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82篇 |
免费 | 2000篇 |
国内免费 | 379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575篇 |
农学 | 4029篇 |
基础科学 | 2866篇 |
4983篇 | |
综合类 | 15846篇 |
农作物 | 2463篇 |
水产渔业 | 1797篇 |
畜牧兽医 | 5476篇 |
园艺 | 1971篇 |
植物保护 | 2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1篇 |
2023年 | 624篇 |
2022年 | 1504篇 |
2021年 | 1729篇 |
2020年 | 1616篇 |
2019年 | 1607篇 |
2018年 | 1090篇 |
2017年 | 1856篇 |
2016年 | 1385篇 |
2015年 | 2013篇 |
2014年 | 2041篇 |
2013年 | 2341篇 |
2012年 | 3170篇 |
2011年 | 3511篇 |
2010年 | 3135篇 |
2009年 | 2739篇 |
2008年 | 2674篇 |
2007年 | 2421篇 |
2006年 | 1917篇 |
2005年 | 1460篇 |
2004年 | 845篇 |
2003年 | 690篇 |
2002年 | 756篇 |
2001年 | 706篇 |
2000年 | 613篇 |
1999年 | 474篇 |
1998年 | 340篇 |
1997年 | 268篇 |
1996年 | 227篇 |
1995年 | 212篇 |
1994年 | 188篇 |
1993年 | 179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125篇 |
1990年 | 122篇 |
1989年 | 112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79年 | 5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190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细环病毒(TTV)目前在全世界的猪群中广泛存在。为了调查其在广东省猪群流行情况,我们运用PCR方法对广东省不同地方猪场和散养户送检的445份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TTV总的阳性率为68.1%(303/445),其中TTV1阳性率为43.1%(192/445),TTV2阳性率为24.9%(111/445)。TTV1的阳性率高于TTV2的阳性率,且猪场送检样品阳性率高于散养户。TTV1和TTV2存在混合感染,猪场样品混合阳性率为23.1%(88/381),散养户样品混合阳性率为1.6%(1/64)。几份阳性样品测序和进化分析显示,它们分别属于TTV1和TTV2。调查结果表明TTV在广东猪群中已经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43.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雷公山地区的25个村寨、69位猎人自1989~1993年4年来的雉类猎捕状况作了调查统计,面积473km2。结果表明:4年来雉类猎捕方法有8种,猎捕量计732只,年平均183只,平均狩猎强度为3.95只/(人·a),均逐年下降,这对该地区雉类资源的现状和今后的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5.
46.
紫花苜蓿多叶型与三叶型品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国外2种多叶型苜蓿及国内外5种三叶型苜蓿幼苗的5种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将酶谱数量化,应用SPSS统计软件求出各品种间的遗传一致度及欧氏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测定的5种同工酶中过氧化物酶(PER)、酯酶(EST)、淀粉酶(AMY)具有多态性,综合此3种酶酶谱可以鉴定供试的7个品种;2)2个多叶型品种具有一共同特征酶带PER-4,国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国外品种;3)品种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826~0.952,欧氏遗传距离为0.500~1.118,多叶型品种间遗传一致度为0.904,欧氏遗传距离为0.500;4)等级聚类分析结果为,以欧氏遗传距离0.400为分界,供试品种分为3类,2个多叶型品种为一类,其余的5种三叶型品种分为另两类. 相似文献
47.
48.
为研究肉牛对不同玉米秸杆产品的利用情况,选18月龄西门塔尔牛与当地黄牛的F136头,分别用铡碎、揉碎、揉碎压捆、制粒、压块和挤压成棒状的六种玉米秸秆饲料进行了肉牛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结果秸秆采食量以后三种加工处理的秸秆为最高,铡碎为最低,揉碎和揉碎压捆居中;日粮表现消化率以秸秆颗粒型日粮最低,其他几种秸秆型日粮差异不大;肉牛增重以应用秸秆饲料块和秸秆饲料棒的肉牛增重效果最好,铡碎秸秆最差,揉碎和揉碎压捆居中.除铡碎型外,其他几种玉米秸杆饲料用于育肥牛均可取得较好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49.
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广西成为全国野生动物贸易的集散地之一。为了解广西野生动物的走私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作者统计了广西2007~2008年已破获的非法利用和走私野生动物案件涉及的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2007和2008年分别查获案件54起和61起。野生动物走私和非法案件中涉及种类共有71种,隶属15目33科,其中两栖类2种,占所有种数的2.8%;爬行类27种(蜥蜴类8种、龟鳖类5种、鳄类1种、蛇类13种),占38.0%;鸟类25种,占35.2%;哺乳类17种,占23.9%。2007和2008年查获的非法利用和走私野生动物分别是56种和32种,非法利用或走私的种类主要是珍稀濒危的种类,数量大,种类多。广西的野生动物走私和非法利用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