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69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28篇
  68篇
综合类   182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702.
历史上坑民转化为菇民是渐进式的,明显的界线出现在明代矿山封禁,矿工暴动,官府镇压追剿,坑民大逃亡,导致矿冶湮没、香菇业抬升,从而形成庞大的菇民队伍和独具特色的菇民区。从生活方式、生产工具、语言、信奉、精神特质等多方面阐述坑民和菇民在社会属性方面的共性及其演变。指出龙泉、庆元、景宁、云和四县市的菇民区在唐宋之前正是以火爆法冶炼的矿区,菇民延续了坑民的社会属性和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703.
朱美菲  程金花 《土壤》2023,55(5):1129-1137
为探究永定河岸坡缓冲带不同护岸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入渗状况及植被根系对其影响,为区域河岸带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选取永定河流域典型护岸植被柳树林、荆条林、狗尾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亮蓝染色法结合Photoshop、Image Pro6.0等图像处理技术,基于分形维数和多指标评价法定量评价了优先流发育程度,并探讨了不同植被根系对优先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3种植被类型覆盖地土壤均存在水分优先入渗现象,土壤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柳树林地平均染色面积比(38.32%)最大,为荆条林地和狗尾草地的1.11倍和1.37倍。狗尾草地的长度指数、优先流分数均显著低于柳树林地(P<0.05),3种植被覆盖地基质流深度无显著差异。(2)以优先流评价指数和分形维数评价优先流发育程度的结果呈一致,为柳树林地>荆条林地>狗尾草地,柳树林地的湿润锋迹线破碎化程度最高,优先流发育最显著。(3)有机质、非毛管孔隙度和根长密度对水分入渗均具有显著影响,总根长密度、非毛管孔隙度与染色面积比呈显著正相关,≥1 mm根系根长密度、有机质含量与分形维数呈显著正相关。3种植被覆盖地染...  相似文献   
704.
旨在了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的种质特性,为其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观测样品形态特征,借助肾细胞滴片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核型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大口黑鲈眼晶状体乳酸脱氢酶(LDH)。结果表明:大口黑鲈体呈纺锤形,口裂大,斜裂;背部黑绿色,体侧青绿;吻端至尾鳍基部有排列成带状的黑斑。鳃盖上有3条呈放射状的黑斑;背鳍鳍式 D.VIII~XI-11~14;臀鳍鳍式A.III-9~12;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6~7,鳔1室,脊椎骨总数30~32。染色体数目2n=46,核型公式为2m+2st+42t,臂数NF=48,未发现带有随体、次缢痕的染色体和异型性染色体,大口黑鲈进化上符合高位类群核型特征;眼晶状体中的LDH酶带5条,观察到LDHA、LDHB和LDHC 3个基因位点。综上所述,在对大口黑鲈进行种质鉴定时,建议采用多种种质鉴定技术手段系统化地考察和评价其种质状况。  相似文献   
705.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高低决定着土壤肥力大小。为了给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很有必要。钙素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且在对土壤有机碳的固持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清楚钙素对土壤中有机碳进行固持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分别详述了钙元素的主要植物生理作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以及钙元素与土壤中有机碳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钙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钙能够影响SOC的积累与转化。同时,土壤中的矿质(无机)胶体通过钙和铁铝的键桥作用与有机质形成有机无机结合态腐殖质,钙离子可以在有机胶体和矿物表面形成离子桥,增强土壤的团粒结构性。然而,还存在一些土壤钙含量对土壤团聚性无明显影响或负面影响的报道。  相似文献   
706.
纤维品质改良一直是棉花育种的重要目标。基于纤维不同发育时期的RNA-seq数据,发现1个在海岛棉和陆地棉间差异表达的葡萄糖醛酸激酶基因(glucuronic acid kinase/glucuronokinase,GlcAK)。从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Pima90-53纤维中克隆了GbGlcAK,其ORF为1 101 bp,编码366个氨基酸。GbGlcAK具有GHMP 激酶 N和C结构域,为GHMP超家族成员,属于可溶性非分泌蛋白,与拟南芥GlcAK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bGlcAK分布在细胞质中。超表达GbGlcAK的拟南芥叶表皮毛、下胚轴、下胚轴细胞和根的长度较野生型均极显著增加,UDP-D-Glc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增加,果胶含量显著增加,说明过表达GbGlcAK能够上调UDP-D-GlcA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果胶含量,进而促进细胞伸长,这为进一步研究GbGlcAK在棉纤维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07.
枯萎病是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枯萎病菌的培养对枯萎病抗性鉴定至关重要。针对5个不同来源(河北曲周、鸡泽、保定、乌鲁木齐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分别命名为QF、JF、BF、WF、PF)的枯萎病菌7号生理小种,设置了8种培养基及2个培养温度处理,研究菌的生长速率、产孢数及孢子的致病力,以筛选适宜的枯萎病菌及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枯萎病菌BF产孢量最大,棉花枯萎病感病品种冀棉11接菌QF、JF、BF以及WF 35 d后仍未发病或者发病不明显,PF致病力最强且使冀棉11在接菌后25~30 d出现枯萎病症状;Czapek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菌落生长速率为1.29 cm·d-1,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PSA-200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的枯萎病菌产孢量显著高于PSA-75和Czapek,PSA-200总产孢量最大,Czapek总产孢量最小;Czapek液体培养基产孢数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且培养4 d为宜,但培养温度25和30 ℃之间产孢量差异不显著。该结果为棉花枯萎病菌筛选及其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8.
普通大蓟马是豆科植物上最主要的害虫,六斑月瓢虫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为明确六斑月瓢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作用和生物防治潜能,本研究测定了六斑月瓢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而增加,其捕食功能反应可拟合Holling Ⅱ和HollingⅢ功能反应模型。而且,六斑月瓢虫成虫捕食量高于幼虫,幼虫中捕食量随着龄期增大而增加。六斑月瓢虫各龄期幼虫和成虫对普通大蓟马的寻找效应均随猎物密度增加而降低。选择性试验显示,六斑月瓢虫对不同虫态的普通大蓟马捕食偏好不同,六斑月瓢虫幼虫和成虫均偏好捕食普通大蓟马若虫,其选择系数大于1,对伪蛹的选择次之,对普通大蓟马成虫的选择系数最低,小于1。同时,我们评估了豆蚜和普通大蓟马共存时,种间干扰对六斑月瓢虫捕食普通大蓟马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种间干扰显著降低了普通大蓟马的被捕食量。研究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对普通大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潜能,但防治效率也会受到其他潜在猎物的干扰。  相似文献   
709.
为了建立金莲花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野生金莲花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dNTPs、Taq DNA聚合酶、DNA模板、Mg2+、引物5个因素进行优化筛选,对反应程序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每个因素都具有极显著差异,影响最大的为dNTPs,其余依次为Taq DNA聚合酶、DNA模板、引物,影响最小的为Mg2+浓度。最佳反应体系为:DNA模板30 ng,引物0.2μmol/L,Taq DNA聚合酶0.075 U/20μL,dNTPs 0.15 mmol/L,Mg2+1.0 mmol/L,反应总体积20μL。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2℃退火1 min,72℃延伸100 s,最后72℃延伸7 min,共38个循环,4℃保存。采用优化后的体系对金莲花不同居群进行验证,证明优化后体系扩增出明亮清晰的条带且重复性好,可用于后续金莲花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710.
运用集对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先将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重要度的确定方法和专家评分法相结合,再运用博弈论方法对确定的权重进行集化和融合,得到灌区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本研究应用集对分析法对山西汾河灌区2004年度运行状况进行了较准确地综合评价,等级为良;评估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大的实用性,具有不遗失数据中间信息、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的优点,为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