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99篇 |
免费 | 263篇 |
国内免费 | 27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23篇 |
农学 | 284篇 |
基础科学 | 145篇 |
424篇 | |
综合类 | 2071篇 |
农作物 | 305篇 |
水产渔业 | 105篇 |
畜牧兽医 | 602篇 |
园艺 | 260篇 |
植物保护 | 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201篇 |
2021年 | 193篇 |
2020年 | 196篇 |
2019年 | 216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165篇 |
2013年 | 270篇 |
2012年 | 352篇 |
2011年 | 320篇 |
2010年 | 318篇 |
2009年 | 296篇 |
2008年 | 274篇 |
2007年 | 304篇 |
2006年 | 223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118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试验旨在获得鸡热休克蛋白90α(HSP90AA1)基因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结构和相关遗传变异,检测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索HSP90AA1基因在肌肉组织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文昌鸡和北京油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扩增鸡HSP90AA1基因组序列;通过基因测序寻找该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使用在线软件MethPrimer预测鸡HSP90AA1基因中CpG岛的位置;应用MassArray质谱法检测鸡胸肌中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比较分析文昌鸡和北京油鸡HSP90AA1基因的甲基化差异。结果显示,在鸡HSP90AA1基因组中共发现7个SNPs位点,分别位于启动子区(A-189G,C-109T)、第1外显子(A+6G)、第2外显子(C+343T)、第2内含子(A+634G、A+836G)和第7内含子(A+3449G);鸡HSP90AA1基因包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其启动子区存在1个CpG岛,位于-1 802~-469bp处;在HSP90AA1基因启动子区共检测了42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文昌鸡和北京油鸡中分别有9个(CpG_16.17.18、CpG_21.22.23、CpG_32.33和CpG_57)和4个CpG位点(CpG_1、CpG_5.6和CpG_57)在胸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甲基化改变。结果表明,文昌鸡与北京油鸡HSP90AA1基因序列信息和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不同,这可能导致两种鸡对于应激反应具有不同的耐受程度。以上试验结果将为文昌鸡和北京油鸡生长发育规律、系统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表观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试验旨在研究猪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A4,PDIA4)基因的密码子使用特性及其与其他物种密码子使用的差异。试验以香猪子宫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猪PDIA4基因,参考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的18个不同物种PDIA4基因序列,对猪PDIA4基因的密码子使用特性及其与其他物种密码子的使用差异和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猪PDIA4基因与4个模式生物密码子使用偏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猪PDIA4基因编码区长1 941 bp,共编码646个氨基酸。与NCBI数据库公布的野猪PDIA4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001267834.1)的相似性达99%。猪PDIA4基因偏好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27种密码子为猪PDIA4基因的偏好密码子(RSCU>1),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个密码子分别为CTG(RSCU=3.69)、GCC(RSCU=2.31)和CGC(RSCU=2.29)。比较19个物种PDIA4基因发现,不同物种间PDIA4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GC含量以及T、C、A、G、G+C在密码子第3位含量(T3s、C3s、A3s、G3s、GC3s)均存在差异,且密码子偏好以G/C结尾;聚类分析发现,基于CD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更符合19个物种的真实分类系统。在密码子使用频率上,猪PDIA4基因与小鼠基因组间密码子使用偏好程度更为接近,故小鼠更适合作为猪PDIA4基因的遗传转化和异源表达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64.
为筛选出适宜在干热河谷生态果园种植的豆科牧草。本文设计牧草种类和翻压方式两水平因素,牧草种类是提那罗爪哇大豆(Glycine wightii(Wight and Arn.)Verdcourt‘Tinaroo’)、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iuanensis‘Reyan No.5’)、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和铺地木蓝(Indigofera endecaphylla Jacq.)4个牧草,翻压方式为翻压与不翻压,观测牧草草产量、地表温湿度、土壤湿度、土壤理化性状变化量;翻压方式观测翻压牧草前后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芒果园内种植提那罗爪哇大豆在改善果园土壤微环境及作为绿肥翻压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均高于其他3个牧草;大翼豆地上生物量最高,年均干草产量为7 470.463kg·hm-2;热研5号柱花草枯枝落叶量最高,年均3 183.00kg·hm-2。种植牧草小区在调节地表温度及保持土壤水分效果高于未种植区,柱花草在调节地表温度及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高于其他牧草。经济效益与草产量一致。 相似文献
65.
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有性生殖蚕卵与孤雌生殖蚕卵的差异蛋白,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获得大量小肽的序列特征。与已构建的家蚕cDNA文库及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一个在家蚕孤雌生殖过程中表达量显著上调的差异蛋白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phosphatidylinositol glycan,PGL)。为了探讨PGL蛋白在家蚕孤雌生殖发生中的作用,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扩增目的基因5′端片段,获得PGL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1038bp,编码34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理论分子质量为39.516kD,等电点为5.845,包含1个保守的GPI8结构域,信号肽概率为0.997,可能为分泌型蛋白,预测蛋白功能域包含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N糖基化、蛋白激酶C磷酸化等多个功能位点。依据PGL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推测其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家蚕孤雌生殖发生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6.
67.
为探索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北州原生矮嵩草(Kobresia humil)草甸、原生灌丛草甸、退化矮嵩草草甸、退化灌丛草草甸、人工草地、农田地为研究对象,对各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化导致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大,而对下层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影响,2种退化草地0~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均大于10~20 cm土层,其中退化灌丛草甸与原生灌丛草甸之间差异显著(P<0.05),人工种植也导致表层土壤容重有升高的趋势,人工种草和开垦均导致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的变异消失.草地退化和开垦均导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草地退化还导致土壤 相似文献
68.
69.
70.
A comparison of food habits and prey preferences of Amur tiger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at the southwest Primorskii Krai in Russia and Hunchun in China 下载免费PDF全文
Yao NING Bao HENG Jinzhe QI Zexv LONG Mingyuan YAO Chong HUANG Zhilin LI Jianming LANG Guangshun JIANG Jianzhang MA 《Integrative zoology》2018,13(5):595-603
A small, isolated Amur tiger population ranges across the southwest Primorskii Krai region in Russia and Hunchun region in China. Many individuals, with “dual nationality,” cross the border frequently. Formulating effectiv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require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iger food requirements in both countries. While the diets of tigers ranging in Russia is clearly understood, little is known of the tigers' feeding habits in China.. We used scat analysis combined with data on the abundance of 4 prey species to examine Amur tiger diet and prey preferences in Hunchun. We examined 53 tiger scat samples from 2011 to 2016 and found that tigers preyed on 12 species (11 species in winter), 4 of which were domestic animals with 33.58% biomass contribution; this was the first record of Amur tigers eating lynx in this area. Tigers showed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wild boar (Jacobs index: +0.849), which were also the most frequently consumed prey, and a strong avoidance of roe deer (Jacobs index: ?0.693). On the Russian side, domestic animals (just dog) were rarely found in tiger scat, and tigers did not show strong avoidance of roe deer, but of sika deer. We also found red deer footprints during winter surveys and that tigers ate red deer on the Chinese side, while there was no record of red deer feeding on the Russian side.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human disturbance, such as grazing, is essential to recovering tiger prey and habitat in this area and the Sino‐Russian joint ungulate annual survey is indispensable for prey estimates of this small, isolated Amur tiger popul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