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57篇
  免费   1497篇
  国内免费   2219篇
林业   2069篇
农学   1217篇
基础科学   1059篇
  2363篇
综合类   11923篇
农作物   1976篇
水产渔业   1049篇
畜牧兽医   3746篇
园艺   1652篇
植物保护   1119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42篇
  2022年   948篇
  2021年   1006篇
  2020年   939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634篇
  2017年   1021篇
  2016年   709篇
  2015年   1122篇
  2014年   1141篇
  2013年   1343篇
  2012年   2042篇
  2011年   2093篇
  2010年   2092篇
  2009年   1851篇
  2008年   1901篇
  2007年   1758篇
  2006年   1578篇
  2005年   1271篇
  2004年   791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568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484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对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化植物的种类、生活习性及观赏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校园绿化植物共有30科78种,其中蔷薇科植物最多,有15种,种数在2~10种的有10个科,种数是1种的有19个科;绿化植物中乔木41种,占总数的52.6%,灌木18种,占总数的23.1%,草本17种,占总数的21.8%,藤本2种,占总数的2.6%.调查和分析结果为校园植物绿化工作和植物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2.
秸杆栽培食用菌拮抗菌株的鉴定及混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洋泥样和食用菌发酵料中分离出了32个菌株,从中筛选出了既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又具有对青霉(Penicillium spp)、木霉(Trichoderma spp.)、根霉(Rhizopus)、曲霉(Aspergillus spp)、毛霉(Mucro)较强拮抗能力的W-4、W-10、N-14三个菌株。经鉴定W-4、W-10分别属于放线菌中黄色节杆菌(Arthrobacter flavescens)和石灰壤诺卡氏菌(Nocardia calcarea),N-14属于细菌中的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ctis)。通过正交试验对上述3个菌株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在温度35℃、时间36h、pH7.5、装液量60ml/250ml时为最适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3个菌株混合发酵液纤维素酶活力仍然很高。同时混合发酵液对青霉、曲霉、毛霉、木霉、根霉的拮抗能力分别为单菌株发酵液的1.79倍、1.36倍、1.29倍、1.04倍、1.07倍。  相似文献   
163.
花生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及我国南方花生高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提高单产来增加总产是确保花生持续供应的根本途径.介绍了全球和我国花生的单产水平状况、高产纪录及产量潜力,并从高产花生的形态建成和生理生化特性、获得高产的自然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花生高产研究的进展,分析了造成我国南、北方花生单产差异的原因,阐述了我国南方花生进一步高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4.
将大豆中已克隆的一个新的SKIP基因(GmGBP1)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其进行IPTG诱导.结果表明:在IPTG浓度为0.1 mmol·L-1,诱导时间为8h,诱导温度为37℃时,重组蛋白得到表达,分子量大约为95 kDa,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8 mol·L-1尿素对其进行溶解后经GST柱纯化,得到较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5.
配制南极磷虾粉替代饲料中鱼粉比例分别为0%、10%、20%、30%的4组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200 d后,分析南极磷虾粉替代部分鱼粉对网箱养殖俄罗斯鲟生长和鱼体组织氟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比例的升高,俄罗斯鲟的末重、增重、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先上升后下降,饲料系数先降低后升高,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试验组(P0.05);(2)实验结束时,俄罗斯鲟肌肉、肝脏和鱼鳔的氟浓度低于检测限,但鳃、皮、脊骨和背骨呈现剂量浓度效应,各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在俄罗斯鲟饲料中加入10%比例的南极磷虾粉时获得最佳生长效果和较低的组织氟累积。  相似文献   
166.
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46A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韩国辣椒品种探将F_2中的不育株为母本,以优良红色素辣椒自交系为父本,进行3×3双列测交,通过日光温室加代选育和网室正茬选育相结合,育成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46A。不育系46A株形半直立,始花节位10~11节;花冠白色,花药干瘪,柱头浅绿色;保持系果实羊角形,果面光滑,红熟果深红色,果长17.0 cm,果径1.5 cm,单果重12.0 g,辣味中。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田间抗病性高于对照品种美国红。利用46A选配的杂交组合8AF_1、3AF_1、5AF_1、1AF_1、6AF_1具有较强的产量优势,较对照品种美国红(CK1)和探将(CK2)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7.
鸭梨幼龄和成树叶片中营养元素周年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a生、10a生鸭梨树为试材,测定比较了鸭梨幼龄树和成龄树叶片10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以揭示幼龄树与成龄树营养需求和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幼龄和成龄鸭梨树10种营养元素周年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N、P、K、Cu元素展叶时含量最高,以后随叶龄增加而逐渐降低,Zn、B元素含量先降低,以后逐渐增加,到6月中旬以后维持一定含量,Mn、Fe、Mg、Ca元素含量则随叶龄增加而逐渐增高,落叶时含量达到最高,其中Ca元素含量增加较迅速。成龄鸭梨树叶片中K、Mg元素含量高于幼龄树,P、Ca、Fe、Cu、Zn、B元素含量低于幼龄树,在6月份之前成龄树叶片中N、Mn元素含量高于幼龄树,之后幼龄树叶片高于成龄树。  相似文献   
168.
通过对国内外移动学习现状进行研究,将移动终端设备技术与移动学习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学习平台的总体框架,并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分析,探讨平台实现所涉及的环境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9.
神经相关肽受体(RFamide-related peptide receptor,NPFFR1)是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的主要亲和受体,它在调控动物繁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NPFFR1对鹅卵巢卵泡发育的作用,本研究以42周龄健康产蛋四川白鹅为试验材料(n=9),利用RT-qPCR法检测NPFFR1基因在等级前和等级卵泡颗粒细胞中的mRNA表达规律;在颗粒细胞中过表达NPFFR1基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颗粒细胞上清液(n=9)中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4)和抗缪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的浓度变化,剩余贴壁细胞作一步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转录组测序方法筛选大黄卵泡(8~10 mm)颗粒细胞过表达NPFFR1前后表达差异显著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F1等级外,其余等级卵泡颗粒细胞NPFFR1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等级前卵泡(P<0.01);过表达NPFFR1后,等级颗粒细胞上清液中的E2和等级前颗粒细胞上清液AMH的含量显著(P<0.05)降低,但孕酮P4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转录组测序共筛选到267个差异表达基因(119个下调,148个上调),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节律过程、繁殖进程等生物学过程中;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基因AMH显著下调表达(P<0.05),Clock(clock circadian regulator)、FOS(proto-oncogene,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subunit)、Per(period circadian regulator)和ANTXR2(cell adhesion molecule 2)分别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上调表达。上述试验结果提示,NPFFR1可从激素、细胞凋亡和生物节律等多个环节影响卵泡颗粒细胞,参与调控卵泡的时序等级发育。  相似文献   
170.
旨在克隆获得牦牛StAR基因编码序列(CD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mRNA组织表达特性。本研究以屠宰场采集的成年母牦牛心、肝、脾、肺、肾、卵巢、输卵管、子宫组织(n=5),不同年龄(胎牛、1岁、2岁)牦牛的卵巢(n=3),不同发情周期(卵泡期、黄体期)的牦牛卵巢(n=3),黄体期黄牛的卵巢(n=3)及实验室冻存的牦牛颗粒细胞为研究材料。以牦牛黄体期卵巢cDNA为模板,用逆转录PCR克隆StAR基因,并使用MEGA7.0和ExPASy-ProtParam等软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牦牛StAR基因组织表达特性。结果发现,StAR基因CDS区长858 bp,编码285个氨基酸,StAR蛋白总体带正电荷,属于碱性亲水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 StAR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符合物种进化规律。牦牛StAR基因在卵巢表达水平最高(P<0.01),且2岁时卵巢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胎牛和1岁龄(P<0.01),黄体期卵巢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黄体期黄牛卵巢中StAR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在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中StAR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在培养24 h时达到高峰(P<0.01),随后显著降低。综上所述,StAR基因序列较为保守,在牦牛卵巢组织中表达最高,且表达水平随年龄与卵巢周期而变化,提示StAR基因可能参与牦牛卵巢及黄体功能相关的繁殖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