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24篇
  免费   1106篇
  国内免费   1516篇
林业   1582篇
农学   1080篇
基础科学   734篇
  1660篇
综合类   9680篇
农作物   1306篇
水产渔业   856篇
畜牧兽医   2712篇
园艺   1424篇
植物保护   812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838篇
  2021年   813篇
  2020年   855篇
  2019年   816篇
  2018年   563篇
  2017年   943篇
  2016年   618篇
  2015年   981篇
  2014年   1030篇
  2013年   1188篇
  2012年   1657篇
  2011年   1611篇
  2010年   1488篇
  2009年   1401篇
  2008年   1371篇
  2007年   1285篇
  2006年   1070篇
  2005年   864篇
  2004年   527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氮沉降急剧升高,将会影响高寒草原植物养分循环。为了研究氮沉降对高寒草原植物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依托2009年在新疆天山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设置的长期氮沉降研究平台,于2017年7月和10月采集溚草(Koeleria cristat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天山赖草(Leymus tianschanicus)3种植物的成熟叶和老叶,分析3种植物叶片N、P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 3种植物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在成熟叶和老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成熟叶和老叶的N、P含量分别为12.78 mg·g-1、0.88 mg·g-1和6.88 mg·g-1、0.46 mg·g-1mg·g-1。3种植物成熟叶和老叶的N元素含量均为:二裂委陵菜>天山赖草>溚草,P元素含量同N元素含量趋势一致;② 氮添加增加了成熟叶和老叶N浓度,分别达12%和48%;成熟叶与老叶P浓度对氮添加的响应规律不一致,成熟叶P浓度对氮添加的响应与物种有关,而老叶P浓度呈一致的下降趋势;氮添加对成熟叶和老叶N∶P的比值影响亦不同,其中相对于成熟叶,老叶的N∶P呈显著增加趋势。③ 植物叶片的N元素、P元素和N∶P比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N元素和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生长旺盛期和枯黄期,溚草和天山赖草的N与P元素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而二裂委陵菜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在生长旺盛期二裂委陵菜叶片N与P元素呈显著的正相关、枯黄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表明长期氮的添加显著影响了3种植物叶片的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不同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未来氮沉降升高将会影响天山山地草原的植物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112.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引发了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快速准确的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和现状,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技术分别反演出绿度因子、湿度因子、干度因子和热度因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利用相关性分析,分析MRSEI的代表性,建立基于MRSEI的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对锡林郭勒草原近26 a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MRSEI可集中4种生态因子信息,能够准确的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锡林郭勒草原从1991—2017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先好转后恶化的趋势; 1991年研究区上游的生态环境质量优于下游,生态环境质量东部优于西部; 2004年,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差异较1991年变化较大,上游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但下游明显降低;至2017年,整个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降低,仅在锡林河上游两岸与流域的南部和东南部保持良和优良。  相似文献   
113.
随着武汉周边地区城镇化、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工业化水平日渐提高,武汉周边地区农村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对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4.
梅花不同品种幼树期及开花物候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沙地区,对65个梅花品种的幼树期及开花物候期进行了观察记载。梅花不同品种其幼树期不同,丰后、美人梅、小骨里红等品种的幼树期短,嫁接当年就能开花。三轮玉蝶、桃红朱砂、南京红等品种嫁接后3~4 a才可开花。不同品种开花时期及花期长短也不同。早花品种的最佳观赏期最长为25 d,最短为18 d。中花品种的最佳观赏期最长为24 d,最短为8 d。晚花品种的最佳观赏期最长为10 d,最短为7 d。  相似文献   
115.
为探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罗非鱼(Oreochromis spp)的致病途径。采用腹腔注射、灌胃和浸泡三种方式对吉富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HN016菌株)胁迫感染,利用平板活菌计数法统计三种方式感染后病原菌在体内组织的分布。注射和灌胃两种方式感染后均出现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发病症状,其中注射组在感染24 h后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为92.5%;灌胃组感染48 h后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为90%;而浸泡组,感染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也没有出现死鱼。注射组和灌胃组在感染后2 h,其脾脏、肝脏、前肾、胃、腮、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原菌,5 h后在脑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原菌,8 h后各组织分离出的病原菌数达到峰值;而浸泡组在感染8 h后才从各组织中分离出病原菌,且它们的数量均低于同时期的注射组和灌胃组。注射和灌胃两种方式可使吉富罗非鱼快速感染无乳链球菌而发病,而浸泡方式感染后病原菌虽可以侵入机体,但不表现出症状。由此,我们推测在自然条件下养殖的罗非鱼是通过口腔采食携带无乳,链球菌的食物而被感染。  相似文献   
116.
比较研究了卯形鲳够(Trachinotus ovatus)成鱼和幼鱼阶段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结果表明:1)成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前肠〉中肠〉幽门盲囊〉后肠〉肝;淀粉酶活性为前肠〉后肠〉幽门盲囊〉中肠〉肝〉胃;脂肪酶活性为前肠〉中肠〉后肠〉幽门盲囊〉肝〉胃。2)幼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肠〉幽门盲囊〉肝;淀粉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脂肪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3)成鱼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均小于幼鱼,成鱼胃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活性与幼鱼的差异显著;幼鱼胃脂肪酶活性大于成鱼,但其他器官的活性均小于成鱼。卵形鲳鳕幼鱼不同消化器官中的3种消化酶活性大小顺序与成鱼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17.
研究了鳄鱼血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特性和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的抑制活性。利用木瓜蛋白酶酶解鳄鱼血浆蛋白和血球蛋白,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酶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和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其ACE的抑制率。结果显示:鳄鱼血浆和血球蛋白酶解产物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差异性不显著( P>0.05);在0~5 mg/mL的浓度范围内,血球蛋白酶解产物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大于血浆蛋白酶解产物,且在浓度为1 mg/mL时,两者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差异性极显著( P<0.01);血浆蛋白酶解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在0~5 mg/m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血球蛋白酶解产物在蛋白浓度为4 mg/mL处达到最大清除率,之后下降;在0~20 mg/mL的浓度范围内,两种酶解产物的还原力随着蛋白浓度的提高显著升高,但两者还原力的差异性不显著( P>0.05);鳄鱼血浆和血球蛋白酶解产物对ACE具有良好的抑制力,其最大抑制率可分别达到75.56%和86.42%。研究表明,鳄鱼血蛋白酶解产物在体外具有抗氧化和抑制ACE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8.
中国海洋经济前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洋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加强海洋经济的预测研究将有利于认识海洋经济发展规律、确定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和实现海洋开发战略目标。文章主要运用趋势外推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构建海洋经济预测模型,利用历史统计数据,预测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9.
本文研究辽河水系洛氏Phoxinus lagowskii lagowskii仔、稚鱼形态发育和早期生长。结果表明:在18.8~27.2℃下,洛氏初孵仔鱼全长为(4.46±0.43)mm,4日龄的仔鱼鳔一室,5日龄时开始摄食,6日龄卵黄囊完全吸收,13日龄时鳔二室,32日龄时各鳍发育完成;36日龄时开始出现鳞片;58日龄时除头部外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根据卵黄囊、运动器官和鳞片的变化,洛氏早期发育可分为卵黄囊期(孵出0~5d)、后期仔鱼(6~35d)和稚鱼期(36~58d)。曲线拟合表明,卵黄囊体积(V)和全长(LT)与日龄(d)均呈二次多项式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V=0.0063d2-0.0870d+0.2863(R2=0.8167),LT=0.0083d2+0.2351d+4.8759(R2=0.9544);体质量(W)与日龄(d)呈指数函数关系:W=0.0006e0.1317d(R2=0.9719)。  相似文献   
120.
为了探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中国鲿科(Bagridae)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以及系统发育中的适用性,本研究对4属11种鲿科鱼类进行PCR扩增,获得4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同时从Gen Bank筛选获得8种鲿科鱼类的12条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19种鲿科鱼类的COI基因序列特征显示:长度为674 bp的COI序列片段平均碱基组成为24.82%A,30.44%T,27.10%C和17.64%G,碱基组成呈现明显的AT偏倚性(55.26%),具有硬骨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的碱基组成的典型特征。核苷酸位点中有变异位点226个,简约信息位点195个,单一信息位点31个,转换颠换比为3.35。19种鲿科鱼类的种内、种间和属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41、0.1136和0.1268,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种内遗传距离的27.7倍。在本研究中,鲿科鱼类所有的物种均形成单系,在物种鉴别上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然而鲿科的4个属中只有鱯属形成单系,黄颡鱼属、属和拟鲿属均未形成单系,其进化地位需要进一步研究。线粒体COI基因作为条形码可有效对鲿科鱼类进行物种鉴定,也为鲿科的系统发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