿果能够具有最佳贮藏效果,5μL/L 1-MCP次之,3μL/L 1-MCP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玉米耐盐性状基因的QTL定位,找到耐盐性状控制位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来帮助耐盐玉米品种的选育和基因的克隆。本研究选用耐盐自交系8723和盐敏感自交系P138为材料构建的F2群体,通过Jionmap 4.0软件对F2群体构建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了一个包含有174个SSR标记位点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平均分布在玉米的10条染色体上共2 764.3 cM,标记区间平均间距为15.88 cM。通过对表型数据的分析,对玉米的4个植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共检测到8个与玉米苗期耐盐性状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2号、4号、6号、9号染色体上。本研究结果为幼苗在盐碱地正常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生物工程设备”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一门知识面广、实践和应用性强的课程。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并结合多年的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改革、对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以及对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一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997.
998.
为探究紫花苜蓿不同种植布局对苹果园害虫及天敌的影响,在山东省沂水市苹果园设置了紫花苜蓿逐行、隔1行和隔2行种植的布局方式,以自然生草区为对照,系统调查了4种生草方式苹果园果树上和生草上害虫及天敌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害虫的调查总量,紫花苜蓿逐行种植区最少,比隔1行种植区少20.29%,比隔2行种植区少48.53%,比自然生草区少49.91%;苹果树上天敌的调查总量,紫花苜蓿隔1行种植区最多,是逐行种植区的1.13倍、隔2行种植区的1.29倍、自然生草区的1.78倍;生草上天敌的调查总量,紫花苜蓿逐行种植区最多,是隔1行种植区的1.05倍、隔2行种植区的1.19倍、自然生草区的1.66倍;益害比方面,紫花苜蓿逐行种植区和隔1行种植区的益害比明显高于其他生草区。综合防治效果和种植成本,紫花苜蓿隔1行种植的布局方式更合理。  相似文献   
999.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UDC-907, a dual histone deacetylase (HDAC)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inhibitor, on the DNA damag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autophagy in human glioma U251 cells. METHODS:U251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CUDC-907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the cell viability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 The quantitative γ-H2AX foci were determined by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of U251 cells was examin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CUDC-907 inhibited the cell viability an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p70s6K) in the U251 cells (P<0.05). In CUDC-907-treated cells, the number of γ-H2AX foci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γ-H2AX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CUDC-907 also induced cell arrest in the G2/M phase by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21, and inhibiting the protein level of cyclin B1 an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2 (Cdc2). In addition, CUDC-907 triggered cell autophagy, and inhibition of autophagy increased CUDC-907-induced DNA damage of U251 cells. CONCLUSION:CUDC-907 significantly inhibits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nduces DNA damage and arrests cell cycle in G2/M phase. Blockage of autophagy promotes CUDC-907-induced DNA damage of U251 cells.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