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1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林业   271篇
农学   244篇
基础科学   107篇
  390篇
综合类   635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388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2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室内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减少农田土壤风蚀。通过室内风洞实验,定量分析不同作物留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安塞黄绵土风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留茬、玉米留茬以及秸秆覆盖都可以有效的减少风蚀。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 210kg/hm2时土壤抗风蚀效率最高,达到95.9%;(2)风蚀量与风速成正相关关系,风蚀量随风速的变化均存在突然增大的转折点且30cm小麦留茬的转折点会明显滞后于30cm玉米留茬和裸土,30cm小麦留茬的抗风蚀效率要好于30cm玉米留茬;小麦秸秆覆盖量越大,抗风蚀效率越好;(3)随着高度的增加风蚀量逐渐减小,超过90%的风蚀量都集中在0~36cm高度范围内。随着风速的增大,0~10cm风蚀量所占比例会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2.
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是长江流域重点产沙区之一,研究流域输沙量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揭示其水土流失规律及人类活动水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嘉陵江北碚站月及年输沙量,分析了流域输沙量演变规律及流域内人类活动对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输沙量总体呈降低趋势,1980s—1990s年输沙量波动程度相对较大;流域年输沙量在1992年发生突变,突变年份后年径流量有所增加,年输沙量明显减少,突变年份后年输沙量波动程度加剧;年内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7—9月),占全年72%以上,总体变化呈单峰型;根据北碚站1956—2008年降雨—输沙双累积曲线,流域输沙量相对降雨量在1984年发生突变,降水和人类活动在突变年份前后对输沙量衰减的影响分别为25%和75%,人类活动的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3.
渭河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渭河为研究对象,根据渭河流域华县水文站1958--2011年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非参数统计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径流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同时采用水量平衡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华县水文站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标准正态统计变量〈-2.23),年均递减系数为0.86mm/a;2)径流量自1994年呈显著性减少趋势,据此将径流序列划分为2个阶段,即基准期1958--1994年和变化期1995—2011年;3)变化期较基准期在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径流量分别下降64.6%、41.3%和45.5%,枯水年流量下降趋势最为明显;4)华县站以上控制区内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9.0%和51.0%,气候变化对渭河径流量的影响主要是由降水量的减少引起的。  相似文献   
34.
外环流活塞泵转子型线对汽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外环流活塞泵运转状况,通过对转子型线与流速变化、汽蚀性能的内在关系的分析,阐述了转子型线对汽蚀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转子与定轴之间闭死区域面积的数学模型,并在原型线公式基础上,根据伯努利方程推导出了优化后的转子型线数学公式,通过该泵传统型线与优化型线两种转子的对比,验证了转子型线优化计算式的准确性,为提高该泵的汽蚀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以‘绿岭1号’薄皮核桃为原料,从烘烤工艺出发,在不添加抗氧化剂的前提下,对比不同烘烤温度下薄皮核桃的干燥速率和氧化程度,优化五香薄皮核桃的烘烤条件,达到缩短烘烤时间、降低氧化程度的目的。结果表明,‘绿岭1号’薄皮核桃在60~90℃梯度升温烘烤条件下,干燥时间、氧化程度均明显低于其他烘烤方式,并且产品质量良好。因此‘绿岭1号’薄皮核桃的最佳烘烤条件是60~90℃梯度升温,其次是持续80℃烘烤。  相似文献   
36.
青贮饲料收获机可完成对青贮作物的切割、切碎,抛送至饲料挂车中。为此,主要介绍了CX4Q-1A型青贮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切割器、喂入辊、切碎抛送装置、切碎刀盘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及性能参数进行了设计。本机具设计的配套动力为36.75kW以上的拖拉机,切碎长度为5~30mm。通过田间性能测试,整机的性能参数满足了设计标准,符合青贮机的国家标准。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种植农艺的差异性,对其结构工艺的改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7.
5-氨基乙酰丙酸是一种新型农药,由于其在环境中易降解,无残留,对人蓄无毒性,所以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农药而倍受关注,在农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绿色除草剂、杀虫剂等方面,还可以应用到医学、有机合成等方面。本文还对其国内、外的生物方法、化学方法合成研究现状做了分析总结,为δ-ALA在农业、医学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以后δ-ALA的合成方法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8.
针对马铃薯收秧机械在国内发展空白和往复式切割器切割马铃薯秧蔓研究较少的问题,对往复式切割器进行三维建模、显式动力学分析,并仿真得到往复式切割器在切割马铃薯秧过程中的变形结果、应力和剪切力变化折线图。结果表明:马铃薯秧的最大变形为148.98mm,最大应力为2.7706MPa,最大剪切力为1.5368 MPa,且往复式切割刀的各项指标均在合理范围之内,能够充分实现马铃薯秧苗的切割。该研究内容可为往复式切割器在马铃薯秧蔓切割问题上的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结球甘蓝耐裂球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选用6个结球甘蓝骨干自交系,配制15个杂交组合,进行耐裂球性状的配合力及其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耐裂球性状均起重要作用,且以加性效应为主,随着田间持续生长时间的延长其加性效应所占比例增加,GCA方差在总遗传方差中所占比例大,GCA/SCA值大于1,且差异达显著水平。选择耐裂球材料时,应着重一般配合力的选择,且应重视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0.
Water management and crop production for food security in China: A review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ood security is a high priority issue on the Chinese political agenda. China’s food security is challenged by several anthropogenic, sociopolitical and policy factors, including: population growth;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land use changes and water scarcity; income growth and nutritional transition; and turbulence in global energy and food markets. Sustained growth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stable relations with global food suppliers are the twin anchors of food security. Shortfalls in domestic food production can take their toll on international food markets. Turbulence in global energy markets can affect food prices and supply costs, affecting food security and poverty. Policy safeguards are needed to shield food supply against such forces. China must make unremitting policy responses to address the loss of its fertile land for true progress towards the goal of national food security, by investing in infrastructure such as irrigation, drainage, storage, transport, and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s such as tenure security and land market liberalization. The links between water and other development-related se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energy, food,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m require reckoning, as they together will determine future food security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Climate change is creating a new level of uncertainty in water governance, requiring accelerated research to avoid water-related str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