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9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475篇
林业   286篇
农学   439篇
基础科学   389篇
  651篇
综合类   1041篇
农作物   173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482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16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指出了在新能源供电系统中,三相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能,并入到公共电网中,供其他用户使用。为保证电网运行安全、稳定,对并网的电流和电压谐波含量、频率的偏差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需要满足谐波含量较低和功率因数为1。研究了并网逆变器电流跟踪控制策略及SVPWM的调制方式,在PSIM软件中进行了系统建模与仿真调试,仿真结果表明:实现了逆变器输出电流和电网电压拥有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相位,谐波含量较低和功率因数为1,证明了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2.
温度对10个白三叶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ivendel、Durana、Tribute、Tahora II、Prop、Barbzan、Haifa、Alice、Dutch White、Huia 10个白三叶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处理温度(30℃、25℃、20℃、15℃和10℃),测定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根尖长等指标,旨在揭示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Rivendel、Tahora II和Dutch White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Durana、Prop、Haifa和Alice在25℃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达最大值,而Barbzan和Huia在20℃时表现较好。Tribute在25℃时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达最大值。15℃时10个白三叶品种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较20℃时有所降低且种子发芽指数和根尖长下降显著,10℃时降幅更为显著。10℃和15℃均不利于白三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993.
稻瘟病菌与禾谷镰刀菌均是危害禾本科作物的重要病菌,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两种模式生物。为进一步探索这两种病菌的致病能力和侵染过程,对稻瘟病菌与禾谷镰刀菌在茭白上的致病能力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二者在茭白不同部位的发病过程及特点。结果显示,稻瘟病菌可侵染茭白叶片与叶鞘,但无法侵染茭白的肉质茎(茭白笋);而禾谷镰刀菌不能侵染未创伤的茭白叶片和叶鞘,但可对茭白笋造成危害。对侵染部位的显微观察发现,稻瘟病菌在茭白叶片上能形成典型的附着胞与侵染菌丝。另外,茭白能有效地区分两种病菌的致病突变体。结果表明,稻瘟病菌与禾谷镰刀菌能够侵染茭白,造成危害;同时茭白也可以作为寄主研究这两种病菌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994.
本实验运用单克隆抗体PAP法,对实验感染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旨在动态研究病毒在雏鸭体内的分布以及病毒与组织病变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3h,雏鸭心肌、肝、脾、肾、胰、腿部肌肉、大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内均出现了PAP染色的特异性棕黄色产物,除胰脏组织切片的PAP反应性在感染后168h达到最高外,上述其他组织的最高PAP反应性均在感染后24h;对同期的不同组织切片比较观察发现,肝、脾、胰外分泌腺、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腿部肌肉细胞的PAP反应性比心肌及大脑神经元细胞的PAP反应性强。由此表明,鸭肝炎病毒在感染后3h达全身化,并主要侵害肝、脾、肾、胰及腿部肌肉,继而引起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5.
13只海门山羊、年龄1-2岁,其中5只在发情周期的0(发情当天)-9、11、13、15、17、19、20天,每天08:00-09:00颈静脉导管采血1次。所得血浆置-20℃冰箱保存。另8只羊在采集血样的同时,于发情后2、3、4、5、6、7天,取出子宫置液氮中保存。分别用放射免疫法、H~317β-雌二醇和H~3孕酮交换法测定血浆、子宫内膜胞浆、胞核内17β-雌二醇(E_2)和孕酮(P)及其受体(E_2R、PR)水平。结果表明,发情前1天外周血浆E_2水平最高,为27.0941±3.9328pg/ml。发情当天为18.8265±1.3710pg/ml。发情后期波动在17-19pg/ml之间。黄体中期(5-13天)较低,平均16pg/ml左右。而血浆P水平则发情当天最低,为0.5289±0.0802ng/ml。发情后的整个黄体期不断升高,峰值出现在发情后的第17天,为6.0406±1.3516ng/ml。17天后急骤下降(p<0.001)。发情后2-3天。胞浆E_2和E_2R分别由2.8441上升到3.3646pg/mg蛋白和83.7005上升到259.9745pg/mg蛋白;P和PR水平,分别由0.0892ng/mg蛋白上升到0.2416ng/mg蛋白和168.8552上升到220.6367±39.3077ng/mg蛋白。3天后,虽血浆E_2水平上升,但胞质、胞核E_2及其受体水平下降,胞质PR水平亦下降,而胞核PR水平不断上升。胞质P水平起初下降,5天后与核PR水平同步上升(r=0.9444,p<0.05)。  相似文献   
996.
 带有改造后的B.t.aizawai7-29杀虫基因的质粒pGWFT18、pGW FA11和pGHtA#-2转入E.coliJM103中,表达后,经生物定性杀虫试验,3′端和5′端全改造的杀虫基因比只改造3′端的杀虫基因具有更好的杀幼虫活性。而且在tac启动子启动下杀虫活性更强。本文首次报道改造后的杀虫基因产物对5龄菜青虫成蛹后羽化的成蝶具有较高的后致死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烟酸诺氟沙星对鸡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酸诺氟沙星(Norfioxacinnicotinate)对AA鸡的急性毒性研究:用5周龄健康AA鸡70只,随机分为7组,剂量范围0~8000mg·kg-1,等容量经嗉襄接毒。结果表明:烟酸诺氟沙星对鸡急性经口LD50为3458mg·kg-1,属低毒级药物。鸡急性中毒症状主要为流涎、腹泻及神经症状。主要病理学变化为脑膜充血、水肿,食道、嗉囊及十二指肠粘膜坏死和炎症,心、肝、肾等脏器实质细胞变性及坏死。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采用脾脏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两种生活于近海沿岸的(鱼叚)虎鱼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纹缟(鱼叚)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 phalus)2n=44,NF=76,有10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6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竿(鱼叚)虎鱼(Luciogobius guttatusGill)2n=44,NF=72,有7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  相似文献   
999.
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饥饿致死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观测了全长6.6~177.6 mm的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的饥饿致死时间及饥饿死亡时皮肤和肠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变化。在水温18.0~23.0℃时,这几种鱼苗50%饥饿致死时间为7.3~12.0d,耐饥饿力由强至弱依次为:鲤(10.4~12.0d)>鳙(9.6 d)>草鱼(8.8 d)>鲢(7.3d)。夏花至春片鱼种的50%饥饿致死时间为15~271d。水温与鱼的饥饿致死时间呈负相关。饥饿致死的鲤苗皮肤破裂,指纹状细胞界限不清,排列散乱,粘液细胞小,神经丘萎缩;鲢、鳙鱼苗肠粘膜细胞核和细胞器或肿胀或萎缩或溃解。  相似文献   
1000.
非饱和土双应力变量广义土水特征曲线理论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方程是非饱和土力学中最重要的土性表征手段之一。该文评价当前经典的SWCC方程,指出其未具有包容复杂因素的能力,具有灵活性的优点但却同时具有对试验数据量依赖性高的缺点,不能处理多孔隙尺度集群土体固-液-气共同运动及作用的水力-力学耦合效应问题。建立双应力变量广义SWCC概念图示并定义相对体积含水比,基于Fredlund双应力变量理论及van Genuchten土-水表征方程,构建考虑土体变形及多孔隙分布形态的双应力状态变量的广义SWCC方程。相较于2个参数的Brooks等的方程、3个参数的van Genuchten方程以及4个参数的Fredlund等的方程,广义SWCC方程仅3个参数,其中2个参数在双对数坐标系的"相对体积含水比-吸力"平面中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到,仅1个参数需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该模型可利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至少3个土水试验数据点,绘制出1条具有适宜精度的单峰SWCC;方程考虑了多峰孔隙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及土体变形因素,实现了从应力历史推广到应力状态的广义情况,为定量描述不同孔隙结构土体双应力状态下的持水特性、渗透特性和强度特性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