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57篇 |
免费 | 1596篇 |
国内免费 | 23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46篇 |
农学 | 1224篇 |
基础科学 | 1184篇 |
2486篇 | |
综合类 | 12922篇 |
农作物 | 1831篇 |
水产渔业 | 1677篇 |
畜牧兽医 | 4282篇 |
园艺 | 2216篇 |
植物保护 | 10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4篇 |
2023年 | 526篇 |
2022年 | 1195篇 |
2021年 | 1224篇 |
2020年 | 1184篇 |
2019年 | 1135篇 |
2018年 | 839篇 |
2017年 | 1287篇 |
2016年 | 854篇 |
2015年 | 1347篇 |
2014年 | 1373篇 |
2013年 | 1749篇 |
2012年 | 2381篇 |
2011年 | 2339篇 |
2010年 | 2190篇 |
2009年 | 2056篇 |
2008年 | 1945篇 |
2007年 | 1827篇 |
2006年 | 1549篇 |
2005年 | 1182篇 |
2004年 | 747篇 |
2003年 | 501篇 |
2002年 | 520篇 |
2001年 | 456篇 |
2000年 | 438篇 |
1999年 | 17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6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8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0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类型玉米(Zea mays)不同器官和全株的生物产量,以提高玉米定向培育的选择效率。选择32种具有代表性的玉米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成熟性质和用途4种分类方法,分别对完熟期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及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以及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进行比较。每个品种选择5个地块,每个地块选取10株玉米。结果表明: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显著(P0.05)。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和成熟性质分类不足以区别不同品种类型玉米的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P0.05)。按用途分类,不同品种类型玉米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玉米籽实的风干物质、干物质和总能产量除外)均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饲用玉米红粒玉米普通玉米糯玉米。对广泛种植的普通玉米和饲用玉米进行比较,设定普通玉米产量为100.0%,则饲用玉米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产量分别为121.9%、164.2%、175.5%、149.0%、151.7%、168.8%和149.9%;风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9%、143.7%、155.1%、139.4%、126.1%、162.0%和129.1%;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5%、143.4%、155.0%、139.5%、125.7%、162.0%和129.21%;粗蛋白质产量分别为119.0%、142.9%、181.5%、161.6%、122.0%、137.4%和131.7%;总能产量分别为107.7%、143.8%、155.0%、139.4%、126.1%、162.0%和129.1%。玉米籽实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占玉米全株的比例,普通玉米分别为47.75%、57.87%和48.49%,饲用玉米分别为39.72%、52.36%和40.48%。由此得出,普通玉米全株饲喂是"粮改饲"的最基本的策略,而饲用玉米籽实和全株生物产量都高于普通玉米,种植饲用玉米可以增加30%左右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62.
63.
中国人多地少,且面临着人增地减的双重压力,人均粮食难以提高;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足以满足人们的口粮之需,缺口的是间接消费的粮食(饲料粮)和工业用粮。饲草生产营养素产量高于粮食生产,而草食动物是节粮型动物,种草养畜是解决我国饲料短缺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种草养畜具有节粮、高效、优质、安全和可持续的特点,是中国现阶段及未来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64.
我国家禽业发展迅速,家禽的年饲养量居世界首位.然而,家禽疫病严重困扰着我国养禽业.由于新的传染病、变异株的不断出现以及原有疫苗的缺陷等,我国现有疫苗远远满足不了养禽市场的需求.因此,研制及开发新型禽用疫苗,对有效防控家禽疫病的流行,促进家禽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研发和申报禽用新疫苗的过程中,重点是要根据农业部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工作,注重生产工艺,把握产品质量,严格中间试制,完善注册资料,了解发展趋势等.只有把每个环节工作做好做到位,才能成功研制出新型禽用疫苗. 相似文献
65.
66.
采用RACE技术从日本结缕草中克隆得到ZjNAC1转录因子(GenBank No. MH428376),其开放阅读框为945bp,编码314个氨基酸。ZjNAC1编码的蛋白在N端有1个典型的NAM保守结构域,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通过染色体步移的方法,获得ZjNAC1基因ATG上游1635bp序列,分析发现其包含响应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及逆境胁迫的作用元件。构建pGBKT7-ZjNAC1载体,转化Y2HGold酵母感受态细胞,发现ZjNAC1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农杆菌介导的35S-ZjNAC1-YFP载体注射本生烟草叶片瞬时表达结果显示,ZjNAC1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ZjNAC1在日本结缕草根中表达量最高;此外,ZjNAC1的表达受10μmol/L MeJA和20%PEG4000处理的诱导,但受200μmol/L乙烯(ET)、10μmol/L ABA和300mmol/L NaCl处理的抑制。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ZD制剂为治疗马非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经典验方,为探索其作用机制,通过建立马前肢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ZD制剂对马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效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ZD制剂对VEGF、bFGF在肌肉中表达的影响。用20匹蒙古马随机分为4组,选取左前肢肩部臂部肌肉,制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于造模前、后用取样器进行组织取样,制作成石蜡切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阳性细胞分析VEGF、bFGF的表达。结果表明,试验药物组在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优于阳性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表明ZD制剂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新生和肌细胞的生成来进行组织的修复再生,试验药物组在损伤后VEGF、bFGF的表达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药物组,ZD制剂可能通过提高VEGF、bFGF的表达进行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