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50篇 |
免费 | 305篇 |
国内免费 | 7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29篇 |
农学 | 889篇 |
基础科学 | 456篇 |
1082篇 | |
综合类 | 1767篇 |
农作物 | 373篇 |
水产渔业 | 280篇 |
畜牧兽医 | 685篇 |
园艺 | 252篇 |
植物保护 | 3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189篇 |
2021年 | 228篇 |
2020年 | 232篇 |
2019年 | 248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230篇 |
2016年 | 183篇 |
2015年 | 280篇 |
2014年 | 228篇 |
2013年 | 278篇 |
2012年 | 333篇 |
2011年 | 391篇 |
2010年 | 355篇 |
2009年 | 312篇 |
2008年 | 273篇 |
2007年 | 327篇 |
2006年 | 294篇 |
2005年 | 285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161篇 |
1998年 | 153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119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3篇 |
1969年 | 3篇 |
196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6 a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无秸秆还田(CK)、秸秆覆盖还田(FG)、秸秆翻埋还田(FM)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及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CK相比,FM处理0~40 cm土层SOC含量提高7.87%~29.54%,FG处理0~30 cm土层SOC含量增加1.91%~18.61%,30~40 cm土层SOC含量降低7.67%;FM和FG处理0~40 cm土层土壤WSOC含量分别提升13.42%~39.42%和0.28%~26.34%。(2)通过WSOC三维荧光光谱发现,各土层CK(Ex/Em=300/34、Ex/Em=300/340、Ex/Em=240/340、Ex/Em=300/340)处理WSOC荧光特征峰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色氨酸蛋白质物质荧光峰;FM(Ex/Em=340/430、Ex/Em=340/430、Ex/Em=340/435、Ex/Em=340/435)和FG(Ex/Em=270/440、Ex/Em=270/435、Ex/Em=340/435、Ex/Em=340/430)处理为类腐殖酸类物质荧光特征峰,腐殖化程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荧光区域积分表明,FM和FG处理类腐殖酸类物质(Ⅴ)和富里酸类物质(Ⅲ)的积分百分比分别较CK增加12.18%~27.39%、11.98%~30.72%和3.96%~5.73%、2.99%~5.40%。(3)土壤WSOC包含两个组分,C1(Ex/Em=340/435, 270/435)组分为类腐殖酸类物质,C2(Ex/Em=290/345, 240/345)组分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色氨酸蛋白质物质;Fmax值结果表明,0~40 cm土层的C1组分相对含量表现为FM>FG>CK,表明秸秆翻埋还田更有助于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和形成更高分子量的有机物。综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可提升SOC和土壤WSOC含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强土壤的供肥能力,翻埋还田处理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3.
A simple quantitative autoradiographic technique for the study of 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s that includes the use of a tritium-sensitive film permits saturation, kinetic, and competition studies of brain samples as small as 0.01 cubic millimeter. This technique was used to study [3H]muscimol binding in rat brain. Unilateral 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supersensi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a after production of localized lesions of the ipsilateral corpus striatum. 相似文献
104.
105.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乳酸质量浓度及菌丝形态为考察指标,对米根霉首批发酵培养基及补料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适于米根霉半连续发酵的培养基,建立了米根霉半连续发酵工艺,并进行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乳酸的稳定性试验.得到首批培养基参数为葡萄糖120 g/L,(NH_4)2SO_4 2 g/L,NaH_2PO_4 0.16 g/L,KH_2PO_4 0.14g/L,MgSO_4·7H_2O 0.2 g/L,ZnSO_4·7H_2O 0.22 g/L,CaCO_3 60g/L;补料培养基参数为葡萄糖100g/L,(NH_4)_2SO_4 2 g/L,KH_2PO_4 0.1 g/L,ZnSO_4·7H_2O 0.33 g/L,MgSO_4·7H_2O 0.15 g/L,CaCO_3 50 g/L,摇瓶重复稳定发酵30批次,罐发酵重复稳定发酵20批次,葡萄糖转化率最高达到86%. 相似文献
106.
通过不同氮水平稻田杂草野慈菇(Sagittatia trifolia)的取样测定,研究了野慈菇在开花前期、盛花期和结实期各构件的营养元素(N)生殖分配特点。结果表明:从开花前期到结实期,野慈菇各器官中的全氮含量及总氮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根茎中氮元素分配比例上升,叶中氮元素分配比例下降,生殖器官中氮元素分配比例上升;在盛花期,氮元素分配格局表现为:叶>根茎>花>生殖附属器官(花葶),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根茎中氮元素分配呈增大趋势,叶中氮元素分配呈减小趋势,氮元素生殖分配比例为:N2>N3>N1>CK;在结实期分配格局,则为:根茎>叶>果>生殖附属器官(花葶),优先将氮元素分配给营养贮藏器官--根茎,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根茎中氮元素分配呈下降趋势,叶中氮元素分配呈上升趋势,氮元素生殖分配比例为:N3>N2>CK>N1;同时,在低供氮量下(CK和N1),野慈菇以无性繁殖为主;在高供氮量下(N2和N3),野慈菇则以有性繁殖为主。 相似文献
107.
108.
天台国清寺景区马尾松枯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结果表明,天台县国清寺景区马尾松枯死的原因是,林分密度大、树种单一、松树生长衰弱、松墨天牛危害严重引起松树大量流脂导致逐渐枯死,但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危害。加强抚育管理,调整林分结构,培植阔叶树种,逐渐形成混交林,是国清寺景区风景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9.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江苏省无锡市祖代鸡场有限公司太湖鸡的保种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分析,计算了群体的杂和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研究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标记在太湖鸡保种群体的杂和度为0.504~0.858之间,平均杂和度为0.688,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24个微卫星标记在太湖鸡中多态信息含量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太湖鸡保种群的遗传分析,而且各座位杂和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为太湖鸡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太湖鸡的合理保护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