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4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483篇
林业   253篇
农学   213篇
基础科学   218篇
  443篇
综合类   2220篇
农作物   310篇
水产渔业   358篇
畜牧兽医   675篇
园艺   418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目的]比较不同颜色(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栽培对豇豆生长特性、产量及豇豆主要害虫蓟马发生量的影响,为绿色防虫网栽培技术在海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冬季~2013年春季,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白色、绿色防虫网设施大棚下豇豆生育期、株高、茎粗、节间长、叶片叶绿素指数、豆荚性状、商品产量及蓟马发生量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豇豆在绿色防虫网覆盖条件下,抽蔓期提前5d,结荚期提前1d,采收期延长7 d;而白网覆盖下豇豆的生育期推迟;同一时期内,绿网覆盖下豇豆的株高、叶绿素指数均最高;白网、绿网覆盖和露地栽培在豇豆采摘盛期的荚长、荚横径和单荚重没有差异,但绿网覆盖下豇豆商品产量比白网覆盖提高8.63%,比露地栽培提高30.87%;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栽培下豇豆蓟马发生量达显著差异(P<0.05),且绿网内蓟马发生量低于白网和露地栽培.[结论]绿色防虫网覆盖栽培能增加豇豆产量,减少蓟马危害,建议在海南南部冬季豇豆种植区推广绿色防虫网.  相似文献   
992.
为明确厌氧发酵消化液回流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回流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并分析其与产气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消化液回流体系中,细菌的丰富度、多样性均高于产甲烷古菌,并随回流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而产甲烷古菌无明显变化;细菌群落主要分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等8个不同的门类,厚壁菌门、梭菌纲(Clostridia)、梭菌属(Clostridium)是不同水平上的优势细菌,相对丰度分别从初期的62.79%、58.62%、35.44%上升到81.46%、68.19%、39.10%;产甲烷古菌中,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占绝对优势,在接种物中,第68 d和第219 d相对丰度分别为94.76%、99.89%、99.59%,属分类上主要有7种,其中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的相对丰度由23.99%升高到72.28%,而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和甲烷球菌属(Methanosphaera)分别由16.34%、21.71%降低至3.70%、12.93%;日平均产气率由初期的409 m L·g~(-1)升高至477 m L·g~(-1),在219 d的试验中,氨氮和有机酸浓度均呈升高趋势,但并未对厌氧发酵产生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厌氧发酵回流体系中微生物以梭菌属和甲烷八叠球菌属为优势菌属,产气率随其相对丰度的增大而升高,而与甲烷短杆菌属和甲烷球菌属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玉米不同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2010年对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及自交系进行了抗粗缩病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2010年在济宁、温岭和东阳等地各安排30个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间抗性也存在差异,不同玉米类型对粗缩病抗性无显著差异。综合结果表明,甜玉米品种‘农甜3号’对玉米粗缩病表现较强耐病性。  相似文献   
994.
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还田量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增加还田量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还田量4.5t/hm2和还田量9.0 t/hm2的处理在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等方面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还田量4.5t/hm2并配施纯氮45 kg/hm2的处理除外)。在寒地稻草还田中以还田量9.0 t/hm2并配施纯氮135 kg/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水提液和粉末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蟛蜞菊水提液与粉末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蟛蜞菊整株提取液的投加浓度大于1.0 g/L时,培养7 d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可达到97.7%。蟛蜞菊粉末水提液的投加浓度大于1.0g/L时,培养6 d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可达到100%。蟛蜞菊0.45μm滤膜过滤液的投加浓度大于1.0 g/L时,培养7 d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可达到100%。直接投加蟛蜞菊粉末时,当其浓度大于1.0 g/L时,培养5 d后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率可达到100%。在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抑制的同时,其叶绿素a及藻胆蛋白的含量也呈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96.
用45S rDNA作探针,对芸薹属3个二倍体种(白菜型油菜、甘蓝和黑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原位杂交分析,发现在白菜型油菜的20条染色体中有10条、黑芥16条染色体中有6条、甘蓝18条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体上存在杂交信号.其中白菜型油菜和黑芥的减数分裂为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对研究芸薹属二倍体基因组A、B或C的亲缘关系以...  相似文献   
997.
探讨了高产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特性、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选用天泰33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总量360kg/hm2的条件下,采用4个施氮时期(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花粒期)的不同施氮比例的7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适量增施花粒肥,注重拔节肥、穗肥兼顾粒肥,有利于玉米构建较为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干物质生产积累的多,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大,而且分配经济合理,可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籽粒产量。结论:在施氮总量360 kg/hm2的条件下,以基施氮量∶拔节期施氮量∶大喇叭口期施氮量∶开花后7 d施氮量的1∶2∶5∶2和0∶3∶5∶2为较优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上海无居民岛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特征分析,研究区域的6个无居民岛的沉积物类型共有5类,其分布为粉砂在九段沙、东风西沙、黄瓜沙和青草沙;砂在青草沙和顾园沙;粉砂质砂在扁担沙和青草沙;砂质粉砂在青草沙;粘土质粉砂在黄瓜沙。其中粉砂类沉积物分布最广。沉积物呈现分选系数差,偏态均为正偏,窄峰型的特征。由于研究区域处于长江口,丰富的流域来沙,特别是大量的细颗粒泥沙为潮滩的建造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来源;而复杂的径流、潮流和风浪的作用,则成为了塑造潮滩的重要动力条件。通过绘制Pejurp三角图式显示,无居民岛样品均处于在Ⅲ、Ⅳ动力区,水动力条件总体上较强,粒径较粗。除顾园沙外由海向岸(由低潮滩到高潮滩),水动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砂的含量逐渐减少,粘土和粉砂的含量逐渐增多。研究亮点:对上海无居民岛潮间带沉积物进行了粒径特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分布以粉砂为主,分选性差,正偏,呈窄峰型,通过绘制Pejurp三角图式,表明研究区域总体水动力较强,并根据各无居民岛的环境特征分析其不同的沉积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99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等氮量的腐熟羊粪和腐熟牛粪配施腐熟油枯作为基肥分别在烤烟移栽前30, 15, 0d施用,研究在有机种植条件下2种农家肥的施用时间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硝态氮含量和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羊粪提前15d,牛粪提前30d施用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和品质,降低烟叶烟碱含量,且施用羊粪有利于提高烟叶的钾含量。  相似文献   
1000.
口服福尔马林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群落和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只1.5岁龄,体重约45kg,装置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研究两种日粮条件下口服福尔马林(0.9mL/kg日粮,干物质计)对绵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料型日粮条件下,对照期和试验期绵羊自由采食量分别为(1188.9±168.3),(1520.3±245.1)g/d(P<0.01);瘤胃液原虫总数分别为(8.24×105±1.74×105),(5.75×105±0.64×105)CFU/mL(P<0.05);细菌总数分别为(127.20×109±13.40×109),(181.10×109±38.10×109)CFU/mL(P<0.05);总挥发脂肪酸分别为(78.60±3.50),(89.60±4.95)mmol/L(P<0.05);氨态氮浓度分别为(20.70±10.70),(16.10±8.84)mg/100mL(P<0.05);甲醛浓度分别为(23.00±1.80),(41.00±1.46)mg/L(P<0.01)。精料型日粮条件下,对照期和试验期绵羊自由采食量分别为(2037.1±299.3),(2160.5±437.6)g/d(P>0.05);瘤胃液原虫总数分别为(12.40×105±2.61×105),(5.63×105±1.87×105)CFU/mL(P<0.05);细菌总数分别为(120.70×109±25.20×109)CFU/mL,(196.30×109±78.90×109)CFU/mL(P<0.05);总挥发性酸分别为(112.90±5.78),(117.20±3.09)mmol/L(P>0.05);氨态氮浓度分别为(14.30±1.44),(14.3±2.05)mg/100mL(P>0.05);甲醛浓度分别为(23.33±1.38),(32.70±2.88)mg/L(P<0.05)。研究表明,绵羊口服福尔马林(0.9mL/kg日粮)后自由采食量增加,瘤胃液原虫数量减少,但细菌总数增加(除大杆菌外);绵羊口服福尔马林后提高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降低氨态氮浓度的作用方面粗料型日粮强于精料型日粮;绵羊瘤胃中天然有甲醛存在,绵羊口服福尔马林后则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