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5篇
  109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3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拟南芥氨基酸透性酶1(AAP1,也叫NAT1)是植物中第一个被分离的氨基酸转运蛋白,在拟南芥主根、侧根、根毛及根表皮细胞中均有增加氨基酸含量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的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了该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NM-104616.4)中已发表的拟南芥AAP1(AtAAP1)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93%;并将AtAAP1基因与pCAMBIA3300构建p3300-AAP1植物表达载体,为过表达AtAAP1基因,提高作物氨基酸含量,从而改善作物氮素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河北献县表层土壤全氟空间变异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河北献县土壤改良及对地氟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全氟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献县表层土壤全氟经对数转换后符合指数模型,全氟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有明显的可迁性特点,受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而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用Kriging内插法对未测区域全氟进行最优估计,并形成插值图,可更直观的反映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全氟的空间变异特征。从整体上看献县表层土壤全氟含量呈现东南西三部含量高而北部偏低的分布特征,其分布特征受河流走向影响较大且远离河床处氟含量呈渐增趋势。  相似文献   
103.
灰葡萄孢诱变菌株毒素的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灰葡萄孢BC4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得到了15个诱变菌株, 经测定筛选出BC4-1、BC4-2和BC4-15等3个诱变菌株中以BC4-1菌株效果最好。试验发现,用于毒素产生的PD培养基的pH 值对产毒能力影响很大,以pH 4.0最优。用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培养滤液制备BC-粗毒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萃取所得粗毒素对杂草种子萌发及生长抑制作用最强。通过柱层析法和HPLC法分离和纯化除草活性组分,得到1个在271 nm有最大UV吸收的化合物,该组分在100 mg·L-1浓度下对马唐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50 mg·L-1浓度下可完全抑制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沙区土壤的改良效果,调查沙区土壤的养分状况,笔者对青龙湾沙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氮、速效钾、有效磷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龙湾沙区土壤pH值范围为7.40~7.72,土壤呈中性略偏微碱性;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偏低。有机质含量对于土壤其他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有效性均具有比较大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对沙区土壤的改良具有一定的差异,除农田外,果园、毛白杨刺槐混交林的改良效果较好,小叶杨林改良效果较差。总体来说,经过生态林改良后的土壤养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5.
以玉米高产为目标,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高产管理措施下不同玉米品种对N、P、K养分的吸收、分配和利用效应。结果表明:随玉米生育进程,不同玉米品种N、P、K养分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植株体内的养分阶段净累积量呈双峰或单峰曲线,养分累积量大小顺序为N>K>P;从全生育期来看,"丰玉4号"吸收N、K量最高,分别为275.73 kg/hm2和243.55 kg/hm2,而"京单28"吸P量最高,为50.28 kg/hm2;各器官养分分配比例随生育时期变化不大;产量以"丰玉4号"最高,为12 391.05 kg/hm2,每形成100 kg子粒所需要的氮钾养分量均以"京单28"最高,"丰玉4号"次之,"浚单20"最低;对磷的需要量仍以"京单28"最高,但"丰玉4号"和"浚单20"2品种基本相当。3品种对N、P2O5、K2O的吸收比例为1∶0.40~0.44∶0.98~1.06。  相似文献   
10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库尔勒香梨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库尔勒香梨(Pyrus brestschneideri Rehd.)生产中的施用效果,该田间试验以20 a树龄库尔勒香梨为研究试材,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PBO(增效醚,包含细胞分裂素BA与生长素衍生物ORE)、PP333(15%多效唑)和复硝酚钠对库尔勒香梨果实产量及内外部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不同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清水及空白喷施处理,共计17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库尔勒香梨产量,可以降低果皮厚度、果实硬度、果实总酸含量,还可以提高果实脱萼率、红晕果率、果实还原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以喷施PBO 300倍液效果最佳。与对照处理相比,喷施PBO 300倍液处理的库尔勒香梨产量、红晕果率、脱萼果率及果实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63.41%、42.01%、38.97%和22.22%,而果皮厚度、果实硬度及果实总酸含量分别降低了26.44%、13.42%和31.3%。  相似文献   
107.
为探寻安全高效的可食性涂膜应用于沃柑保鲜,以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和香茅草精油(XMC)两种天然材料为原料制备复合涂膜材料,并检验复合涂膜材料的理化性质,后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0.5%香茅草精油与1.0%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0.5% XMC-1.0% CMCS)对沃柑果实青霉、绿霉病害的防控效果及其对果实抗病防御酶活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茅草精油的添加提高了膜的韧性、完整性、粗糙度、不透明度,降低了水蒸气透过率。同时,0.5%香茅草精油与1.0%羧甲基壳聚糖复合处理显著(P<0.05)抑制了沃柑果实青霉、绿霉病的发病率及病斑直径的扩展。此外,与对照组相比,0.5%香茅草精油与1.0%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诱导提高了沃柑果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I)活性及苯酚、类黄酮、花青素等抗性物质的含量,且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保持了果实品质。综上,香茅草精油的加入提高了复合膜的整体性能,0.5% XMC-1.0% CMCS复合涂膜处理诱导提高了采后沃柑果实的抗病防御酶活性和抗性物质含量,增强沃柑果实抗青绿霉病的能力,维持了果实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08.
将新城疫病毒(四平株)F基因插入到pFastBac Ⅰ质粒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FF。pFF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后,F基因在助手质粒(helper plasmid)提供转座酶的情况下,通过转座进入Bacmid,构建了重组Bacmid(re-Bacmid)。在含有X-gal/IPTG、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四环素的琼脂平板上,筛选白色菌落后,提取re-Bacmid转染Sf-9昆虫细胞。在昆虫细胞内,re-Bacmid经复制、表达、装配、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表达F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达的F蛋白的分子大小为63000,并证明在昆虫细胞内表达的蛋白能部分糖基化。表达的F蛋白约占细胞总蛋白的10%。动物试验证明,约建的重组杆状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9.
Safety evaluations of two thermotolerant filamentous fungi, Cephalosporium eichhorniae 152 (C. 152) and Rhizopus chinensis 180 (R. 180), grown on a sugar-salts medium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feeding the biomases to rats at 20% or 40% dietary levels for 90 days. There was a control group fed soybean meal. Weight gain and feed consumption for rats fed 20% C. 152 were equal to those for the control animals, but were depressed i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especially the rats fed R. 180. All animals appeared normal and healthy except that transient alopecia was found for a short duration in the fungi-treated rats in the initial period. The cause of this lesion is not clear. At the end of the feeding trial, clinical determinations of constituents in blood and urine samples were conducted. The animals were autopsied and weights for four organs were taken.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for 26 different tissues were carried out. Mild changes were found in both C. 152 and R. 180-treated rats but most of the these were not considered to be related to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10.
水稻不同群体结构的丰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61—1962二年试验结果,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水群体结构,即“少苗促进分蘖”、“中苗促进分蘖”、“多苗控制分蘖”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丰产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指出:在施肥量较少时,以“多苗控制分蘖”的群体产量较高;在施肥量较多时,以“少苗促进分蘖”的群体产量较高。本文还从每亩穗数与每穗粒数的关系、叶面积动态以及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上述三种群体结构产量形成过程的特点。关于分蘖的多少对水稻群体发育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