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69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28篇
  68篇
综合类   182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预防围产期奶牛酮病的营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围产期奶牛的脂肪代谢变化特点,对处在围产期奶牛酮病预防的营养调控策略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奶牛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2.
农作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对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要求非常严格,而国内现有的监控系统性能较差.针对组织培养室温度、湿度检测和控制特点,详细介绍监控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计思路.性能测试试验表明,监控系统适用性强、使用方便、性能稳定,能够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多参数控制设计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3.
南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南瓜疫病菌株PC-1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同,菌丝在葫萝卜琼脂(CA)培养基上生长要好于燕麦片琼脂(OMA)培养基。孢子囊的产生需要有水分,同时也受温度、光照、培养基及菌龄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孢子囊产生的速度加快且数量多,光照有利于孢子囊的产生,10℃以下无论有无光照均不产生孢子囊。  相似文献   
174.
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R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本室临床分离到的20株禽源大肠杆菌,经药敏试验筛选到四株抗性菌株提取质粒DNA,电泳分析表明菌株各存在数量不等(1-4个)的质粒DNA条带。分别用试剂盒回收出5种大小不同的R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但只有20.5kg、9.4kb两种质粒转化成功,并获得了相应的抗药性,用含9.4kb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攻毒,可致死小鼠,说明该质粒可能携带有毒性基因。  相似文献   
175.
176.
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8年黄淮海区试60个夏大豆参试品种(系)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中组平均产量最高,南组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高,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株高、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12个主要农艺性状被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6.7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60个品种(系)被分为2大类,每类又分为2个亚群,但60个品种(系)未按照北组、中组和南组的地域而区分开,说明黄淮海区域大豆品种(系)遗传背景相似。  相似文献   
177.
丛枝菌根真菌与胡萝卜毛状根双重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K599诱导胡萝卜产生毛状根,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研究不同消毒方法、超声波、低温预处理和培养基pH对摩西斗管囊霉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其与胡萝卜毛状根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消毒方法3孢子萌发率最高,孢子污染率最低,15 d孢子萌发率达48.88%,而污染率仅为9.98%;超声波处理能降低孢子污染率11.17%~14.53%;低温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孢子的萌发率,4℃低温处理10 d和15 d效果较好,其萌发率分别为70%和65%;AM真菌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萌发最佳pH为6.5,萌发率达到48.50%,pH< 5.5或pH>8.0均抑制孢子萌发,pH 5.5和pH 8.0的萌发率分别为15.43%和16.06%。消毒孢子先于水琼脂萌发后,再挑取萌发管多,菌丝较长的孢子并将菌丝生长方向正对毛状根方向进行转接,可以提高双重培养的成功率。MSR培养基为双重培养的最优培养基。胡萝卜毛状根与AM真菌双重培养可为菌根真菌繁殖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可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8.
在盆栽条件下,以柑橘砧木枳(Fructus aurantii)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基质中接种从广西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菌株,探讨不同AM真菌对枳根系的侵染能力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于试验的14个AM真菌菌株均能与枳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平均侵染率为36.16%,其中侵染率最高的菌株是黄雷德克囊霉(Redeckera fulvum, Rf),侵染率高达92.83%,侵染率最低的菌株是副冠球囊霉(Glomus coronatum, Gc),侵染率仅为0.23%;接种黄雷德克囊霉、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2)和副冠球囊霉这3个菌株处理的枳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柄长均高于CK,是枳的优势菌株,能促进枳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MeJA调控不同生态区育成的粳稻品种花时性状的效果及其对株型性状的影响,为利用MeJA调控杂交亲本的花时,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的制种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35份粳稻品种为试材,于抽穗开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MeJA,调查不同生态区育成的粳稻品种对MeJA响应的差异及其对株型性状的影响。【结果】MeJA对不同生态区的粳稻花时性状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与对照相比,处理后第一天,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粳稻开花时间均显著提前,且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粳稻始花、盛花、终花均显著提前,始-盛持续时间、始-终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处理后第二天、第三天,MeJA调控效应快速消失,低浓度处理下始终有开花现象,高浓度、中浓度处理下无开花现象。不同生态区粳稻品种对MeJA调控的敏感性不同,其中,辽宁稻区粳稻品种的花时性状对MeJA的调控最为敏感;黑龙江稻区第三积温带的粳稻品种花时性状对MeJA的调控最为迟钝。喷施MeJA对不同生态区的粳稻株型性状有显著影响。株高、颈穗弯曲度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各浓度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剑叶长、倒二叶长随MeJA浓度的升高而变长。【结论】MeJA对不同生态区的粳稻花时性状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MeJA浓度越高,花时提前的效果越明显。各生态区粳稻对MeJA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MeJA对粳稻株型性状有一定的影响。粳稻株高、穗颈弯曲度均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且与对照差异显著。MeJA对粳稻其他株型性状的影响大多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0.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青椒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椒"丰甜王"为试材,采用短波紫外线照射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UV-C处理对青椒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250kJ·m-2 UV-C处理能有效维持青椒良好的外观品质和硬度,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失重率的下降,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抑制青椒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较好的维持了青椒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