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7篇
  免费   858篇
  国内免费   1597篇
林业   1386篇
农学   1595篇
基础科学   878篇
  2129篇
综合类   6271篇
农作物   1119篇
水产渔业   738篇
畜牧兽医   2612篇
园艺   1048篇
植物保护   916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681篇
  2021年   839篇
  2020年   672篇
  2019年   665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706篇
  2016年   588篇
  2015年   786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929篇
  2012年   1316篇
  2011年   1373篇
  2010年   1237篇
  2009年   1007篇
  2008年   1073篇
  2007年   1012篇
  2006年   877篇
  2005年   679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转基因玉米转化体特异性寡核苷酸芯片测试方法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7种转基因玉米Bt11、Bt176、Mon810、Mon863、TC1507、GA21和NK603的重组DNA结构,利用Primer premier 5.0引物设计软件分别设计转化体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对引物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引物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1%。在植物基因组与外源基因的连接区域,利用Primer premier 5.0和Oligo 6.0软件分别设计和筛选7种转基因玉米40mer oligo转化体特异性探针,制备转基因玉米的寡核苷酸芯片,并对芯片检测的特异性、重复性及检测灵敏度进行检验。证明所设计探针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01%。与PCR检测方法相比,基因芯片检测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有效检测及鉴定多种转基因玉米,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92.
拮抗香蕉枯萎病镰刀菌木霉菌株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且作用机制多种多样。笔者从广东湛江、海南儋州等地152份土样中分离出330株木霉,通过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体外拮抗作用测定及评价,选出10株对尖孢镰刀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木霉菌;并测定无菌土中木霉与病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木霉在土壤中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
玉米秸秆炭和典型农业废弃物混合成型与燃烧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玉米秸秆炭和玉米秸秆、苹果枝、沼渣、菌渣为原料,在成型压力为6 MPa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混配比例混合燃料的成型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特定混配比例下的混合样品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质量分数、种类对混合成型燃料稳定性均有影响,农业废弃物占70%比例时混合成型燃料的抗跌碎强度均大于99.50%;玉米秸秆对成型燃料的稳定性影响最为明显,其质量分数大于30%时,成型燃料抗跌碎强度达到99.68%以上,而沼渣和菌渣质量分数大于50%时,其成型燃料的抗跌碎强度分别超过99.11%和99.71%;苹果枝质量分数大于60%,其成型燃料抗跌碎强度超过99.34%;4种成型燃料的能量密度与原料相比分别提高14.93、11.36、11.74、14.53 GJ/m3;堆积密度分别提高792.99、596.92、605.63、820.12 kg/m3。该研究为农业废弃物新型成型燃料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4.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期(即7月下旬—8月中旬)的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地区差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遂宁、内江、泸州、纳溪、宜宾和叙永再生芽萌发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56.7、175.4、168.5、66.7、227.5 mm和153.4 mm。需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141.5、138.6、144.5、146.0、128.5 mm和142.7 mm。除了纳溪外,其余各地区再生芽萌发期的降水量均高于其作物需水量。从自然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上看,宜宾、内江、泸州及叙永均较适合再生稻发展,而纳溪则存在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内江、泸州再生芽萌发期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从1951—2007年,内江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63%,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1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为12%。从1951—2002年,泸州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52%,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1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2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的概率为4%。相对而言,内江中稻再生芽萌发期仍然存在较大的受旱风险。根据以上结果,探讨了川东南再生稻发展适宜区及高产栽培策略,纳溪受旱风险较大不宜晒田,遂宁、宜宾、内江、泸州、叙永均能进行中期晒田。  相似文献   
95.
水稻生产目标产量确定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应斌  夏冰  蒋鹏  谢小兵  黄敏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0):4021-4032
【目的】分析探讨水稻生产目标产量确定的理论与方法。【方法】根据2012-2013年在海南澄迈、广东怀集、广西宾阳、湖南长沙和贵州兴义5个地点进行的不同施氮量(不施氮;中氮:161-176 kg·hm-2;高氮:225 kg·hm-2)、不同品种(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常规稻品种黄华占、玉香油占)大田试验的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大田试验表明,即使同一基因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地点间差异。在施氮条件下(中氮和高氮),各试验地点的平均产量以兴义点最高(两优培九:13.20-13.54 t·hm-2,Y两优1号:13.50-13.78 t·hm-2,黄华占:11.26-11.42 t·hm-2,玉香油占:11.32-11.45 t·hm-2),其次为长沙、澄迈、宾阳,而怀集点最低(两优培九:6.66-6.71 t·hm-2,Y两优1号:6.96-7.20 t·hm-2,黄华占:6.96-7.11 t·hm-2,玉香油占:7.35-6.86 t·hm-2)。同样,各试验地点的平均基础地力产量(不施氮处理)也是以兴义点最高(10.52 t·hm-2),其次为长沙、澄迈、宾阳,怀集点最低(4.53 t·hm-2)。水稻施肥产量(YF)极显著地依赖于基础地力产量(YS),中氮和高氮条件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F﹦0.814YS+3.337(R2﹦0.824)和YF﹦0.864YS+3.094(R2﹦0.839),5个地点和4个品种基础地力产量贡献率(基础地力产量占施肥产量的百分率)平均为64.8%-85.5%和72.7%-79.3%。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数据(n= 315)进行分析也显示,水稻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YF﹦1.031YS+2.421,R2=0.523),基础地力产量贡献率平均达到67.7%。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施肥增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贡献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水稻产量与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结论】水稻目标产量的制定应因地而异,即“因地定产”。基础地力产量是土壤肥力和气候生产力的综合反映,可作为水稻生产目标产量确定的依据,通过基于基础地力产量的回归方程来确定水稻高产栽培的目标产量。培肥土壤地力是实现水稻目标产量栽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6.
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蜡质基因转入杂交稻亲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特青(OryzasativaL.subsp.indica)和广粳1号(OryzasativaL.subsp.japonica)这两个杂交稻亲本的愈伤组织中,获得了经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的再生植株,其中含潮霉素抗性基因的植株有6株,但仅有2株能够扩增出反义蜡质基因的特异条带,其原因可能是在转基因植株中出现了基因丢失或沉默现象。试验表明,粳型稻广粳1号的不同外植体(成熟胚、幼胚、幼穗、花药)的愈伤诱导率比特青的高,且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不同基因型水稻诱导的愈伤之间的转化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转染的水稻愈伤在一定的筛选压力下会出现“逃逸”现象,抗性筛选后成活愈伤PCR检测发现广粳1号和特青的愈伤转化率只有44.4%和29.4%;不同凝固剂对愈伤诱导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植物凝胶作凝固剂比琼脂作凝固剂时的愈伤褐化率低。  相似文献   
97.
以湖南外源铅污染的3种典型水稻土,即红黄泥田、河沙泥田和灰泥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水稻、棉花、玉米3种秸秆生物炭进行45 d淹水培养试验,研究了水稻土铅的5级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未添加秸秆生物炭前,土壤铅的分配系数均以残渣态为主体(占36%~50%),其次是碳酸盐态(15%~26%),而其他形态铅均低于16%;3种水稻土中,碳酸盐态、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均以灰泥田的最高,而交换态最低。添加秸秆炭后土壤铅形态变化因土壤而异,从降低交换态或可移动态铅(交换态+碳酸盐态)考虑,灰泥田效果不显著,而河沙泥田和红黄泥田效果显著,3种秸秆炭中均以稻秆炭最好,与对照比较,交换态铅降幅河沙泥田(73.8%)红黄泥田(62.3%),可移动态铅降幅河沙泥田(44.6%)红黄泥田(15.1%)。3种水稻土交换态铅含量已低于一般土壤铅毒性临界值水平。  相似文献   
98.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是全国的稻瘟病常发重发病区之一,新品种在生产上使用年限短。针对这一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恩施州育种工作者确立了在以“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为总体育种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持久抗稻瘟病育种,通过建立高效稳定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圃和抗病育种基地,广泛征集和积极创制优异种质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长期鉴定筛选,并利用筛选出的具有持久抗瘟能力的种质资源作供体亲本,采用相宜的杂交配组方式,创制人工制恢(保)组合,对其后代株系进行定向选择,培育具有持久抗瘟能力的不育(保持)系和恢复系,再通过合理配组利用,育成具有持久抗瘟能力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经20余年的努力,成功育成了一批基本符合上述目标的杂交水稻新三系和组合,并陆续投放于大面积生产,产生了较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9.
介绍了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牵头开展的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内容指标、技术方法和主要结果,总结了2010年中国森林资源评估和国家报告编报情况及其成效。从我国实际出发,分析了我国林业监测统计面临的紧迫问题,结合世界各国和FAO等国际组织森林资源监测评估经验,提出了增强全国监测评估结果时效性和说服力、提升我国林业应对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森林碳汇计量和REDD+等全球气候变化焦点议题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0.
Glutathione (GSH) concentrations of oocytes are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marker of the cytoplasmic maturation.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GSH concentrations of in vivo and in vitro matured canine oocytes. In vivo matured oocytes were collected 72 hr after ovulation by flushing fallopian tubes after laparotomy. Ovaries were collected from bitches with different reproductive stages, and collected oocyte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ize viz. < 120 microm and > 120 microm in diameter and cultured for 72 hr in Tissue Culture Medium-199 supplemented with 10% FBS, 2.2 mg/ml sodium bicarbonate, 2.0 microg/ml estrogen, 0.5 microg/ml FSH, 0.03 IU/ml hCG, and 1% penicillin-streptomycin 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50 microM beta-mercaptoethanol. GSH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dithionitrobenzoic acid-glutathione disulfide (DTNB-GSSG) reductase recycling assay. GSH concentrations of immature canine oocytes were 2.9 and 3.8, 3.5 and 6.8, and 3.1 and 6.5 pM/oocyte for < 120 microm and > 120 microm in diameter oocyte groups at anestrous, follicular and luteal stage, respectively (P<0.05). In vivo matured oocyt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GSH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with in vitro matured oocytes. The GSH content was 19.2 pM/oocyte for in vivo matured oocytes, while 4.1 to 8.1 and 5.7 to 13.2 pM/oocyte for in vitro matured oocytes cultured in the absence or presence of beta-mercaptoethanol, respectively (P<0.05). Presence of beta-mercaptoethanol increased GSH synthesis in canine oocytes cultured in vitro, and oocytes collected from follicular and luteal stage was superior to anestrus oocy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