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9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529篇
林业   322篇
农学   223篇
基础科学   243篇
  471篇
综合类   2528篇
农作物   375篇
水产渔业   368篇
畜牧兽医   729篇
园艺   435篇
植物保护   28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461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鲁西南地区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墒情角度探讨鲁西南土壤干旱发生演变规律,应用枚举法和Markov模型对1961—2003年滤除了人为干扰因素后的准自然条件下土壤墒情序列进行计算,得到鲁西南地区春、夏、秋、冬各季干旱持续时间的概率密度以及各季连年发生季节性干旱和不干旱的概率密度;统计得出各旬土壤在未来一句无有效降水条件下不同土壤墒情的失墒速度,从而展示墒情变化与季节的关系,并对逐旬墒情变化与前期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一批影响旬墒情变化的气象因子;利用近几年的定点实测资料统计得到不同降水使土壤干旱状态改善效应。研究结果对利用土壤墒情研究干旱规律、区域性旱情客观评估和预测具有较好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2.
研究了三江平原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沟渠沉积物DOC含量和分布,探讨了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沟渠沉积物DOC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沟渠系统虽然都是在湿地的基础上开挖而成,但是分散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沟渠沉积物DOC含量及其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湿地开垦为农田利于沟渠各层沉积物DOC的累积,水田和旱田相比,旱田更有利于沟渠各层沉积物DOC的累积;沟渠沉积物DOC垂直分布随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穿过型沟渠和边界沟渠相比,边界沟渠沉积物DOC垂直分布显示出更强的沉积特点。挖沟排水和土地开垦耕作,不仅导致大量DOC向沟渠迁移并沉积在沟渠中,而且最终导致不同沟渠沉积物中DOC的含量和分布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3.
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坡面25个样点土壤水分的测定(烘干法),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晋西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变异函数模型很好地反映了晋西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的空间结构特性。不同坡向的土壤水分具有强烈和中等的空间自相关,这意味着土壤水分在坡面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这一点也可以从分维数的大小得到验证。通过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水分的分布进行分析,为研究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4.
黄土区不同地类土壤水分入渗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西黄土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黄土区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尤其是立地、坡度、植被)对于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对不同地貌部位进行了野外入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渗透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在开始时渗透率最大,继之随时间而降低;林地累计入渗量明显高于其它用地。此外,林地的土壤入渗速率为最优,道路路面为最小。研究表明Philip方程能够很好地对当地土壤入渗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35.
蒜头果(Malaniaoleifera Chun et S.K Lee)为我国特有单种属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仅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两省。调查资料表明蒜头果个体数量急剧下降,现已处于濒危状态。本文概括了我国对蒜头果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状况,分析了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6.
选用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60头,随机分为基础日粮组、添加0.2%中药复方日粮组和添加0.02%粘杆菌素日粮组,试验期为28 d,分别于试验开始后第7、14和28天每组随机取5头试猪,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中药复方日粮组的血清总氨基酸含量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值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和粘杆菌素日粮组(P<0.05),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在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提示在日粮中添加0.2%中药复方能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有利于机体蛋白质的快速沉积及生长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7.
蜂胶黄酮增强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蜂胶黄酮(PF)为免疫增强剂,探讨其对免疫雏鸡血清抗体效价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对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PF能显著提高雏鸡的血清抗体效价,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且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在体外,也能促进鸡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以低浓度的效果较好。证明PF具有较强的增强免疫活性,是蜂胶中增强免疫作用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8.
沥青路面对城市大气受热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云层的不同对路面有效辐射公式的系数进行修正。通过实测数据计算得到沥青路面和草地1 d内对大气热量输出值,对比不同时段沥青路面和草地对大气的热量输出情况。得到的结论表明,沥青路面辐射是热岛效应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如果降低路面温度就可以大大降低路面辐射,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39.
三相分离器是厌氧反应器的核心部件,三相分离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揭示气液固三相分离过程.文章通过建立冷模实验系统探究了三相分离器气体分离收集的过程,并考察了曝气量、进水量对气相带水量、气相带水能力、颗粒流失等三相分离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相在三角堰内完成分离收集然后汇聚到集气室内,最后夹带一定量的液体由提升管排...  相似文献   
140.
探究煮制、油炸、烤制3种热加工方式对翼柄柔鱼(Sthenoteuthis pteropus)色泽、质构、硫代巴比妥酸值、生物胺及挥发性组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加工处理后,翼柄柔鱼色泽发生明显改变,油炸处理组色泽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性显著;鱿鱼的硬度和咀嚼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煮制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弹性存在显著差异;样品经不同热加工方式后的氧化程度:煮制>油炸>烤制。热加工对6种生物胺的影响存在差异:亚精胺、酪胺及精胺总体含量较低,差异不显著;生鲜鱿鱼中组胺含量为(3.23±0.20) mg/kg,经热加工分别增加了1.29倍(煮制)、3.68倍(油炸)、2.89倍(烤制)。采用SPME-GC-MS方法对生鲜、煮制、油炸、烤制翼柄柔鱼进行挥发性化合物检验,分别检出46、52、61、70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热加工方式对翼柄柔鱼色泽、质地、风味等食用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鱿鱼的热加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