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32篇
  免费   2189篇
  国内免费   5336篇
林业   5915篇
农学   8064篇
基础科学   4590篇
  8186篇
综合类   13970篇
农作物   2484篇
水产渔业   1822篇
畜牧兽医   6511篇
园艺   1501篇
植物保护   3314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1270篇
  2021年   1976篇
  2020年   1715篇
  2019年   1791篇
  2018年   1228篇
  2017年   1658篇
  2016年   1658篇
  2015年   2264篇
  2014年   2077篇
  2013年   2563篇
  2012年   3004篇
  2011年   3287篇
  2010年   3078篇
  2009年   2881篇
  2008年   2672篇
  2007年   2679篇
  2006年   2616篇
  2005年   2597篇
  2004年   1157篇
  2003年   963篇
  2002年   788篇
  2001年   822篇
  2000年   1004篇
  1999年   1337篇
  1998年   1192篇
  1997年   1008篇
  1996年   939篇
  1995年   867篇
  1994年   865篇
  1993年   770篇
  1992年   710篇
  1991年   582篇
  1990年   484篇
  1989年   390篇
  1988年   260篇
  1987年   187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主栽葡萄品种‘红地球’、‘巨峰’及‘赤霞珠’上的12份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病原菌对感病葡萄品种‘奥迪亚无核’叶片的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病原菌致病性较强,明显大于‘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致病力;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菌孢子囊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赤霞珠’来源的病原菌孢子囊明显大于‘巨峰’及‘红地球’来源的霜霉病菌孢子囊。上述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寄主的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82.
 分别用不同温度、湿度、pH、光照对柑桔炭疽菌的不同分离系作单因子和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次生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3~27℃,最适pH值为6~7,在相对湿度为100%时产孢率最高,需要一定的营养。光对次生分生孢子形成的作用受温度影响,当温度在25℃以上产孢率最高的是黑光与黑暗交替和黑光的处理;温度在25℃以下时产孢率最高的是连续24小时的荧光处理。次生分生孢子形成必需要光。复因子试验的结果表明主效因素为温度,产孢率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全黑暗-015-查彼培养液-pH8-水-25~29℃及先昼后夜-011-1%蛋白胨液-pH6-水-20~23℃。  相似文献   
83.
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桃树病毒病33 种,其中已分离和鉴定的病原病毒15 种;类病毒3 种;植原体病害4 种。分别概述了这些病害的种类、分布、症状、检测、传播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4.
不同倍性西瓜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西瓜倍性的增加,叶片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增大,叶片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和表皮细胞的数目减少,细胞的大小与西瓜倍性呈正相关,单位面积上的细胞数目与西瓜倍性呈负相关。通过FDA荧光记数法观察,4x、3x和2x的叶片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分别为19.9±3.4,15.9±2.2,11.5±1.5,其比例约为4∶3∶2,与西瓜的倍性一致。根据此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对西瓜倍性进行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85.
通过测定垂序商陆与胜红蓟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后的降香黄檀炭疽病菌内丙二醛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4种酶活性,来初步判断垂序商陆与胜红蓟提取物对炭疽病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炭疽病病原菌膜系统,垂序商陆处理组丙二醛含量在56h后显著提高,胜红蓟处理组则缓慢增加,略高于对照组;垂序商陆处理组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先增加,32h后急剧降低,胜红蓟处理组蛋白质含量从初期开始就少于对照组;两种提取物都能影响菌体的保护性酶活性,两处理组SOD活力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两组SDH、LDH活力都小于对照组,而垂序商陆处理组SDH、LDH活力小于胜红蓟处理组。初步说明两种植物提取物可通过影响病原菌的代谢系统和生理过程来发挥其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6.
为了探索不同酶系组成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建立该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系统,采用酶系混合物裂解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采用PEG介导方法进行原生质遗传转化,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ting技术对转化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溶壁酶+1%蜗牛酶+1%纤维素酶混合酶系为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酶系,可以产生原生质体6.78×106 cfu/mL。用PEG介导方法转化共获得16个稳定的转化子,从中随机挑取5个转化子发现质粒pV2已被成功整合到基因组中。本研究获得了制备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的最佳酶系,建立了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为开展该菌致病相关基因克隆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7.
薰衣草油与肉桂油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和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在室内条件下薰衣草油、肉桂油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生物活性,采用喷雾、熏蒸法测定了薰衣草油和肉桂油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产卵抑制活性和熏蒸活性,并分析了2种精油的亚致死剂量对雌成螨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肉桂油相比,薰衣草油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较强,经浓度为1%的薰衣草油喷雾处理后,雌成螨、若螨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64.07%和52.22%,LC_(50)分别为0.41%和0.89%;浓度为2%的薰衣草油对雌成螨产卵的抑制作用最强;与肉桂油相比,薰衣草油的熏蒸活性也较强,熏蒸雌成螨6、12和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70.37%、85.19%和95.19%,LD_(50)分别为0.94、0.59和0.39μL;随精油剂量增加雌成螨运动轨迹紊乱,触壁反射活动减少,移动范围明显减小,而移动频率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与肉桂油相比,在朱砂叶螨的生物防治中薰衣草油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室内贴牌水培法及整株法,快速鉴定并验证了2013年采自湖南省不同地区稻田的50个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贴牌水培法所用的二氯喹啉酸甄别剂量为80mg/L;稗草死亡率越低,其抗性倍数(resistance factor,RF)越高,其中死亡率为0时,整株法测定的RF值高达896.07~1 209.38;贴牌水培法测定的稗草样本对二氯喹啉酸的ED50远低于整株法,但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趋势高度吻合。笔者认为以贴牌水培法测定的死亡率小于40%的稗草样本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风险较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9.
刘平  尚素琴  张新虎 《植物保护》2014,40(5):181-184
为使化学防治和保护利用捕食螨的生物防治措施相协调, 实现以螨治螨, 采用叶片残毒法分别测定了甘肃省保护地常用的9种杀螨剂对巴氏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的LC50, 计算出各药剂的益害生物毒性选择指数(TSR)。供试药剂的毒性选择指数大小依次为:毒死蜱>螺螨酯>哒螨灵>炔螨特>唑螨酯>阿维菌素>三唑锡>甲氰菊酯>噻螨酮。其中, 毒死蜱和螺螨酯的毒性选择指数分别为10.864 1和9.361 3, 对巴氏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均有较高的正向选择性, 毒死蜱和螺螨酯可优先用于生产中害虫(螨)的防治,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捕食螨, 实现对害虫(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90.
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0-2011年对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定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北京地区全年只发生1代,夏季滞育,卵孵化高峰为4月初;2龄幼虫侵染高峰为4月上旬,3龄幼虫发育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初,4龄幼虫发育高峰为5月上旬,白雌虫发育高峰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10月份播种后部分2龄幼虫就可以发生侵染并且冬前发育至3龄幼虫.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禾谷孢囊线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