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96篇
  免费   3591篇
  国内免费   5691篇
林业   5446篇
农学   5045篇
基础科学   3830篇
  7067篇
综合类   26769篇
农作物   4266篇
水产渔业   2687篇
畜牧兽医   8835篇
园艺   3490篇
植物保护   3243篇
  2024年   309篇
  2023年   976篇
  2022年   2300篇
  2021年   2574篇
  2020年   2390篇
  2019年   2376篇
  2018年   1622篇
  2017年   2750篇
  2016年   2012篇
  2015年   3024篇
  2014年   3048篇
  2013年   3544篇
  2012年   5041篇
  2011年   5414篇
  2010年   5075篇
  2009年   4446篇
  2008年   4426篇
  2007年   4062篇
  2006年   3400篇
  2005年   2669篇
  2004年   1611篇
  2003年   1200篇
  2002年   1281篇
  2001年   1185篇
  2000年   1077篇
  1999年   627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0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用现代工业理念发展皖北果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卖果难”成了皖北果区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如何依托果业兴办工业,着眼工业调整果业,拉大加宽产业链,提高果品附加值,带动果农增产增收。为此,必须以调整结构为核心,注重产业化经营的拉动,突出龙头企业扶持、基地建设和市场体系的培育为重点,树立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果业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2.
吕祥熙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1):79-80,89
通过分析信用缺失对社会的危害性,阐述了诚信就是生产力的观点,并就如何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3.
四川的云南松地径胸径相关关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四川的云南松树干在部三个不同部位直径(地表直径d0.00、0.05m高处直径d0.05、0.1Om高处直径d0.10)与胸径(d1.3)的相关关系,利用其编制了四川云南松地径一元材积表,并对其在四川云南松林区进行盗伐木、滥砍乱伐木材积估计和监测森林资源消耗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四川云南松地径与胸径最佳关系模型为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9217~0.999380,剩余平方和Q=179.3391~226.4480,且d0.10与d1.3相关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134.
基于ASP.NET的造林专家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ASP NET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采用知识库和专家系统原理构建造林专家系统。利用该系统辅助解决造林体系中的非结构化问题,为其规划设计的论证决策提供有力工具及手段。  相似文献   
135.
苍梧县公益林经营管理现状与可持续经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广西苍梧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树种结构欠合理、权益关系不清、经营者的意愿未得到尊重、相关法规不完善等,对该县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6.
栎粉舟蛾Femtoma ocypete(Bremer)是柞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此虫在辽宁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7月中旬开始羽化,持续到8月中旬。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7月下旬到8月下旬均有幼虫孵出。幼虫经6个龄期,于9月中、下旬入土化蛹。防治方法:8月中旬往柞树上喷洒0.025%浓度的“杀虫灵”农药,能杀死各龄幼虫,防治效果为90%左右,七天后养蚕无害。  相似文献   
137.
灌溉水源是北方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能否有效开发的关键。当前,中国正在推动国家水网工程规划建设,为北方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该研究考虑北方地区已建、在建及规划的供水工程,基于自然适宜、利用高效、发展稳定三方面评价准则,结合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方法,开展了雨养情景和供水灌溉情景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结果表明:雨养农业情景下,北方地区勉强适宜(Ⅱ级)、中度(Ⅲ级)和高度(Ⅳ级)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别为2.9万、1.0万和0.6万km2。灌溉农业情景下,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明显增加,勉强适宜(Ⅱ级)、中度(Ⅲ级)和高度(Ⅳ级)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将分别达到5.4万、7.6万和6.5万km2,主要集中于新疆、内蒙古和甘肃3省(自治区)。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及国家水网工程效益发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8.
为明确温度和外源砷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江苏地区常见的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砷[0(As0)、0.5(As0.5) 和1 mg?L-1(As1)]和模拟不同温度[白天/夜晚分别为30 ℃/25 ℃(T0)和35 ℃/30 ℃(T1)],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发芽和苗期培养试验,并分析了8个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砷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外源砷对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13.69%~43.34%和28.14%~52.88%。 而温度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与水稻品种有关。在T1处理下,盐两优1618的发芽率、芽长和活力指数均优于其他品种。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显著降低了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P<0.05)。与T0As0相比,T1As1使水稻芽长显著降低5.66%~43.34%。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显著受到温度和外源砷的单一因素的影响。与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水稻根系活力降低3.01%~58.21%。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抑制了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其中T1As1使水稻根系活力显著降低53.80%~89.01%。不同品种水稻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在相同温度或外源砷处理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盐两优888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水稻茎叶砷含量在外源砷处理下显著增加,在增温处理下却降低。与单一的砷处理相比,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降低了水稻茎叶的砷含量。综上可知,温度和外源砷影响水稻的生长及砷吸收,但水稻生长状况具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其中盐两优888和盐两优1618在增温和外源砷共存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和生长状况优于其他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9.
1976—1977年河北晋县贺家寨大队小麦春季灰飞虱的传带病毒率为31—52%,不同地块同代灰飞虱的带毒率异差较大:而秋苗期则为12—35.4%,其中不同地块上同代(四代成虫)灰飞虱的带毒率的差异从33.3%至35.4%则不太大。灰飞虱的有效传毒指数(即虫口数×自然带毒率)同田间小麦发病率的相关性是非常显著的,其r=0.9769。1975—1976两年调查及计算分析结果,其直线回归公式如y=4.12x-2.577。在有效传毒指数0.7—20.9之间用于予测发病率有效。人工分期侵染试验证明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侵愈早,病情愈重,其中死株率也愈大。秋季侵染的死株率达95.6%,病指为99.6;夏季侵染的死株率为0,病指为57.6。秋季小麦出苗前后的大量虫口形成小麦10月中下旬的一个发病高峰,第二年春季4月中旬的虫口高峰形成5月上旬的一个发病高峰。3月下旬的一个发病高峰是越冬前受侵的。病毒在小麦植株中的潜育期的长短随小麦的生长速度而异。温度不过其中因素之一,最短5—8天,最长30—40天。侵染后如小麦进入越冬期,即不表现症状,一直要到返青以后。介体灰飞虱在河北晋县以第五代3—4龄若虫在冬麦地及草荒中越冬。夏季在玉米上可以产卵并孵化,但不能长期存活,主要在地头沟边及夏作物荫蔽下的禾草上越夏。冬麦治虫防病的重点应在秋季麦苗出土前,春季则应在3月中旬左右。冬麦适当推迟播种有利于减少发病率。棉间作麦比平作的病情重六倍而粮麦间作的病情比平作的重九倍。  相似文献   
140.
作者于1966半报告了氟硅酸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良好药效,氰硅酸是磷肥厂副产,资源丰富、成本低廉。1971年又用氟硅酸与尿素制成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晶态的氟硅脲,其分子式为[(NH_2)_2CO]_4·H_2SiF_6。十多年来经过15个省市的田间试验,肯定了氟硅酸和氟硅脲对小麦三种锈病均有效。在山东烟台地区和四川内江地区的大面积推广试用均取得良好效果。防治有效浓度按H_2SiF_6计为0.05~0.10%,药液中须加入湿润剂。除扬花期不可喷药外,其它生育期均可喷药。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显著。小麦种子中未发现氟的反常残留。经卫生部门测定,十个样本中有6个氟残留量为0.71~1.98ppm,有1个样本中为3.47ppm,系过量喷药所致。其余3个样本中未检出氟。本文讨论了使用无机氟剂的环境保护问题。根据地球化学和环境化学的最近研究成果,在本文所建议采取的使用浓度下,用氟硅酸防治小麦锈病并无引起环境污染之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