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57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35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0篇 |
农学 | 345篇 |
基础科学 | 204篇 |
517篇 | |
综合类 | 974篇 |
农作物 | 202篇 |
水产渔业 | 114篇 |
畜牧兽医 | 414篇 |
园艺 | 147篇 |
植物保护 | 2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64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88篇 |
2014年 | 170篇 |
2013年 | 197篇 |
2012年 | 225篇 |
2011年 | 205篇 |
2010年 | 191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61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全面深入了解草原碳汇相关研究在全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研究国家、机构、期刊、研究者的科研动向和影响力,采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0-2019年收录的有关草原碳汇研究的相关文献,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关于草原碳汇全球发文量,中国居榜首,美国和德国其次,国际合作方面,英国贡献最大,其他国家需加强合作和成果分享。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远超其他机构。《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在被引次数方面优势明显,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国外学者Butterbach-Bahl K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最多,为领域作出较大贡献,其他作者之间合作强度还需加强。综合分析热点和前沿,提出了需加强对草原碳平衡的综合评估,丰富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2.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的截短表达与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的方法,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JEV基因组序列,应用RT-PCR扩增了长约1000bp的E基因片段,连接pET30a表达载体中,经诱导后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E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经免疫印迹检测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以该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的E-ELISA诊断方法。该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为JEV的快速诊断、免疫猪群抗体监测和JE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以51头西门塔尔和鲁西黄牛的杂交后代作为试验动物,扩增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TSD)基因部分外显子,通过DNA测序方法检测到该基因第5、6、8外显子共4个SNPs(T581C、T599C、A861T、A1128G)的遗传变异。SA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几个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肉质、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位于CTSD基因外显子5的T581C突变与大理石纹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BB基因型显著优于AA和AB基因型,这为T581C作为肉牛大理石纹的分子标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为构建表达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G蛋白基因的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重组病毒,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BRSV全长G蛋白基因编码序列插入到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之下构建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利用磷酸钙-DNA沉淀法将该转移载体与亲本病毒BHV-1/TK-/LacZ+的基因组DNA共转染牛鼻甲细胞后收获增殖的病毒。通过反向蚀斑筛选,得到重组病毒BHV-1/TK-/G+。PCR检测结果证实G蛋白基因已经插入到了亲本病毒BHV-1/TK-/LacZ+的基因组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证实BHV-1/TK-/G+中的G蛋白基因在感染的细胞中获得了表达。本研究为研制BRSV及其他重要牛传染病的BHV-1病毒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高脂日粮对小鼠消化系统自由基水平与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6周龄雄性昆明种小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正常日粮),高脂日粮组(粗脂肪含量18%),LA组(高脂日粮+0.05%LA和高脂日粮+0.1%LA).小鼠预饲1周后正式饲喂,饲喂5周后进行代谢试验.6周后测定小鼠消化系统自由基水平和肠道黏膜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长期饲喂高脂日粮可显著提高小鼠消化系统自由基水平(P<0.05),降低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P<0.05),但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小鼠对粗脂肪和粗蛋白消化率降低(P<0.05),蛋白沉积率降低(P<0.05).添加0.05%LA后,能显著降低高脂饲喂小鼠消化系统自由基水平(P<0.05),提高小鼠对粗脂肪、粗蛋白消化率(P<0.05),和蛋白沉积率(P<0.05);添加0.1%LA可使小鼠全血及系统自由基水平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由此得出:高脂摄入,增加小鼠消化系统自由基生成,降低消化酶活性、降低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适宜的LA添加可有效清除小鼠消化系统自由基,提高消化酶活性,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缓解营养性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西南"旱三熟"(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进而估算该模式下的土壤固碳潜力,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2种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结果表明,3种作物种植下的2mm粒径与2~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此消彼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85,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不同作物的响应不同,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粒径)含量在小麦和大豆种植后高达90%左右,玉米种植后约为80%,说明种植玉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2~0.25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水稳性微团聚体的两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种植作物和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5cm和5~10cm土层的本土及各个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且5~10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受秸秆覆盖的影响较大。通过估算固碳潜力发现,玉米条带的土壤固碳潜力显著大于小麦-大豆条带,在耕作处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农作物的响应不同。因此,在西南"旱三熟"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不同粒径有机碳含量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土壤固碳潜力主要由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固碳能力决定,水稳性大团聚体更易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固碳外,合理安排农作物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