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4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1293篇
林业   1126篇
农学   682篇
基础科学   562篇
  1534篇
综合类   7398篇
农作物   1111篇
水产渔业   831篇
畜牧兽医   2184篇
园艺   1277篇
植物保护   618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710篇
  2021年   709篇
  2020年   619篇
  2019年   668篇
  2018年   462篇
  2017年   764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670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882篇
  2012年   1292篇
  2011年   1261篇
  2010年   1214篇
  2009年   1129篇
  2008年   1084篇
  2007年   984篇
  2006年   871篇
  2005年   659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比较两种高脂乳脂配方复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肝重及肝病理的变化,为高血脂症的预防、治疗以及研究选择合适的动物造模方法。比较两次试验中,正常对照1组和高脂高糖乳剂1组、正常对照2组和高脂高糖乳剂2组SD大鼠,10只/组,按10mL/kg分别给予相应的高脂高糖乳剂连续造模40d,正常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纯净水,分别于造模前、造模10d、造模40d时测定大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HDLC/TC比值,并测定肝脏重量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显示,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比较,第一次试验中的高脂高糖乳脂1配方造模40d,可使血脂含量升高,肝脏细胞脂肪变性,第二次试验中的高脂高糖乳脂2配方造模40d,只能使血脂含量升高,未见肝细胞脂肪变性。与高脂高糖乳脂1组相比,高脂高糖乳脂2组造模40d体重下降幅度较小(P0.05),TC、TG、LDLC含量升高幅度较少(P0.05),HDLC/TC比值降低幅度较少(P0.05),肝脏重量增大幅度较大(P0.05),肝脏系数增大幅度较少(P0.05),肝脏未产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结果表明,第一次试验中的高脂高糖乳剂1配方可以制作混合型高脂血症伴脂肪肝大鼠模型,第二次试验中的高脂高糖乳脂2配方可以制作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62.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畜种资源。本文从野牦牛的分布、类型、种群数量以及主要地理分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同时讨论了野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提出了保存和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的措施,对促进高寒牧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健康及巴氏杆菌感染鸡 (10CFUC4 8- 1多杀性巴氏杆菌 /只鸡 ,im)按 5mg/kg恩诺沙星单次im后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表明 ,恩诺沙星在健康及巴氏杆菌感染鸡体内的消除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巴氏杆菌感染可显著加速鸡体内恩诺沙星的消除 ,推测可能与感染鸡体内巴氏杆菌裂解后产生的内毒素有关。内毒素可刺激骨髓产生大量白细胞 ,而恩诺沙星又恰恰能在吞噬细胞中富集 ,且在富集后可迅速向周围炎性组织中释放 ,因此导致血中药物浓度下降。提示在应用恩诺沙星预防、治疗细菌性疾病时 ,利用其在健康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用药 ,有时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64.
张旭  冯琦胜  于惠  王玮  梁天刚 《草业科学》2011,28(4):648-655
甘南牧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过牧超载导致天然草地退化,严重影响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甘南州玛曲县的阿孜畜牧试验场为例,分析了2008和2009年天然草地的可食牧草产量、放牧家畜承载量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阿孜畜牧试验场产草量有所增加,月均产草量较2008年提...  相似文献   
65.
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汇潜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研究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分析了1950-2000年和2001-2050年期间的草原类型演替及碳汇动态。证明中国草地的碳汇主体依次是冻原和高山草地、温带湿润草地、斯泰普草地和半荒漠草地大类,占中国潜在草地总面积的85.52%,年碳汇潜力占中国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93.29%。全球草地的碳汇主体是萨王纳、冻原和高山草地大类,两者的面积和占全球潜在草地总面积的48.50%,年碳汇潜力占全球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72.22%。在全球气候暖干化的强(A2a)、弱(B2a)情景下,与当前(1950-2000年)情景相比,中国将呈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的态势;与中国的趋势相反,全球将呈现草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的态势。在全球暖干化的A2a和B2a模式下,草地年碳汇潜力,中国将分别提升14.6%和18.5%,全球将分别提升17.3% 和16.8%。但两者的增长方式不同,全球是以温带湿润草地大类年碳汇潜力大幅增加为特征,而中国是以负增长为特征。我国的暖干化趋势在草地年碳汇潜力上的反映较之全球更强烈。尽管造成全球气候暖干化的自然因素远非人力所能控制,但系统问题只能靠系统综合的办法治理。这是草地工作者当前的使命。  相似文献   
66.
深绿木霉对引起禾草腐霉病原菌瓜果腐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深绿木霉菌与瓜果腐霉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深绿木霉菌可以包围、覆盖瓜果腐霉的菌落,同时产生大量孢子;当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4.65×106个/mL时,对瓜果腐霉菌的抑制率达53.56%。通过深绿木霉菌孢子悬浮液和3种药剂对草坪禾草腐霉病病原菌抑制效果的比较,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与25%甲霜·霜霉的抑菌效果接近,分别为77.37%和79.57%。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深绿木霉菌丝缠绕在瓜果腐霉菌菌丝上,穿透菌丝在其内生长;或与瓜果腐霉菌的菌丝平行生长,再侵入瓜果腐霉菌内寄生。深绿木霉菌对瓜果腐霉的主要作用机制为重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67.
为了建立牛白细胞源抗菌肽抗病毒活性的检测方法,采用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测定、荧光试验、MTT比色3种方法,用Vero ccl-81作为细胞模型,以猪水疱性口炎病毒(VSV)作为模式病毒,对牛白细胞源抗菌肽抗病毒活性进行评价。依据3种方法浓度水平测定的结果和由此结果推算出的抗病毒指标值建立回归模型,并对3种方法的稳定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浓度在0~62.5μg/mL时对Vero ccl-81细胞安全,在此浓度区间检测方法有效。在3种检测方法中,TCID50法最准确,荧光试验特异直观迅速,MTT比色法准确又直观。TCID50方法回归模型方程为:y=0.285x+1.890(R^2=0.928),荧光试验回归模型方程为:y=2.138x+6.136(R^2=0.903),CPE法回归模型方程为:y=10.229x+3.859(R^2=0.979),3种方法稳定性均较好。说明牛白细胞源抗菌肽基于TCID50法、荧光试验、MTT比色法3种方法联合检测模型可以定量化地准确计算其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68.
69.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一撂荒演替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系统聚类法划分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的次生演替阶段,可以定量的认识不同年限、立地条件下撂荒地群落的相似性,结合DCA数量排序确定撂荒地的演替阶段或序列。其撂荒演替的各阶段分别为: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其它杂类草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多年生草种或小灌木的共优群丛一根茎禾草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群丛→多年生草本或丛生禾草+一年生杂类草群丛→多年生草本群丛→小灌木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群丛→多年生草本+小灌木或密丛型禾草群丛→短根茎密丛型禾草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丛。  相似文献   
70.
奶牛热应激缓解剂效果及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将临床健康、平均泌乳146 d、产奶量17.49 kg/头.d的74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随机配对分为2组,试验牛集中饲养于同一栋棚舍式拴系牛舍中,按照前后交叉试设计,每期预饲期7 d,正式试验期21 d,前后试验间歇期15 d。试验期牛舍平均温度为31.07℃,温湿指数(TH I)为82.61。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1%奶牛热应激缓解剂。结果表明:1.试验组体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呼吸和脉搏也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组干物质进食量(DM I)较对照组提高6.4%(P<0.05),4?M奶量较对照组提高5.41%(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总固体物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血液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缓解剂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一方面提高热应激期奶牛血液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随之激活CM产生短时效适量的NO,使外周血管舒张,机体通过血流将体内的热量运至皮肤进行蒸发散热;另一方面减弱奶牛的甲状腺活动,降低代谢率,减少产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